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何被称作母亲河(历史上这一时期)

黄河为何被称作母亲河(历史上这一时期)(1)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资料图片)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聚焦黄河洛阳段,努力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工作局面。做好黄河的保护治理,首先要深入了解和认识黄河。日前,市直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黄河故事”专题报告会举行,让我们一起聆听水利专家王渭泾讲述黄河的“前世今生”。

黄河为何被称作母亲河(历史上这一时期)(2)

 小浪底南岸引水闸(资料图片)

  

曾经的黄河“河水清且涟猗”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称为“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自治区),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你们知道吗,黄河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么浑浊的,在春秋时期,河水还是非常清澈的。”王渭泾说,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是有文字记载中黄河生态环境的黄金期。当时的民歌——《诗经·魏风》中有关“河水清且涟猗”的诗句,描述了黄河两岸植被茂盛,水质清澈的情景。这一时期,黄河水质良好,水量充沛,河道深且稳定,中下游地区的大型湖泊和沼泽众多。

  “古时候粮食产量低,要满足人口的增长,就要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王渭泾说,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以及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秦汉时期的屯田制度,把黄河中游的一部分牧区变为农业区,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更是加剧了水土流失。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河水流量逐渐减小,泥沙含量不断增大。“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成为当时黄河水质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春秋时期,黄河含沙量约为10公斤/立方米,到了明代中期,含沙量为28.3公斤/立方米,可谓“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泥沙”。

黄河为何被称作母亲河(历史上这一时期)(3)

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木繁茂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水流变小,流速放缓,泥沙不断沉积壅塞河道,为此后灾害频发埋下伏笔。从唐朝末年开始,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淤高,至11世纪初,在今山东境内形成地上悬河。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发生决堤改道。此后,黄河稳定的河道变为游荡性河道,频繁决溢改道。

  从公元前602年有黄河决溢改道的记载以来,到1938年花园口决口的2500多年间,黄河共决口1590次,较大的改道26次,号称“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一情况以晚清尤甚,在1841年至1843年,黄河连续3年大决口,1851年又在丰县北岸溃决。

  “从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变迁和黄河下游决溢灾害发生和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黄河由利变害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生态环境良好黄河就安澜,生态环境破坏黄河就泛滥成灾。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是治理黄河的治本之策。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王渭泾说。

黄河为何被称作母亲河(历史上这一时期)(4)

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鸟翔集(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安澜70年

  从大禹开始,历朝历代都很重视黄河治理,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修堤—淤积—决口—改道”的恶性循环。这一局面在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扭转。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就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标本兼治、除害兴利的原则,开展全流域的治理。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下游河道特点和堤防工程状况,建立了以“宽河固堤”为核心的一系列有关措施,数年间,共有约15万人参与修堤,成为治黄史上首次真正依靠和发动群众的力量的黄河大修堤。

  此后,党和政府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陆浑水库、故县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工程,实现联合调度;对下游总长1371.2千米的临黄大堤加高培厚;开辟分滞洪工程,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由此,黄河下游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实现连续70年伏秋大汛堤防不决口,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黄河治理只有在新中国才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是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以及治黄职工和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王渭泾说。

黄河为何被称作母亲河(历史上这一时期)(5)

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坡控导工程(资料图片)

  

治河以治沙为本,治沙以修复生态屏障为主

  “自古黄河难治,根在泥沙。治沙,要从源头治理入手。”王渭泾说。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实施了两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采取“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立体防护模式,创造性推进了治荒、治沙、治穷进程。

  此后,在黄河流域提出并率先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入全面加速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万平方千米。通过水库拦沙及调水调沙运用,实现水库冲淤平衡,有效减缓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高。近20年来,通过有效的水利水保措施,年拦减入黄泥沙4.35亿吨。

  1999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开世界上大江大河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与水量统一调度之先河,此后黄河干流再未出现断流。如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明水面积占比由原来的15%增加到现在的60%,自然保护区鸟类增加到368种,生态修复效果明显。70年来,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到“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不见了。

黄河为何被称作母亲河(历史上这一时期)(6)

新安县黄河神仙湾沟域经济带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王渭泾说,治理黄河要久久为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作为黄河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洛阳拥有伊、洛、瀍、涧四条黄河的支流,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1.8%。千百年来,母亲河奔腾不息,滋润河洛大地,孕育出灿烂的河洛文化,在洛阳城市变迁、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洛阳来说,做好黄河的保护和治理,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体谋划、系统治理的原则;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聚焦全面深化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持续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探索走出护水、治水、兴水的新路子,突出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文化传承、集约发展等重点工作,确保黄河洛阳段岁岁安澜,把黄河建设成传承历史的文脉河,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造福洛阳人民的幸福河。

  “洛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方面大有可为。”王渭泾表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洛阳日报记者 孟山 文 记者 鲁博 刘冰 图)

黄河为何被称作母亲河(历史上这一时期)(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