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

提到电影《闪闪的红星》,很多人对潘冬子并不陌生。可是提到潘冬子的原型许光,很多人可能表示不认识。

许光是开国将军许世友的长子,也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后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北海舰队的首批舰艇长。

许光有能力,又有背景,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他的军旅生涯大概率会步步高升。

然而在1965年,也就是许光的军旅生涯刚刚走上坡路之际,他竟然主动申请离开部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从此以后,许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贫困老区新县,兢兢业业工作到退休。

196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让事业处于上升期的许光,毅然决然放弃前途光明的舰长,转身奔赴贫困老区新县,做一名继承干部?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

图-许光(1929年4月7日-2013年1月6日)-许世友将军长子、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颠沛流离的童年

许光的童年并不幸福,甚至可以说,严重缺乏父爱。1929年,许光出生在河南新县(九十年前隶属于湖北省)。

许光出生后不久,全国的土地革命都掀起了热潮,不少有志之士纷纷投身革命事业中来,许世友也是其中的一员。

许光三岁那年,鄂豫皖根据地失守,红四方面军需要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许世友便跟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四川、陕西一带,这对父子从此便过上了分离的日子。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2)

图-许世友(1906年2月2日-1985年10月22日)

这个时候的许光,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乳名叫做黑伢。

为了活下去,年幼的许光只好跟着奶奶、姑姑到处流浪,以乞讨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有时候许光也会问奶奶:“奶奶,我爸爸呢?”

奶奶每次都慈祥地抚摸着许光的头,十分温和地说:“爸爸很快就回来了!很快!等到爸爸回来,全中国像你一样的孩子,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年幼的许光虽然听不懂,但他隐隐约约觉得,爸爸在做很重要的事。为了不给长辈添乱,许光从小就非常听话。

烽火连天的年代,通讯又不方便,许多人来到战场后都和家人失去了联系,杳无音讯,家里人都误以为他已经牺牲了。当时许世友也和家人失联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许光的奶奶以为儿子已经牺牲了。

她是个十分开明的人,看着儿媳妇还年轻,为了不耽误儿媳,也为了保护儿媳的安全,她强迫儿媳改嫁。

这下,许光就只能跟着奶奶和姑姑相依为命了。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3)

图-许光的奶奶

没有父亲的疼爱,也没有母亲的陪伴,许光的童年已经非常凄惨了,可敌人还是要一次次剥夺他生命的权利。

有一次,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了大扫荡。为了保护许光,奶奶和姑姑只好带着他躲进了山洞里。整整三天三夜,他们心惊胆战,水米未进。

后来,敌人为了把山上的人逼出来,竟然想出了放火烧山的歹毒主意。充满生机的深山,随着一把无情的大火,瞬间变成了一个诺大的火炉。虽然躲在了山洞里,可炙热的温度灼烤着他们,姑姑的头发都被烤焦了。

年幼的许光面对这一切,表现得异常冷静,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和奶奶姑姑一起,与敌人不断周旋。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4)

大火烧了好几个昼夜,火势渐渐熄灭后,姑姑便带着许光下山讨饭吃,遇到好心的人家给了几块硬邦邦的窝头。

好几天水米未进的许光,看到窝头后仿佛恶狼一般,一口就吞了进去,却被硬邦邦的窝头给噎住了。

姑姑和奶奶吓得都哭了,发疯似的使劲锤许光的后背,嘴里还念叨着:“黑伢,吐出来,吐出来!”

许光憋得脸通红,一使劲,终于把窝头给吐了出来,坐在地上吓得一个劲儿地哭。姑姑和奶奶也觉得后怕,眼睛里噙着泪花,轻轻抚摸着许光的头说:“好了,好了,没事了,没事了。”

像这样心惊胆战的经历,许光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颠沛流离的童年,缺乏父亲的关爱,只有奶奶和姑姑相依为命,许光比一般的孩子要成熟得多。

虽然没有在许世友身边长大,没有这个开国将军父亲的教导,可大别山的生活环境,还是让许光接触到了革命思想。

一次次和敌人斗争的经历,让许光萌生了报效国家的想法。小小年纪的许光,就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热血少年,带着伟大的革命信仰加入了儿童团,为革命尽一份绵薄之力。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5)

图-《儿童团》是指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现演化成少先队。

和父亲的重逢

许光带着顽强的生命意志,在艰苦的大别山老区中存活了下来,而当时整个老区,在解放后仅剩5万人。随着战争形势的渐渐明朗,解放全中国的希望越来越明晰。

1948年,一次机缘巧合之际,许光的奶奶带着许光找到了一个名叫王树声的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大别山地区获得了解放,随后成立了鄂豫军区,王树声就是鄂豫军区的司令员。

王树声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许世友的战友。许光的奶奶无意间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带着孙子去找王树声,能不能打听到儿子的消息。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6)

图-王树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

由于战争原因,许光跟着奶奶在王树声的家里住了半年多,有一天王树声突然告诉他们,许世友要来接他们了

许光的心里很兴奋,很激动,但,隐隐约约还有一丝胆怯。

父亲离开的时候,许光还没有记事,他对父亲的记忆很模糊,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记忆。

在无数次害怕的时候,许光也曾呼唤过爸爸,他想要一个来自爸爸的拥抱,感受父亲臂弯的温暖和力量。

如今,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许光也终于可以见到自己牵挂了17年的父亲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十分害怕。

他在害怕什么?

没人知道,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但或许可以将这种害怕理解为,对期待已久的事,终将实现时的不真实感。

他失去父亲太久太久了,久到他已经适应,久到他已经习惯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和父亲相处,也不知道父亲对自己会怎么样。

当时许世友正在山东军区担任司令员,因为王树声的帮忙,这对分别了17年的父子终于团聚。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7)

图-许光与父亲许世友合影

许世友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心中有喜悦也有愧疚,但随后他发现儿子竟然大字不识一个,心里的愧疚感更重了。

为了弥补这么多年的亏欠,也为了让孩子以后有机会获得更好的人生,许世友特意把许光接到了自己的身边亲自辅导,后来又把许光送进了第五航空兵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

1951年到1958年的八年时间里,许光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了学校里学习成绩突出的佼佼者。看到儿子这么有出息,许世友骄傲地说:“好小子,像我的儿子!”

许光毕业后,凭借过硬的能力和优异的成绩,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舰艇长

此时的许光自己年轻有为,父亲也是新中国的开国将军,在别人眼里,许光未来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可就在大家以为许光未来会步步高升的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许光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8)

代父亲尽孝

1965年,许世友把许光叫到了自己跟前,提出希望儿子能够代替自己回到家乡尽孝。

许世友是一位非常孝顺的人,对自己的老母亲十分恭敬,由于自己军务繁忙,无法回到老家居住,许世友数次把老母亲接到身边,但因为住不习惯,老母亲每次都是小住后便回到了老家新县。

当时许光奶奶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许世友十分担心她一个人居住,但自己又无法到身边尽孝,于是就想到了让儿子代替自己的这个想法。

正值事业上升期的许光当然不愿意离开部队,回到老家新县。他这么多年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能够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老区。现在好不容易走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回去?

但许光也是一个孝顺的人,他不愿意忤逆父亲,也同样担心奶奶。所以犹豫再三,他决定牺牲自己,成全家人。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9)

图-许世友与长子许光、孙子许道仑、孙女许道江、许道海在广州合影

返回新县那天,许世友摆了一桌子的菜,把家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喊了出来,给许光送行。

许世友含着泪花说:“大安,你是我的好儿子!”(许光原名许大安,后许世友将军将其改为许光)

许世友又何曾不理解孩子,本该有辉煌的军旅生涯,却为了父亲和奶奶,放弃了锦绣前程,回到了自己好不容易走出来的“苦海”,而许光没有任何的怨言,懂事的样子让许世友更加心疼。

很多人说许世友无情,对长子太残忍。从小为了革命,就放下了年幼的儿子奔赴革命,好不容易重逢了,懵懂无知的幼子已经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好不容易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有了似锦前程,许世友又要亲手毁掉儿子的希望,让儿子回到贫困老区,只为了自己的“孝”。

但许世友将军又何尝不难过,他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念,耽误祖国的国防建设。或许这可以理解为一种牺牲,一种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的自我牺牲精神。中国千千万万个党员家庭,哪个不是牺牲小家,成全国家?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0)

新县谁人不识君?

为了方便照顾奶奶,许光回到新县后,就成为了新县人武部的普通参谋。许光每天要做的事,不是照顾奶奶的生活起居、和地方工作,就是给父亲写信,给奶奶读回信。

祖孙俩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却只维持了半年的光景,奶奶还是离开了许光。

奶奶离世,许光不用再替父亲尽孝了,原来的部队也有意让许光回到军营,当许光带着孩子来找父亲时,许世友问:“你想不想回海军?”

面对这个问题,许光沉默了,好大一会儿,许光才用十分坚定的语气说:“我不回去了!”

这个结果让许世友非常意外,在他看来,儿子十分喜欢军旅。但许世友却十分理解儿子,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大光,好好干!”

从父亲家回到新县,许光给父亲写信:“不能在军营里施展抱负,就要在家乡有所作为。”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1)

图-许光与妻子

此时的许光,已经决心扎根基层,要为新县老区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许光虽然有个身居高位的父亲,却从来不“拼爹”,他俨然就是一个普通人,兢兢业业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新县任职的20年时间里,许光主动摘掉了自己“高干子弟”的帽子,成为了一名无名英雄。他走村串户,和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为地方建设排忧解难。

有一次,新县遭遇了特大洪水,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许光身负重伤,足足昏迷了三天三夜。好不容易苏醒了,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但许光二话没说,仍然是来到了抗洪的一线。

许光的亲力亲为和关切,让新县的人民有了抗击洪灾的信心,许光也因此收获了新县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无论何时,新县人民总能看到许光在一线辛苦奋斗的身影,不少人都说:“他真的是许世友将军的儿子吗?怎么一点架子都没有?”

如果不是许世友将军回来看望儿子,可能大家都忘记了,这个哪里有危险、有困难,就往哪里冲的人,竟然是开国将军的儿子。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2)

图-许光

许光担任新县的人武部副部长期间,单位分配家属院,按照许光的职位,完全可以分一个面积较大的房子,结果许光却说:

“我是本地人,家里有房子,把房子让给那些更需要的外地干部吧。让出去不仅我会快乐,我们全家都会快乐。”

可许光家里孩子多,工资又不高,一家人就挤在狭窄的小房子里,日子过得十分紧巴。可就是这个小房子,后来也被许光“大义灭亲”了。

盖家属楼的时候,许光的房子正好在规划范围内,为了照顾许光,工程不得不停期。得知此事后,许光主动让出了地皮,自己带着妻儿出去租房住了大半年。

后来家属楼盖好了,大家都觉得许光“贡献”了地皮,又是团职干部,家里孩子又多,应该分一个大一点的房子,但许光却只选了一套最小的,仅仅70平的两居室。

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许光的日子仍然捉襟见肘,甚至连件新衣服都买不起。没办法,许光只能用父亲寄来的90元钱,买了一台缝纫机,自己在家给孩子缝纫衣服。

一直到去世前,许光住的都是那间70平的公寓房,用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做的大衣柜,以及90年代的老式电视和旧沙发。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3)

图-晚年许光和孙子在一起

由于年事已高,许光身体也每况愈下,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健康,而是给组织生前,他一再嘱咐:“不用进口药,不做过度治疗,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当得知自己的病情的真实程度后,许光为了不给组织增添额外的负担,直接拒绝了治疗。

许光对自己“抠门”,却先后资助了老红军10多万元,临终时还将自己的全部积蓄20万元都捐给了家乡的慈善事业

新县人人都说,许光把廉洁奉公做到了极致,是人人应当学习的楷模!

当时新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丁进先在提到许光时,用十分敬佩的语气说:

“他有非常强大的精神世界。他给自己定的有‘五不’,就是不比位置、不比阔气、不比房子、不贪票子、不偏孩子。他常给我们说的话就是,我们做人要低标准,但做事一定要高标准。尤其是在为人民做事的时候。”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4)

图-晚年许光

珍藏的“父子情”

许多人都觉得许世友不近人情,觉得他是个“铁面无私”过头的人,甚至有人说许世友一点不关心自己的儿子许光。

可其实,他们如同千千万万个普通父子一样,父慈子孝。

许光去世后,他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竟然发现了父亲的秘密。许光生前有一个抽屉,他不让任何人打开,里边整整齐齐放着的,都是这么多年来他和父亲的书信往来。

几乎每封信,都是许世友将军亲笔所写,或者让秘书代笔。信件的内容,也不过是普通的家信,字里行间都是对儿子的挂念之情。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5)

“许光:你爸爸让我给你写封信,说好久没有收到你的信了,很惦记你和家里孩子的生活,让我邮去200元钱,收到后回复免挂。”

“许光,昨天晚上你爸爸(许世友同志)让我给你去封信,告诉你他11月份要去北京开会,今天是10月18日,在他没有去北京前,如果你们有时间,到南京来玩几天,如没有时间,等他从北京回来也可……”

外人只知道许世友将军的侠肝义胆,却不知道他的柔情。看似许世友“自私”,实际上是他别样的爱。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6)

大将许光汉个人资料(上将许世友的长子)(17)

许光离世后,他没有给儿女留下任何物质财产,却把许世友将军留给他的红色家风,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留给了儿女,希望孩子们能够代代相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