那些溺爱的孩子最终被家长毁了(家长不能溺爱孩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下班之后到同事小黄家里去做客,小黄家里最近新添了一个小成员。我刚进门的时候就听见孩子在哇哇大哭,然后我发现孩子的妈妈在厨房做饭,而孩子被独自地放在客厅的摇篮里,生无可恋地嚎啕大哭也没有人理睬。听着孩子的那一声声令人心疼的哭声,我问孩子的母亲:为什么孩子哭成这样,你也没过来看看呢?

孩子的妈妈说道:别人都说孩子不能宠,宠多了就是溺爱了,小孩子哭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啊,哭着哭着他就停了,不用管他。并且我前两天才在书里看到一个叫做"哭声免疫法"的术语,说是孩子哭的时候不要理睬他,慢慢地他就变得更乖了。

听到孩子母亲这样的回答,我感到十分震惊。这才六个月大的孩子,什么都不会说,哭了还没有人来理睬他,这怎么是对孩子好呢?况且有很多的科学数据都表明:有过哭声免疫法训练的孩子,长大后变得自闭、抑郁的概率会很高。我知道有很多的父母都怕自己对孩子宠爱会导致"溺爱",但请父母一定要注意理解好"溺爱"的含义,要知道3岁之前的孩子是可以狠狠溺爱的!

那些溺爱的孩子最终被家长毁了(家长不能溺爱孩子)(1)

一、家长对"溺爱"一词存在很大的误解

中国式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孩子有溺爱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父母认为溺爱孩子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于是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对孩子特别严厉,就有些父母为了不对孩子产生溺爱而冷漠忽略孩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父母都对"溺爱"一词产生很大的误解。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溺爱是中国父母发明的一个谎言,你现在之所以会变成这么糟糕,跟父母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那就是他们对你太好了。这段话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人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就是一种溺爱,而这种溺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那些溺爱的孩子最终被家长毁了(家长不能溺爱孩子)(2)

很多父母为了不对孩子产生溺爱的行为,一是采用了一些比较偏激的办法,比如会故意的冷漠,忽略孩子的感受。我们要知道,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懂得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给予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对孩子保持信任,自己的鼓励和引导孩子更好的成长。然而纵观生活,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父母会打着对孩子好的旗号而插手孩子的生活,凡事都要孩子遵循父母的意见,听从父母的看法。父母想要通过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从而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将孩子打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而这只不过是父母对理想自我的一种折射。

二、三岁前的孩子可以狠狠地"溺爱"

很多父母会溺爱孩子,很大原因在于他们童年存在着缺陷,他们可能在情感或物质上存在缺陷,所以当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当做自己童年的样子,所以想要通过溺爱的方式来弥补自己心灵的缺陷。除此之外,有一些家庭不完整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常常会出现溺爱的行为,他们为了弥补孩子在情感上的缺陷而不断地去满足孩子的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现象都表明,父母对孩子溺爱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消极影响的,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或者会导致孩子过于矫情,经不起挫折的考验。于是,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故意控制自己对孩子的爱,以避免自己的爱成为了对孩子的"溺爱"。

那些溺爱的孩子最终被家长毁了(家长不能溺爱孩子)(3)

然而,许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三岁之前的孩子,应该被父母狠狠的溺爱。孩子在三岁之前,还没有表达的能力,往往会通过哭或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候如果父母不理睬孩子,没有及时的检查孩子哭闹的原因,那么孩子慢慢地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不关注自己,久而久之内心也会缺乏安全感。

要知道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父母及时的关注,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安全感。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能够及时的抱起孩子,是给孩子建立起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这绝不是一种溺爱。反而如果父母冷漠孩子,这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更加惶恐,更加不安,缺乏安全感。

所谓的溺爱是指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当孩子想要独立的时候,父母却总是在一旁插手,阻止孩子变得独立。比如当孩子想要学会自己穿衣服的时候,妈妈阻止孩子并说:你自己穿不好,妈妈给你穿。当孩子想要帮忙做家务的时候,妈妈说:不用你做家务,你去一边玩就好了。这些行为才是对孩子的"溺爱",所以父母在向孩子表达爱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向孩子表达合适的爱,这才能帮助孩子成长得更好更快更优秀。

那些溺爱的孩子最终被家长毁了(家长不能溺爱孩子)(4)

三、适当的"溺爱"要学会分清年龄阶段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也要分清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需要的关爱也各不相同。只有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给与孩子不同的爱,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1、0-3岁,无条件的爱

0-3岁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往往会通过哭闹的办法来引起周围人,特别是父母的注意,如果这时候父母没有及时的给予孩子关注,将会很容易导致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当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及时满足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而如果父母一直对孩子保持冷漠忽略的态度,那么孩子内心也会对外界产生惧怕的反应。

对待0-3岁的孩子,父母要尽可能的多给予孩子关注和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备受关注,也帮助孩子建立起内心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在爱的摇篮里温暖健康的成长。

那些溺爱的孩子最终被家长毁了(家长不能溺爱孩子)(5)

2、6-12岁,鼓励孩子认识自我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大脑的发育也会不断地完善,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当孩子长到6岁左右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的意识。

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强时,他们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东西,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慢慢的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和周边的人也有一个自主的理解,同时也更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

3、12岁之后,引导孩子做决定

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父母不能再为孩子安排好人生的一切,要知道,孩子的人生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父母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而非决策者。父母无法为孩子的一生遮风挡雨,自己终究要学会自己得面对外界的狂风暴雨。

所以当孩子有一定的能力时,父母要学会用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决定一些自己能够决定的事物。比如自己的爱好,穿着,学习任务等。多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在以后做决策的时候思考地更加全面周到,而不至于只看到事物的片面性。并且,当父母给予孩子独立做决定的权利时,孩子也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自然也更加愿意和父母交流想法,做决策的时候也能够尽可能的减少错误。

那些溺爱的孩子最终被家长毁了(家长不能溺爱孩子)(6)

我是小A妈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