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规则(聊聊对联基本规则)

因为这次观音山征联,发现喜欢对联的网友很多,大家踊跃参与对句,很是好玩,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对联规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对联规则(聊聊对联基本规则)

对联规则

因为这次观音山征联,发现喜欢对联的网友很多,大家踊跃参与对句,很是好玩。

不过,如果真喜欢对子,稍微抽点时间,了解一下对联基本规则,对参与对句,还是有意思的。下面,根据楹联界的《联律通则》,简单介绍一下玩对联最基本的几条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

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这条大家都知道,没发现不懂这条的。

  第二条 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网上许多对句,就犯了这条。

关于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这点,说起来话就多了,大家先不要考虑这点。

  第三条 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网上许多对句,犯了这条。

  第四条 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

这条,初学可以先按语意节奏来。

  第五条 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一般最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平仄这个东西并不复杂,但要用熟悉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了,而且,最好手边准备几本韵书以供翻阅检测,比如《平水韵》、《中华通韵》等等。如果不耐烦翻韵书,一开始学对联时,也可以先不讲究平仄,以后再说。

这条最为出名。因为平平仄仄实在太有名了,我在这里还是多说两句吧。

因为这条是客观标准,许多人都会用这条去臧否别人的对联。

无数人学习了平仄知识后,就再也无法忍受不讲究平仄的诗词和对联了。所以,只要见到不讲究平仄的诗词或对联,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这里,悄悄告诉大家一个装有学问的一个技巧。大家在头条上看到别人发表诗词后,别管其作品水平如何,直接跟帖甩一句“平仄都不符,丢人现眼”。只要甩出此评,自己就立即显得非常有学问了,别人一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为了防止翻车,也要注意选择对象。如果是带黄v认证为诗词对联方面专门作者的,就不要随便甩这句话了,这些人中,有的可能平仄功夫还是不错的。至于其余人,那就放心大胆甩这句话吧。嘿嘿,这个技巧可是秘密啊,务请保密,不阅读我这篇美文的人,我是不告诉他的。

  第六条 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这条说起来也有些费口舌,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有兴趣,以后找书研究,就会明白的。

以上就是对联最基本的六条规矩。当然,对联还有一些其他的框框套套,这些,如果有兴趣,找书来看就行了。总之,只要注意了六条基本规矩,就可以算入门了。

这六条基本规则,可能有的朋友一开始不太理解。这个呢,如果有兴趣,以后再找有关书籍看就能慢慢解决了。

最后,关于平仄,说说我的一点想法:

我主张取消平仄规矩。

现代社会已经不同于古代了,语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平仄这个东西,也会变化。最关键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看诗词对联等时,基本不会关注到平仄问题,而且为了符合平仄,经常忍痛弃用佳词。观音山征联中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味同嚼醋的对句,就是作者强行为了符合平仄规矩而作。比如,把最常用的“天地”改为“地天”来用,就是为了去符合平仄规矩。所以,我主张取消平仄规矩,只要念起来觉得顺口就行了。

讲究平仄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读念诵起来感觉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但是,实际许多不讲究平仄的诗句,仍然朗朗上口,比如诗经、乐府等诗句,就没有刻意讲究平仄,大诗人李白的许多诗歌,就没有讲究平仄,同样不影响大家欣赏,不影响诵读,读起来同样朗朗上口。

学习诗词等等,懂得平仄是必要的,有条件的时候,建议尽量照顾平仄的规矩。特别如果是写律诗或绝句,建议严格执行平仄规矩。但如果是写无平仄禁忌的古体诗,就不要受平仄规矩束缚了。

同样,学习对联时,懂平仄规矩也是非常必要的。初学时,可以不考虑平仄规矩,以后慢慢学,有条件时,尽量注意照顾平仄规矩就是了。

总之,平仄不是自古就有的规矩,也不是金科玉律。如果迷失在平仄之中,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