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一生几个儿女 他是杜月笙最疼爱的幼子

杜月笙一生几个儿女 他是杜月笙最疼爱的幼子(1)

杜月笙

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老年得子的杜月笙幸得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幼子,这时,离他去世仅仅还有15年。

杜维嵩,这个他最加疼爱的幼子,是杜月笙和四姨太姚玉兰所生。这同时也是姚玉兰为杜月笙生下的第四个孩子,两儿两女,齐全了。

老来得子,终是万般宠爱的。人的天性如此,无论你在年轻时有多严厉,到老了总是会变得和善很多。虽是青帮大佬也逃不过人的本性。

杜月笙由于自己从小父母死得早,自己便很早出来跑江湖了,没念过什么书,这一辈子他最钦佩的便是文化人。对膝下的前面九个孩子从小在读书方面要求都是比较严苛的,唯独幼子杜维嵩。

生下杜维嵩的时候,杜月笙已年近五旬,自然对这孩子的要求不一样了,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主,也是“顺其自然”的实现了他“作”的一生,却也没能“作”过三十岁便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杜月笙一生几个儿女 他是杜月笙最疼爱的幼子(2)

01

由于从小娇生惯养的杜维嵩得到了全家人的迁就与顺从,一言不合便耍起了他那无赖的性子,无论什么只要是他想要的,便可蛮不讲理的要过来,父母和哥哥姐姐自然也都顺着他。

经常带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到家里来,有时候家里的东西今天不见了这样,明天又不见了那样,准是他带的人来拿走了,姚玉兰也伤透了脑筋,即便这样,对这个儿子也是没有一点办法的。

都说,“惯子如杀子”,或许在那个时候,杜家已经种下了“杀”掉这个幼子的心。

1949年,国民党退至台湾,杜月笙由于害怕共产党不会放过他,也带着全家主仆一百多口人逃到了香港。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在上海独霸一方的青帮头子去往香港以后想要东山再起却是难上加难。

眼看家中已快弹尽粮绝,每日还要负担如此多张的嘴生活,杜月笙这位一生要强的人只能有苦自己吞,也不能让外人看出半分,尤其是对这个小儿子杜维嵩的纵容是从始至终。

1951年8月,由于一直患有哮喘的杜月笙突然一病不起,在家中交待完所有的后世,分配完仅剩下的全部家财11万美元之后,便在香港咽下了他最后的一口气,至此,年仅62岁,名震上海滩的一代大锷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这一年,杜维嵩15岁。

02

失去了杜月笙这尊大山的庇护,所分得的遗产每人也不多,姚玉兰也只得靠着变卖首饰才能维持家中开支。

杜月笙一走,杜家也就分崩离析了,各散了五方。

姚玉兰跟蒋夫人宋美龄关系不错,便受邀带着孩子去了台湾。

一家人在台湾的生活也还算过得去,孩子们也算是争气的,曾经大儿子杜维善提议说让杜维嵩和他一起去澳洲留学,学得一身本事也是自己的,这样才有出路。不料这个提议却被这位从小没吃过任何苦的世子拒绝了,背景离乡的生活,什么都要靠自己,哪里应付得来,不如在家呆着安逸,远走不如近爬嘛。

大哥杜维善眼见无法说服弟弟如其同行,便也作罢,独自背上行囊去了澳洲学地质学。事实证明,杜维善当时的决定是非常英明有远见的。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

杜维善后来成了地质工程师,定居加拿大,还曾把自己收藏的400枚萨珊王朝的古董金币,价值数十亿,捐给了自己的祖国。

要知道这萨珊王朝的金币全中国也只有在新疆博物馆才有几枚,而杜维善一捐就是400枚。

此后,杜维善又多次捐给上海博物馆数千枚古董钱币。这的确为我国对古代史料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杜月笙一生几个儿女 他是杜月笙最疼爱的幼子(3)

杜维善

03

同是姚玉兰所生,杜维嵩却和哥哥杜维善完全不同。

这位混世魔王一直靠着母亲依然混着日子,姚玉兰便想着给他找份工作混着也总是比现在游后好闲的好。

于是,便带着杜维嵩去找当年得到他们杜家恩惠的王新衡。

这个当年在上海任保密局长的王新衡也来了台湾,现官居要职,为自己儿子安排一份差事应该不难吧。再说当年杜月笙可是借给了这王新衡五百根金条呀。如今她姚玉兰需要帮助,伸一把手帮一下也是理所应当的。

虽说这借条都被杜月笙在去世前都销毁了,就是不愿子孙们去讨债,可是念及这份恩情也是要帮的。

但有些人往往是不讲恩情,没有情面的,人走茶凉终是这个社会的现状。

王新衡不但不帮,连见面也是拒绝的,吃了闭门羹的姚玉兰母子回到家中,只叹人世凄凉,人落魄后人面比纸薄。

这一次对于杜维嵩的打击让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众星捧月的青帮大佬杜月笙的儿子了。父亲一走,也带走了所有的面子,地位,权势。

如果当时杜维嵩通过这一次的事情把悲痛化为力量,自己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的话,想必也是有一番作为的。奈何这位小爷从小都没有多加管教,而是事事顺遂,又哪里受得了这般羞辱。

杜维嵩不愿去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却又没多大本事能胜任高位的工作,便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靠着姚玉兰生活着,渐渐地他患上了我们现在社会的这种流行病,一言不合便抑郁。杜维嵩得了“抑郁症”。

04

从来没有经历江湖险恶的杜维嵩,即使在日后经历了人情冷暖也还是不知世间的险恶有多深。单纯的杜维嵩或许只能活在家中这一片被庇护的天空才能延续他这木偶的一生。

一次,杜维嵩去门理发,一进门就顺手把装有钱包的外套挂在了进门口的衣架上,等理完了发之后付钱才发现钱包被偷了。活了二十多年了还不懂得如何看管好自己的钱财,也的确与这个社会是脱节的。

付不出钱,冷言冷语是要听的。人们指指点点的说他就是个窝囊废,怎么也不像是顶天立地杜月笙的儿子,各种风凉话都倒向了这个曾经耳朵里只听得到好话,阿谀奉承之话的杜维嵩。

以前总以为是自己了不起,家中人都让着他 ,外面人对他也都是像爷一样伺候着,他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父亲杜月笙带来的。离了父亲,他什么都不是。

心灰意冷的杜维嵩,一面是对自己不争气的悔恨,一面又是对这个社会的冷漠的不适 ,他越觉得自己无法再适应这个社会了,不知怎么生存下去。

悲上心来,人往往走上绝路并非是因为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压死他最后的那根稻草,雪崩前最后的那一片雪花。

本就患有抑郁症的杜维嵩,回到家中只觉人生无趣,如今没钱没地位,还要遭人白眼,风凉话。活着只能是每天增加痛苦,不如随了父亲去,或许在阴间有父亲的庇护,又好过了呢。

一切都是天意,回到家中又偏偏无人,正好办事。

他一头倒在了自己的床上,听说吃安眠药就像睡着了一样,睡着睡着便去了,一点也不痛苦,如果用割腕或跳楼这些方法,死相难看不说又痛得要命,要死了还去遭这个罪,不划算不划算。

对,就吃安眠药。于是,杜维嵩倒好一杯水,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决定寻他父亲去了。

与其这样活着遭罪,倒不如死了一了白了,来得自在。反正母亲姚玉兰还有哥哥和姐姐们照顾,他除了添乱就没有别的本事了。

杜维嵩逃避了所有的现实,终于这一睡便长眠了。

姚玉兰把他这从小捧在手心里的小儿子葬在了台北市崇德公墓,这里也仅仅是只有一块三四平米大小的小块墓地,墓碑上也只刻有这一句简短提词:“亡男杜维嵩(名瀚之)之墓、母杜姚谷香立”。

杜月笙一生几个儿女 他是杜月笙最疼爱的幼子(4)

姚玉兰和孩子们

05

杜维嵩会不会知道,这常年到他墓前来看他的却不是家中人,而是李成全与他的太太李锦云夫妇。

李锦云的母亲名叫叶鸿英,曾经做过姚玉兰的帮佣,李成全本人是空军幼校出身,又结识了姚玉兰女儿杜美如的丈夫空中武官蒯松茂,便推介李成全进入台当局“民航局”。

杜美如一家后来随蒯松茂去了约旦,一去便是几十年,这来看杜维嵩的事便在他们夫妇离开台湾前拜托给了这李成全夫妇。让他们一定记得每年上坟之日都来看看他这弟弟。

这一来,便是四十五年,李成全夫妇在这条路上也走了近百回,只为了当初的一个允诺。

杜维嵩终于可以和父亲相见了,只是不知道当他看见这位一生傲骨的杜月笙之后会是一个怎样的场面,杜月笙有没有悔恨过对他的管教太过失败,膝下十子个个有出息,却唯独惯出了这么一个逆子,丢尽了杜月笙的脸面,还要传至后世,任人笑话。

黄泉下,两父子会不会和睦相处,杜月笙会不会重新对杜维嵩开始新一轮的教导,像其他孩子一样一如既往的严加管教,再也不娇生惯养了,杜月笙会不会责怪自己是他毁了爱子的一生,这样教导下的杜维嵩又会不会是另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END-

想知姚玉兰的女儿杜美如去了约旦以后做了什么,请移步本人另一篇文章:

《她是杜月笙女儿,在异乡开了37年餐馆,出生前父亲已预言夫婿名字》

作者简介:奈雨尘,自媒体撰稿人,爱咖啡和写作的文艺中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