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能同一天做吗(答个疑做CT还是做MR)

亲爱的中六君,很多人去医院看病,做了颅脑CT检查,医生又让做颅脑MR检查,或者做了颅脑MR检查,还要做颅脑CT检查,心里忍不住想这不是重复检查么,回去又在朋友圈吐槽医院某某医院过度检查------ 那么究竟颅脑CT与颅脑MR是否一回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ct和mr能同一天做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ct和mr能同一天做吗(答个疑做CT还是做MR)

ct和mr能同一天做吗

亲爱的中六君,很多人去医院看病,做了颅脑CT检查,医生又让做颅脑MR检查,或者做了颅脑MR检查,还要做颅脑CT检查,心里忍不住想这不是重复检查么,回去又在朋友圈吐槽医院某某医院过度检查------ 那么究竟颅脑CT与颅脑MR是否一回事?

不是!CT和MR(核磁共振检查)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它们都是帮助医生做出诊断的好帮手!

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来跟大家解释清楚:

它们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的穿透性来成像的。由于人体不同组织的密度不同导致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率不同,使穿过人体后的剩余X射线产生差别而成像,因此CT图像中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图像代表的是人体某断面的组织密度分布图。

核磁共振(MR)技术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进行成像,以显示人体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成像方法。氢(1H)原子核(质子)在人体内含量最丰富,因此MR图像的信号主要受组织内质子含量影响,由于人体器官、组织或病变的成分、分子结构和质子含量不同,所释放的MR信号就强弱不一,接收这些信号并经过计算机处理就可得到由黑白灰阶组成的MR图像。也就是说,MR图像显示的是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状态,不是显示物质的密度。

它们各有优势

核磁共振(MR)

① 无射线损伤,不具有已知的生物学危害性。

② MR检查中可以应用多种扫描序列进行成像,得到T2WI、T1WI、Fiasta、DWI等多种不同序列的图像以及多种可测量的参数,从而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增加了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② MR检查可以直接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任意方向的成像采集,便于多维、立体地观察病变。

③ MR利用氢质子在磁场中共振产生的信号成像,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别出组织成份的差异,因而软组织分辨率高,对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④ 由于骨皮质含水量极低,因此MR检查各序列骨皮质的信号都很低,用于颅脑MR检查可以避免骨伪影干扰。

⑤多种特殊成像序列,如DWI序列通过评价水分子在病变及正常组织中弥散活动的差异,能够超早期发现脑梗塞的发生。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① 单一参数成像,可获得组织的CT值,图像较容易解读。

② 相对便宜、安全和迅速,适合首选检查。

③ 检查速度快,尤其适合于急诊检查,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受患者病情、监护设备的影响小。

④ 薄层扫描图像可以进行图像的多方位重建。

CT最大的缺点是X线损害,但只要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且注意防护,就是安全的;另外,CT在一些部位会有比较重的伪影干扰,比如后颅凹(后脑勺)。

MR检查虽没有辐射损伤,软组织对比度高,但最大的缺点是多序列扫描检查时间长,因此对受检者配合的要求比较高;此外MR检查在磁场中进行,因此如果患者携带含铁成分的物质,则不能进入磁场,这限制了部分重症患者(携带含铁成分的监护设备)的MR检查;在磁场中心脏起搏器可能受到电磁干扰,导致心跳骤停,因此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进行MR检查。

所以MR和CT是截然不同的检查,二者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为患者开具检查会常规采用由简到繁的原则,同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外伤的患者就诊,为了快速明确颅脑损伤情况,同时明确患者有无骨折,会先建议进行CT平扫,如果CT没有发现异常但患者临床表现重,可能再进行MR检查已明确有无脑挫伤等常规CT检查不易显示的病变。再比如,临床症状强烈提示脑梗塞的患者,可以直接进行MR检查,但如果临床指向不明确,脑出血也有可能,就建议先行CT检查(CT检查对于急性出血更加敏感),CT阴性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再进行MR检查,因为急性脑梗塞8小时内CT检查难以发现)。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做了CT检查还要让做MR检查,或者做了MR还要做CT检查。

准确的诊断是一切医疗行为的基础

时间就是生命

请信任您的医生

本文指导专家

放射科 孟晓春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医学院放射与影像科学教研室主任。

1995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作。就职期间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得中山大学硕士与博士学位,2008年公派赴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学习,2016年入选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中青年医师攀登计划项目赴美国放射病理学研究院(American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 pathology)培训。2016年5月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工作至今。

从事影像诊断二十余年,以腹部疾病影像诊断为主要方向,2019年荣获羊城好医生称号。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EBioMedicine、Eur Radiol、Med Phys、Mol Imaging Biol、World J Gastroentero、J Vasc Interv Radiol、中华医学(中文版及英文版)、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其中:SCI论著13篇,最高IF 12.121,中华系列杂志10余篇;参编著作多部并以副主编身份发表《肝脏移植影像学》一书,为国内最早的肝移植领域影像学专著,书中详细总结了影像学技术在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获得国内学者们的高度评价;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CT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常委兼磁共振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常委兼人文与维权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放射专委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稿专家;European Radiology、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炎症性肠病杂志》、《磁共振成像》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新医学》杂志审稿专家等。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朱昌平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BCNS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