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1)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317-420)的书法家。一般认为他在汉代章草的基础上开创了今草与行书两种新书体,并在这两种书体的艺术表现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典范,世称书圣。

《平安》、《何如》是王羲之写的两封短信,《奉橘》本来是《何如》最后一部分的补充说明。 王羲之过世前,他写的信就已广受世人宝爱。随著购求、珍藏王羲之书迹的风气愈来愈盛,各种复制品,甚至是伪作也越来越多。这次展出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应该就是唐代以双钩廓填方式完成的复制品。在辗转流传过程中,《平安》失去最后两行;受八世纪诗人韦应物(737-793)《答郑骑曹求橘诗》影响,北宋人代将《奉橘》独立成帖。这三帖最晚在明代末期就合裱成一卷,并从它处移配欧阳修(1007-1072)等人的观款。

《平安帖》行书兼草书

信中提到的“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2)

王羲之《平安帖》释文:此粗平安。脩载来十馀 □。□人近集存。想明日 当复悉。□□由同增慨。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3)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4)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5)

此卷在牵丝映带处锋毫毕现,在线条入笔、收笔和转折处,准确地勾勒出书圣揉合快慢、方圆、提按变化的高超笔法。单字造形富大小、偃仰、开合、欹正之变,无一雷同又互相衬托, 深刻展现王羲之在书法造形方面的创造力。南梁至隋代诸位鉴赏家的押署,一并摹出。这些 押署虽是长约0.5公分的蝇头小字,仍复制得一丝不苟。如「谘议」二字,每个横画入笔的形态都不相同。可见这个复制品高度反映原作面貌,品质绝不下于日本藏《丧乱》等帖。 在目前没有王书真迹的情况下,直可以真迹视之,国宝无疑。

这三帖中,除了从整幅尺牍中去玩赏其风韵外,还可细察对比每一字之遒丽。这三帖中,除了从整幅尺牍中去玩赏其风韵外,还可细察对比每一字之遒丽。如“复”字,三帖出现四次,《平安》中“当复”之“复”为草书,《何如》帖中三个“复”字都是行书,《平安帖》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挑转折间,锋颖秀发,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也十分生动灵巧。《何如帖》较端整,三个“复”字,而无一雷同,或异其偏旁,或变其转折,都鲜活生动,结构精密,神思凝淀。

《何如帖》行书

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6)

王羲之《何如帖》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 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泠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7)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8)

《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饶富变化,“三”字如横空掠燕,笔画互有照应,“百”字起笔上扬,末画斜下挫锋,笔锋几经转折,并露出贼毫,“未”字出现两次,笔法也不尽相同。 其他如“白”、“奉”等字。其他如“白”、“奉”等字。 也是变化不一。也是变化不一。 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奉橘帖》行书

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9)

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从六世纪南朝时期以来,历代帝王都喜好收藏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当时将零散的书迹裱背成一定长度的手卷,后来辗转流传,遭割裂重装,已不复原貌。 这卷书迹是用双钩廓填的方式,复制了三件王羲之短札。这卷书迹是用双钩廓填的方式,复制了三件王羲之短札。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全卷

请横直手机欣赏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10)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11)

王羲之本人印章(王羲之的三封短信)(12)

欢迎关注诗书画印笔记,每天发送专业的诗书画印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