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凌玲(我的前半生罗子君PK凌玲)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讲的是一个全职太太人到中年却遭遇困境,通过自我成长重获新生的故事。这部剧折射了当代中国都市女性生活的很多热门话题:婚姻、家庭、爱情、职场......

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不是夫妻情感生活,也不是职场菜鸟如何逆袭,而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追剧的时候,我发现在女主罗子君和情敌凌玲之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比。

在第三集,老公陈俊生在教一年级的儿子做数学题。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凌玲(我的前半生罗子君PK凌玲)(1)

儿子遇到难题就大喊妈妈求救。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凌玲(我的前半生罗子君PK凌玲)(2)

罗子君对孩子学习教育的松散态度让陈俊生很恼火。

反观情敌凌玲这边,对儿子的学习就十分上心。不仅全程陪儿子写作业,并且要求儿子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后再多做几页题巩固知识。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凌玲(我的前半生罗子君PK凌玲)(3)

在儿子抱怨题目太多的时候,凌玲十分耐心地给儿子讲道理。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凌玲(我的前半生罗子君PK凌玲)(4)

“如果你明天想要过好日子,你今天就必须努力。听得懂吗?”

儿子小大人似的点点头,继续做题。

子君和凌玲截然相反的教育态度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凌玲(我的前半生罗子君PK凌玲)(5)

很意外的是网络上多数人是支持剧中罗子君的教育理念,认为小孩子就要有小孩子的样子,没必要超前学习、搞题海战术,让孩子过早承担社会压力。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还是凌玲教育孩子更认真,罗子君太放任孩子的学习了。

难道是“主角光环”太强大,让吃瓜群众蒙住了双眼?明明凌玲才是现实生活中妈妈教育孩子的范本啊,怎么大家反倒一边倒的支持起罗子君了呢?

其实,罗子君和凌玲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两种普遍的教育方式。

凌玲:现在不努力,将来没出息

不少妈妈认为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不努力,将来就要落后于他人,没工作、没房子、没爱情。所以必须就要认真学习,甚至为了超过别的孩子,早早让孩子接触更高年级的课程。

罗子君:学什么要根据年龄来定

这类妈妈觉得,孩子应该享有快乐的童年,没必要给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另外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定学习方案,到了年龄才学习相应的知识,决不提前教育。

我不知道在微博评论点赞支持罗子君的网友有多少是已经做了母亲的,但在我从小长大的环境里听到的看到的,大多是凌玲式的教育。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儿。教育的成功与否是这个家庭未来发展的关键。所以孩子从小就必须要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再学一门特长,才算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就来说说眼前的例子。现在正是暑假期间,教育部三令五申要给孩子“减负”—— 不准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不准将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

跟减负令的“假期必到”一样,每到假期家长们也会被另外一类信息轰炸:“即将升入高中的同学们,暑假就不要只想着去哪玩了,跟我们一起看看学霸是如何一个暑假炼成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人赢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输在了假期”、“暑假是用来超越的,不是用来玩耍的”……

现实就是补习班打败“减负令”,大多数孩子的假期生活被补习班、特长班填满。国家引导减负,现实却是不断增负,家长大把大把的花钱报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落下了,和剧中凌玲一样充满忧患意识。

其实很好理解,这一现象的背后就是“凌玲们”无边无际的焦虑。生活中“凌玲”类的家长能给孩子提供的经济支持没有“罗子君”们多,他们深知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里,谋得一席之地实属不易,因而比“罗子君”更懂得努力的重要性。他们要的就是抓在手里的成绩,而不是口头上的号召,所以明显补习机构的许诺更有诱惑力。

显然,不长牙齿的“减负令”都是纸老虎。

当家长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什么是好学校”“自己的孩子能上什么好学校”的时候,家长唯一能选择的就是武装孩子,毕竟在中国的文化里“对孩子完全散养”意味着没有尽到责任。

脱离现实谈对错的都是瞎扯。每个家庭的所处环境、物质条件和家庭构成都不一样,我们也没有办法断定剧中子君和凌玲谁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优秀,只是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传递一个观念——

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家长,无论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为什么希望孩子学习优秀、成人成才的初心。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