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

1.神奇的昆虫世界

在成为一个妈妈之前,我很怕虫子。在成为一个妈妈之后,我竟然可以对虫子的世界,如数家珍。

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所有的变化,都要感谢我的儿子。正是他对于昆虫孜孜不倦的热情,让我成为了一名喜欢研究虫子的妈妈。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1)

2.有关昆虫的书

在所有的动物类别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是最多的。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哪怕昆虫无处不在,我们竟然也可以视而不见。

然而,还是会有一些人,他们满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钻进了虫子的世界,一研究,就是好多年。这个领域,最有名的人物,一定当属法布尔啦!

法布尔的《昆虫记》真好看,生动有趣的虫界生活,竟然如此地有趣。我之前的人生经验,在虫子的面前,已经全然失效。要论起智慧,恐怕这几十年,我是白活了。

我买了《昆虫记》的全集,一共十卷,读起来挺好,但是读多了,还是容易混淆。这时候,就需要补充阅读一些市面上的昆虫科普书,最好是高清大图的那种。

去年朋友送了我一本日本讲谈社的《MOVE图鉴 昆虫》,这本书,深得我们娘俩的喜欢。只要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昆虫,我们一定会翻开这本书,找找相关的介绍。

如今,随着我们认知领域的不断拓展,这本书也被我们翻了个遍。同类的DK昆虫类书籍,我也入了几本,但最喜欢的,还是来来回回翻开的那几本。

我以为,对于昆虫的了解,止步于此,也没有什么遗憾。直到同好有一天告诉我,他看了一本超级好的昆虫大书,我的兴趣,才再次被点燃。

是啊,虫子的世界,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没有探索呢,学习的脚步,怎么能就此停止呢?

3.《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

3-1:不可思议地“大”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非常鲜明的印象,就是不可思议地“大”。虽然,它没有地板书那样地“面积”辽阔,但《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绝对是那个书架上耀眼的存在。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2)

在“书界”,因为拥有更高的海拔,它在内容的呈现上,也更加尽情肆意。你看它,这么大的页面,只画了一只虫子,还那样地逼真,这样的书,又会有谁能够抗拒呢?

这样大小的书籍,携带起来一定是不方便的。所以,如果你家中有地方,就专门给它开辟一个角落吧。如果书桌够大,就把这本书摊开放在大板桌上。有空的时候就看看,挺有意思的。

它这样的大小,你还得感谢这些昆虫。如果昆虫更大的话,这本书想来也会更大。也因此,在正式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态度——那种真诚地想要让你了解昆虫,哪怕做出一本不符合常规大小的书。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3)

虫子没有那么大,所以,《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会在各种细节上,为我们把虫子放大,好方便我们观察细节。这种放大,不是自然图片的近距离特写, 而是出自荷兰画家梅迪·奥伯恩多夫的精笔细描。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不仅仅看到昆虫的躯体结构,就连那上面的绒毛,都分毫毕现。此等功力,堪称神奇的人肉高清数码摄像机。

昆虫也可以很大,在《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的第21页,你会看到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四种昆虫。这本书上虫子的大小,就是这些虫子的实际大小。把手掌摊开,想象一下一只比自己手掌还大的蝴蝶,那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4)

它们的名字,太复杂,但它们的大小,给我的冲击,可是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

昆虫最大的不会超过1米,这是由空气中的含氧量决定的。本书的作者荷兰作家巴尔特·罗塞尔,他是一位非常幽默风趣的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生物工程师。《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作者侃侃而谈,好多有趣的细节,在作者的描述下,更显生动。

昆虫没有肺,所以,他们很难吸入维持巨大身体运转所需的足够的氧气。这是作者在书中的解说。尤其有趣的是,在下文,作者还说,数亿年前,空气中氧气含量足够多的时候,昆虫实际上也更大。展开翅膀,长度能达到70厘米的蜻蜓化石,也是可以找到的。还记得蜻蜓的英文是什么吗?dragonfly,想想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

3-2:不可思议的结构

《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这是我读过的结构最为精巧的昆虫类科普读物。不仅仅因为它有一套自己内在的逻辑体系,更因为,把这个逻辑串联起来,我们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真谛。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5)

昆虫的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正是因为这种复杂, 不少人望而却步,在昆虫世界的大门面前,停下了探索的脚步。

实际上,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视角,从生存的角度去看待昆虫的各种本领,很多迷思,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6)

想要窥探一本书的结构,看目录是最好的方式。《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这本书的目录,绝对是你想象不到的那种。从简介到“形态和大小”,这一部分,看起来还算正常。之后的内容,竟然是“高级自卫课”“蚂蚁是动物界的女王”“阴招”“有关爱这件事”“理想居所”“不受待见的朋友,众所周知的敌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到过这样的科普读物,反正,我是第一回见识。

不过,不得不说,这样的排序,非常地吸引人。打破了传统纲目的排列形式,我们以这种独特的视角,来重新看待昆虫的世界,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7)

和其他的科普书不同,这本荷兰作家创作的《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中,并没有太多的注解式的科普讲解。熟悉科普作品的人,应该都会熟悉那种枯燥的风格。我们都知道那些文字写得很“正确”,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介绍,多少有点“枯燥”。

《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读这本书,就不会有这样的苦恼。你总是会被作者的文字吸引,以为自己正在阅读的是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围绕同一个主题,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这竟然又是昆虫界的普遍规律!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8)

作为科普书籍,《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是大神级的存在,被它带过一轮之后,再去阅读其他的科普书籍,思路也会更加地清晰。有了一定昆虫科普基础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样的佳作。

3-3:具体讲讲它的结构

因为《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它实际上并不厚,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总纲性的,而非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在简介的部分,我们从昆虫纲大家族的思维导图中,可以快速地了解昆虫的分类情况。说实话,它解答让我困惑很多年的问题。这幅思维导图,值得更好的关注。

在“形态和大小”这个章节,我们可以了解到,昆虫是由头部、胸部和腹部构成的。这样的讲解,是不是挺枯燥的?一般的科普书,不管怎么讲,也都讲不出花来。但《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它的作者,竟然用放大字体的形式,给我们标出了重点。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9)

虽然没有考试,但这种对重点一览无余的感觉,还是非常棒的一种体验。而且,因为重点突出,且语言精练,所以,我们很快就能记住这些重点。包括,几乎所有的昆虫都有翅膀,昆虫是靠6只足行走,这些内容,我相信其他的科普书籍,也一定有提及,但只有这本书,让我清晰地记住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10)

有关“变态”,这是所有对“昆虫学”有兴趣的人,都绕不开的一个知识要点。变态就像换衣服,这个换壳的过程,就叫做“变态”。“不完全变态昆虫”和“完全变态昆虫”,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生物学里非常重要的论题。《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对此方面的描述,完胜生物课本。

昆虫能有多大?昆虫能有多小?昆虫如何自卫?昆虫如何繁衍……作为生物学的常规内容,《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却真的讲出了花样。我们不能说作者们直接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昆虫不需要拟人化,它们的世界,是如此广大。不管是从重量上,还是数量上,人类在昆虫面前,都不能称之为是多么强大的存在。

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该谦卑。昆虫的世界,五彩斑斓。小小的蚂蚁,它们的世界,就足够生发所有类别的人生启迪。与其说是把昆虫拟人化,不如说,作者已经把人类的思想“虫化”。也正因此,我们见识了昆虫的各种“阴招”,再看看《甄嬛传》,都感觉人性的善良。

3-4:一些另类的主题

《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中,有一些特别的章节,其实可以单独成书。比如“有关爱这件事”,它是这本书的高光所在。

所谓配偶,就是最适宜繁育后代的好妈妈或好爸爸。昆虫的世界,就是如此地直接,生存下去,是它们共有的目的。在此目的的前提下,“爱”产生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11)

蝴蝶之爱,普赛克和厄洛斯的传说,非常地动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它是那样的神秘感人。

女巫萤,被看作是“蛇蝎美人”,但实际上,她的发光,恰恰是因为它真的动了心。

甲虫、蜂巢、蠼螋,昆虫之爱,让人动容。《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让我们同样见识了昆虫界难能可贵的真情。

对于理想居所的选择,再没有谁比蜣螂的口味更独特,可如果你看过有关的纪录片,就一定会被它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12)

和蜣螂相比,还有一些昆虫的食物,更让人作呕。食尸昆虫中,我们最熟悉的,当属苍蝇。当然,“苍蝇”只是外行的叫法,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反吐丽蝇、肉食麻蝇和家蝇。它们吃腐肉,自然,人们利用这一点,也因此而破解了一些案件。

除了苍蝇,虱子、跳蚤的存在,也让人类苦恼了很多年。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如今的人们,对这些生物已经不太敏感,《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却没有放过那些曾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那些细节,竟然也充满着无尽的趣味。

4.守护好奇心,保持探索欲

《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和儿子最喜欢的科普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始终信奉“少即是多”的真理。

与其刻意追求了解的广度,不如我们换个视角,从纵深的角度去领悟。这本书,既可以作为我们思维跃迁的工具,又可以带领着孩子们,打开探索昆虫世界的大门。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虫类(虫界的奥秘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存在)(13)

它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引子”,吸引着我们继续向着更深更远的领域去探索。《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能获得荷兰的诸多奖项,我一点也不好奇。只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奇特的书,那是多少本DK都不能取代的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