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表达最直接的方式(感知表达创造)

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多样多彩的舞蹈点缀在生活中,像一颗颗星星闪耀着。广场上,大爷大妈深情相拥,伴着欢喜喧闹的音乐,尽情摇摆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舞台上,曼妙窈窕的芭蕾舞,古典优雅的旋律,演绎着纯美无比的童话故事,向世界表达着爱情和正义的力量。在城市街头,嘻哈小子,热舞劲爆,支撑、翻滚、摇摆,solo、battle、freestyle,青春活力,不服来战!在乡下村头,华丽的服饰,动听的山歌,爽朗的笑声,古朴的民族舞蹈,是这山、这水、这人,最好的馈赠和祝福。

音乐是舞蹈的神,舞蹈是音乐的形,就像潺潺流水赋予大山灵秀,巍巍大山承载流水厚重。音乐和舞蹈,相伴共生,带来绝佳的听觉和视觉的审美体验。而在过往的经历中,那一段美轮美奂的孔雀舞至今依旧鲜活。彩云之南,心的方向;彩云之南,美在路上。如果把关于云南的光影声色和文字幻想凝聚成对美的向往,舞蹈《雀之灵》无疑是对属于云南的幻想的最好诠释。《雀之灵》是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她从大自然的物种造化中汲取美的元素,将“孔雀”的灵与肉用高傲的头饰、妩媚的眼神、婀娜的腰肢、灵巧的手指、轻盈的脚步,惊艳地呈现在你的面前。那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在轻柔纤细中迸发出生命的力量。时而昂首独立,时而俯身微探,时而急速转动,时而缓慢轻挪;当所有的光会聚到她的身体上,整个世界都变得虚幻,她是雀之灵,高贵和美的代名词。就像在现场你会屏住呼吸,压抑着自己的掌声和喝彩,只愿为那如梦似幻的情境能多停留几秒钟一样。

舞蹈是表达最直接的方式(感知表达创造)(1)

雀之灵

欣赏舞蹈,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在欣赏过后马上思绪万千、如有神助般写出精妙绝伦的舞蹈评论;这是一个感知的过程。让肢体语言、形态造型和构图设计通过你的感官,进入你的内心;让动作、音乐和色彩跳动起来,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周围,钻进你的毛孔。想象你站在巨轮的甲板上,张开双臂,迎着海风,劈波斩浪,你的心脏跟随着节律一起跳动,心旷神怡!舞蹈是人的动,舞台的动,是整个世界的动。感受生命的律动和变化,不只是一瞬间的课题,是贯穿一生的。从眷恋母亲的体温到感受大地的冰冷,感知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最原始的方式。而对律动的美的感知,从唤醒追求美的愿望开始;同样,美的意识觉醒,将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舞蹈是表达最直接的方式(感知表达创造)(2)

如果说欣赏舞蹈需要动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那演绎舞蹈则需要动用全部生命的力量。从数着拍子学习每一个简单的动作,到舞伴互相配合达到完整和谐,从一次次走场彩排跟上音乐节拍,到手心冒汗克服紧张展现最佳状态,舞蹈的美的创造在平凡中完成。“你慢了,跟大家的不一致”,“腰背挺直,屁股夹紧”,“胳膊抬高,135度”,“注意看着你的舞伴,注意表情”,“好,大家练的不错,再来一遍!”……如果你经历了这样一遍一遍的雕琢,恭喜你,你会收获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和侍者礼服:此场景为西班牙斗牛舞排练现场。舞蹈的美的展示在最终舞台呈现的那一刻,而舞蹈的乐趣获得永远在和舞伴简单枯燥的一遍遍排练之中,当然懒惰和羞怯会让你丧失享受这种快乐的权利!

舞蹈是表达最直接的方式(感知表达创造)(3)

短短几分钟的优美舞蹈的呈现,需要舞者百倍千倍的时间去配合和磨练。真正的舞者,每一个姿势,都凝聚了一生的呼吸。舞蹈的美,并不完全在它本身,更在于追舞者的那份认真和执着。正像罗曼·罗兰的名言所述,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华丽的舞姿背后是满脚的伤痕累累。冰心的诗说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了那一刻绚丽的绽放,必然要付出辛劳和努力。从控制饮食保持形体,到面带微笑精神饱满,从弯曲舒展跳跃旋转,到力量协调柔韧爆发,一点一滴,泪水和汗水交织,只为完美呈现。镜子里的自己,永远是自己最忠实的伙伴,陪伴自己经历一次次挣扎、彷徨、喜悦、满足。

舞蹈是表达最直接的方式(感知表达创造)(4)

舞蹈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姿态呈现,还体现在意图表达和诗意传承。在中国古代,舞蹈作为一种择偶求婚的方式长期存在,“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于舞蹈在传情达意上具有天然优势,当舞蹈被升华为艺术时,这种优势被更具体地通过肢体语言、形态造型和构图变化强烈地表现出来。舞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生活中的艺术品,它能让人享受到乐趣,暂时放下尘世烦恼,达到精神和灵魂的愉悦。这种愉悦感,在欣赏者和表演者之间流动,一代又一代,在完成共性沟通的基础上又具体到每一个参与的个体身上,带来个性化的体验。之前,和一个学习舞蹈的朋友谈论到舞蹈的意义的时候,她说“有时候乱跳都很开心,就是开心,很舒服”。舞蹈的真谛在于,舞者自己能够感受到快乐和美,然后又能把这种快乐和美传递给别人!

舞蹈是表达最直接的方式(感知表达创造)(5)

不止是舞蹈,那些潜藏在生活中的快乐和美,需要动用敏锐的感官和审美的意识才能发现,甚至创造。什么是美呢?其中一种说法是,美是对应于和谐自然秩序规律的社会秩序。舞蹈,源自于大自然的钟灵毓秀,通过舞者的演绎表达,凝练成肢体语言、形态造型和构图变化表达出来;而作为美的感受者,当外在对象与内在情感合拍一致,在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秩序、和谐中,产生美感愉快,如此便是“移情”、“通感”、“共鸣”了。不仅仅是艺术(如舞蹈)是和谐自然秩序规律的表现形式,科学在沟通万物、探索宇宙规则、节律和秩序的过程中,同样会通过对称性、比例感、和谐感,产生审美愉悦。以“天人合一”作为美学原则,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艺术还是科学,欣赏美的诉求和创造美的实践将有效地拓展人类的智慧和想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