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开国大典背后的细节)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解放军报》(2019年9月15日 04版)、微信公众号“人民画报”(ID:China-Pictorial)、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在迎接新中国70华诞之际,中部战区某档案馆从馆藏档案中撷取了有关开国大典的部分史料及亲历者回忆资料,从不同视角为我们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那个令人心潮激荡的历史时刻。

档案里的开国大典

经典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开国大典背后的细节)(1)

资料图

全面筹划庆典方案

文 王志英 李增温

1949年7月,根据全国的解放形势,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包括聂荣臻等在内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任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为阅兵司令员,并决定由华北军区具体负责阅兵的组织工作,任命华北军区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不久,身兼北平市市长的聂荣臻又被各界公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受命之后,聂荣臻深知任务的极端重要性。聂荣臻对每项工作都作了周密的布置,和副总指挥杨成武一起向中央领导汇报了《阅兵典礼方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方案给予了肯定,毛泽东要求“一定要搞好”。

在抽组受阅部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聂荣臻多次主持会议,检查落实有关开国大典及阅兵的工作。他要求参加阅兵的部队要抓紧时间,严格训练,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任务。聂荣臻想得很细,对各阅兵方队如何组成,装甲车、坦克、汽车如何同步行进,有的车辆万一出现故障时如何补救,飞机何时飞越天安门广场,晚上怎么放焰火等,都作了周到细致的安排。

考虑到当时的安全形势,聂荣臻对开国大典时的防空问题作了重点布置。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一件事。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国民党空军的空袭也日益频繁起来。人民群众经常处于被空袭的危险和惊扰之中。中央军委早在1948年8月9日就提出了对城市要地实行“积极防空”的方针。1949年4月,聂荣臻又兼任平津卫戍区防空军司令员后,对防空工作一直抓得很紧。国民党被赶到台湾后不死心,经常派飞机空袭大陆。就在几个月前,他们空袭了南苑机场,造成了人员伤亡。如果开国大典时遭空袭,那损失可就大了。

聂荣臻深入分析了敌机的特点后,向毛泽东等提议,将大典时间安排在下午3时。这是因为敌机长途奔袭,大多上午行动,下午一般不出动,这个时段敌机从所占机场起飞,向北平飞行,都将面对太阳,在空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难以在天黑前返回,增加了其空袭的难度。毛泽东等同意了。聂荣臻向参加大典的部队发出了一道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游行群众也事先被告知,遇有空袭不要乱跑,听指挥。受阅骑兵方队对1978匹战马进行了有干扰条件的训练,还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按照原定的阅兵方案,空军不参加阅兵式,因为那时飞机没几架、飞行员也不多。但是,周恩来、朱德和聂荣臻不甘心。8月下旬,他们到南苑机场探个究竟。到了飞机跟前,见了飞行员就问:“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接受检阅?”“现在能飞给我们看看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找个地方坐下,看着P-51型飞机一架架腾空而起,又编队飞行,然后安全落地。他们心里有了底。几天后,聂荣臻又陪同朱德来到南苑机场。17架飞机作了表演,按不同的机种从观礼台前飞过。朱德和聂荣臻为飞行员的表演热烈鼓掌,心里也踏实多了。二人回去后,向毛泽东汇报了情况,这才决定开国大典上空军也要出动。

10月1日下午2时55分,毛泽东、朱德一前一后,沿着西侧的古老梯道,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3时整,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阅兵式开始,朱德走下天安门城楼,乘敞篷车通过金水桥,迎候在桥南的聂荣臻向朱德致军礼,并报告:“受阅的陆海空代表部队均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聂荣臻同车陪同朱德检阅了三军部队,之后分列式开始,群众游行也顺利进行。

精心落实阅兵工作

文 黄 河

杨成武第一次知道开国大典的事,是1949年的6月初。时任第20兵团司令员的他,在中南海受领布防平、津、塘、秦的任务时,听周恩来谈了有关建国大计的内容。“七一”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等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拟定了开国大典三项重大活动。杨成武任阅兵副总指挥并兼阅兵指挥所主任。

他受命后的第一项工作,是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以及受阅前的训练等。方案拟出后,聂荣臻向毛泽东、朱德等汇报了基本设想,杨成武汇报了阅兵安排。毛泽东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身经百战的杨成武深知“初战”的重要,虽然不像战场上那样紧张激烈,但要在一定时空里展现出解放军英雄气概,同样很不容易。他一边组织平津周边防务,一边组织阅兵准备工作,不敢掉以轻心。

他从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区和有关军兵种抽调人员组建了阅兵指挥所。从第20兵团、平津卫戍区部队抽组分列式的部队,协助指定了海军和空军的阅兵部队,共1.64万人。这是一场具有特别意义的盛大礼仪。杨成武深感责任重大,查阅了许多阅兵资料,还四方求教。最先拜访的是早年留学苏联、知悉莫斯科红场阅兵的刘伯承,后请教陈毅,拜访了原国民党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军,还听取了苏联顾问意见。

8月17日,杨成武到天坛阅兵训练场现场查看情况。他与来自天津警备区部队的干部战士交谈,感觉官兵受阅的光荣感很强,训练很认真刻苦。时值三伏,有的战士当面将鞋子脱下来让杨成武看,说才穿几天的新布鞋鞋底就破了。杨成武说,还得准备磨破几双!有的老兵认为训练单调、枯燥,没有在战场打打杀杀痛快。杨成武就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从队列队形开始讲,讲到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摆布八卦阵,说“阵”实际上就是变化的队列,“队形”是在养成一种优良作风、英雄气概、崇高品质;要通过外形、动作,告诉全国和全世界人民,这就是打败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正义之师!

9月下旬,杨成武在天安门组织了两次地面部队夜间合练,每次都进行到拂晓才结束。聂荣臻给杨成武提出了许多细节性要求,甚至要求就是遇到敌机空袭,也要原地不动,保持队形!对此,杨成武不敢懈怠,按照要求一个个认真检查落实,直到所有步骤、细节全部到位。

1949年的9月30日,杨成武和唐延杰受命以阅兵指挥所正、副主任的名义,向受阅的三军部队下达了命令,明确了各部队的入城路线、集结待阅地点、各指挥分所的位置,重申了以前阅兵会议规定的注意事项。午夜,各部队开始入城集结。杨成武的指挥位置设在天安门城楼下的东侧,以有线电话与各指挥分所联系。

10月1日午饭后,杨成武就赶到了指挥位置。他拿着开国大典仪式安排,对着秒表开始计时。通过扩音器,他听到了雄壮的国歌乐曲,听到了毛泽东向世界的郑重宣告。终于等到了,林伯渠秘书长宣布了阅兵开始的命令。

朱德总司令在聂荣臻同车陪同下,检阅了三军部队。随后,杨成武用电话向东三座门外的指挥分所发出分列式开始的指令,这时候是他最幸福、也是最紧张的时刻。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人士注视着,广场上30万人民群众注视着。杨成武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最先通过天安门主席台前的水兵分队,步兵师方队走过来了,炮兵师方队、战车师方队开过来了,空中编队临空了,直到最后3个骑兵方队整齐通过。

在检阅式和分列式两个多小时里,杨成武未敢离开自己的指挥位置,心随着受阅方队一次次走过广场。

骑马通过天安门

文 陈 慧

1949年7月15日,对时任骑兵第3师第3团保卫股股长的封绩来说非常难忘。这一天,他们接到命令,将要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参加开国大典。7月17日,全师在张北县公会镇召开动员大会,传达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官兵无不感到自豪与光荣。7月20日,骑兵第3师奔赴万全县集结,按照受阅编队方案共选出人马各1979名(匹),编为红马团、白马团、黑马团共12个方队。封绩属白马团方队。

一周后,骑兵方队进驻京郊东北旺、回龙观地区投入阅兵训练。为了达到上级“整齐、威武、安全”的要求,大家苦练加巧练。当时正值三伏天,几乎每天挥汗如雨。受阅方队排面是6匹马并列,要求人与人齐、马与马齐,其中马齐是关键,而且难度也很大。师团领导召开“诸葛亮会”,发动大家结合训练实践出主意想办法。最后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受阅官兵要爱护战马,培养人与马的感情,把战马驯服;二是人骑在马上,不要将缰绳、嚼子提得过紧或放得过松。过紧,马就高抬头走碎步,左右摆动,走不齐;过松,马无约束,马头高低不齐,看起来不够威武、精神。只有松紧适度,人在马上再以余光扫视左右,随时调整马的位置,才能标齐。这些办法还比较管用,练了几天,两个“齐”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封绩骑的白马还算听话,就像亲密战友一样相处。为了让马有足够的营养,保持旺盛精力,封绩经常是自己少吃一些,把省下来的饭喂马吃。遇到改善伙食时,他还将有营养的鸡蛋、油条等留给这位无言的战友。每天训练完他都拿着毛刷、梳子和温毛巾,给马梳毛、洗身、擦马掌,把战马收拾得干干净净。

为了训练战马适应开国大典的环境,能够在人声嘈杂的热闹场面中保持不受惊吓,大家多次组织驻地群众进行模拟训练,朝着列队行进的战马挥舞彩旗、呼喊口号、敲锣打鼓,甚至投放鞭炮,战马的承受能力慢慢增强了,达到了站得稳、走得齐,人马各成一条线、队列整齐划一的要求。

1949年10月1日15时,受阅部队列队屏息静待。16时35分,阅兵式正式开始,朱德总司令在聂荣臻总指挥的陪同下驱车检阅。分列式开始后,最后出场的骑兵方队伴随着《骑兵进行曲》威武雄壮地进入了大家的视线,马蹄声声,战刀闪闪,博得了观礼台上阵阵掌声。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大家挥手致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