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

※点击蓝字↗️关注这群逗比又任性的设计师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1)

 我们经常会在网站上、杂志上看到一些汽车评测类文章,一般文章中会对外观、内饰、空间、配置、油耗、噪声、动态性能、驾驶感受等等做出测试及评价。

 抛开主观评价不说,但是你们有想过这些客观的测试就一定正确吗?他们会有疏忽或是错误的地方吗?知乎上的一位汽车工程师和一位汽车编辑对此发表了看法:

汽车工程师怎么看这些评测?

郑菲,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工程师。

他的吐槽主要针对的是汽车之家。

·关于制动距离测试

 第一,国内的大部分媒体在制动距离测试时都是从105km/h开始制动,测量车速从100km/h降到0km/h的制动距离。但其实这就忽略了一个制动系统的建压时间。这个建压时间与车辆制动系的设计关系非常大,同时也的确会影响制动的表现。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2)

 第二,大部分媒体的测试场地并不标准,有的甚至是在公共道路上进行。尽管都是沥青路面,但附着系数可差多了,这就导致结果可能有数米之差。

 第三,测试工具不够专业,搞个P-box就上了。连单天线的V-box都不能保证准确,你搞个P-box是要闹哪样?厂家充那么多值,麻烦更新下设备。

 第四,所谓的制动减速度曲线。就是拿出一条充分建压后的曲线,开始分析制动力是否平稳等等。别逗了……你看看你那曲线,都是七八段直线组成的,所以麻烦装个陀螺仪好么?真的没多贵……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3)

 第五,从车外看车身姿态。这个实在是有点儿扯了,看车身姿态有卵用?乘客的感受是应该取决于减速度的均匀性的。不是说屁股翘得高就说明轴荷转移一定大……

·关于绕桩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4)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5)

 只知道站在车外看车身姿态……却不知道给出最基本的信息,比如说桩桶间距离、桩桶数量、场地附着力情况、路面温度等等。而且像通过每一个桩桶所用的时间、偏航角等等,这些都是无法用肉眼判断,而是要靠仪器测量的。

·关于双移线&单移线测试

 这么简明易懂的测试居然没有……难道是没有那么多桩桶吗?还是舍不得钱呢……

·关于车内空间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6)

 编辑往车里一坐,头上一比划,膝盖一比划,你知道这让做整车总布置的工程师看到后有多痛心吗?因为就算你随便找辆车,背部紧贴座椅靠背,只把屁股前后移动五厘米左右,头部和膝部的空间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要我说,还不如花钱买个50%的假人要更靠谱些。

·关于ABS EBD

 我觉得,但凡是一家稍微专业一点的汽车媒体,都不会把“ABS EBD”写出来,因为那就是车厂忽悠老百姓的!你随便找个当前技术水平的ABS出来,看看有没有EBD功能!

 EBD的功能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但不管怎样,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它都是属于ABS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并不是并列的两项配置,别被那一长串字母骗了!同理,ESP TCS也属于忽悠老百姓。现在的产品,有ESP必有TCS功能。

 要我说最合理的写法应该是:1.该车装备了ABS; 2.该车装备了ESP(或各种奇葩缩写,因为ESP是博世的商标,不是谁都能用的,这也是一个槽点);3.或者写成该车具备ABS TCS VDC功能。

·关于噪声测试

 做噪声对比的时候,你用手持噪声仪没问题,但你倒是保证实验条件一样啊!随便选个所谓的空旷道路就开搞?你知道不同粗糙度的沥青路面开上去的声音能差多大吗?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7)

 举个例子,某试验场的NVH测试道路连高减速度的制动都是严格禁止的,就是怕破坏路面。而你随便选条高速就开工,你知不知道护栏高度、结构、路旁的树、你在哪条车道行驶、远处的建筑物,这些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最合理的方法是清早起床,赛道包场,先测噪声,人多了开始测操稳,胎磨一磨,然后再做圈速。

汽车媒体怎么看这些评测?

吴鼐熊,汽车编辑

“作为一个潜伏在汽车媒体圈中已经5年的汽车爱好者。我第一时间把@郑菲的评论转发到了朋友圈。非常同意你的说法,骂得漂亮!”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要辩解几句。我所在的媒体一直以专业自居,虽然某些地方比汽车之家要强。但按你们业内人看来,恐怕也不过是九十九步笑百步。

 然而,用车辆工程专业的测试方法来碾压媒体所做的测试,这是不公平的。因为作为媒体,即使做再严谨的测试,恐怕也没法达到真正专业测试的程度。第一,这当然是受限于我们的运作成本、客观条件和人员水平。换个角度,试问如果媒体都能轻轻松松做出和车厂测试工程师一样级别的测试,那这到底是媒体太厉害,还是工程师太低能?第二,我们的受众不同,我们测试的数据的作用也不同。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8)

德国ams是这么测空间的,是不是比几拳几指的方法好了点?

我觉得,测试方法科学严谨与否的一个最基本标准,就是数据的可重复性。我所在的媒体会测试加速、制动、绕桩、变线、转弯半径、空间、噪声、视野、空气质量和一个赛道圈速。客观地讲,这些数据中有些能再测出相同的结果,有些差不多能,有些完全不能。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9)

我们的变线测试,这个大概就是同理于@郑菲所说的双移线测试

 数据难以复制有很多客观原因。我们的动态测试由同一名测试员,在相同的场地完成。 这在中国汽车媒体中可能已经算比较讲究的了,但还是没法排除诸如天气、厂家提供的测试车车况和他本人的状态等等因素。而@郑菲说的噪声测试,确实是媒体测试中最没谱的一项……

是不是汽车媒体的测试就完全没价值了呢?我觉得这么说并不合适。

 媒体的测试很多时候是为主观感受做一佐证。相信测试工程师们应该比我们更清楚,数据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和普通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东西,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仍以噪声为例,在我们从德国ams学来的测试标准中,噪声印象分和噪声测量值具有相同的权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对动态性能和空间的评价上。

 那么,试车编辑的主观感受靠谱吗?我认为对一个有经验的编辑而言,至少是在绝大多数普通汽车驾驶者的感知范围内是靠谱的。我大胆臆测,从业时间相同的试车编辑可能会比测试工程师开过更多不同的汽车。这使他们可以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套标尺,用以衡量一款车的某些方面,比如整车的质感、转向的一些特性、空间的感觉、便利性等等。

汽车之家要注意什么(汽车之家被质疑)(10)

 我自以为上图中这样的结论对普通消费者是有帮助的。汽车媒体面向汽车消费者和爱好者,它的价值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有机会去4S店试驾所有他们感兴趣的汽车,况且4S店能体验到的东西也很有限。而作为媒体,可以将自己的试驾感受告诉消费者。

 总而言之,汽车媒体的测试绝对是不严谨的。但这不意味着媒体的测试就没有意义,更不是说测试的文章没有意义。作为媒体,真正专业的态度,是能直面那些测试中的不专业,直面那些局限性,并且告诉读者,我们的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有参考价值。

 在此感谢@郑菲和@吴鼐熊愿意提供他们的观点。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任性设计师(renxingdesigner)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