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年华解散了几次(水木年华参加乐夏被批油腻)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如果你能跟着唱起来,那么恭喜你,你大概不太年轻了。

上面这首《一生有你》,是2002年第九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十五大金曲,当年获得最受欢迎乐队的是零点,最受欢迎女歌手是那英,最受欢迎男歌手是羽泉,是不是隐隐有种厚重感扑面而来。

《一生有你》可以算是水木年华的成名作,水木年华因此获得了当年的最佳新人,并火遍大江南北。这几年,水木年华的消息已经不多了,但最近他们上热搜了,因为他们在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里,凭借一首《再见,青春》,获得了一群“评委“的嘲笑。

”无聊,没新意,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唱《青春再见》,就觉得不太明白他们来乐队的夏天是干嘛……“

但是,最能刺痛水木年华和大众的是一个叫三儿的乐评人的话:我作为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他们这种中年人的油腻,根本打动不了我。

哈?谁说四十多岁的人不能歌唱青春了?谁说四十多岁就等于“油腻“了?

对此,郑钧在一次直播中,回怼的非常漂亮:

你不能因为他不火或者年纪大了,你就说他油腻。

水木年华在校园民谣领域是非常棒的,写出过一些很好的歌……这两个人都属于很有教养的,很善良的人,这要我直接就骂了。

他在他的领域火的时候,或者写出牛逼作品的时候,你真的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事是这么个事,理是这么个理。但现实最诡异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为水木年华鸣不平,说这帮乐评人啥都不懂,中年人就不能歌唱青春啦等等。但是,只要回到到职场,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身边依然满是跟“中年危机“相关的信息,以至于”中年“两个字已经成为了自嘲的称呼。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中年,后面跟的都是危机、脱发、补品…

这个世界太残酷了。

逼死中年人的标配人生

在中年人的世界里,当然也有对于美好生活的描述,比如:

“只有步入高层月入百万才算成功。”

“高尔夫、马拉松才是你这个年纪该有的运动。”

“你都这么大了还没结婚/买车/买房/财务自由吗?”

人到中年,生活好像一个过关游戏。你就必须获得相对应的装备,才能过关,这跟你喜欢什么,你来自哪里,甚至你是谁都没有关系。

阿甘正传里,珍妮问:“阿甘,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阿甘答:“什么?难道我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对不起,不能。

水木年华解散了几次(水木年华参加乐夏被批油腻)(1)

某种意义上,这种评价体系听起来还挺公平。你看或不看,评价你的标准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但是,这套标配人生,抹杀了人性。我们因此每天都被锁在各式各样角色的牢笼里,没时间考虑自己到底是谁。

究竟是谁制定了这套哔哔哔的标准?

社会时钟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你得知道什么是社会时钟。

“社会时钟”(social clock concep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尼斯·纽加藤在1976年提出的心理学概念。纽加藤认为,文化不仅决定人应该如何行为,人的一生也被其所处的文化划分成若干阶段,人们会按照文化规定的时间表通过各个阶段。

我们的老祖宗说的更文艺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一个比较典型的中国式社会时钟大概是这样:

0-6岁,吃,使劲吃,好好活着。

7-22岁,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23-30岁,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买房买车。

30-60岁,还房贷车贷,看着孩子学习,给孩子攒钱买房买车。

60岁以后,照顾孩子的孩子,以及好好活着。

你看,其实我们早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水木年华解散了几次(水木年华参加乐夏被批油腻)(2)

因为社会时钟的存在,我们的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很清晰的几个阶段,而在每个阶段中,都有相对应的评价体系,而这些评价体系还往往相对独立,谁跟谁也不挨着。

所以在十几岁的时候,你不可以打电竞,因为这时候评价你的标准是成绩。“上了大学你怎么玩都行“,这不是我说的,是你妈说的。

所以在上学的时候,你不可以谈恋爱,跟异性打电话都不行。而从你步入社会的第一天起,你爸妈就恨不得你马上变身海王,或者拥有鱼塘,因为此时评价你的标准变成了成家。

这也是很多人的人生会有落差的原因。在学校被捧上天的学霸,到了职场可能并不顺利,学渣富二代,反而很可能成了同学聚会上的焦点,因为此时没人跟你比成绩,都比money。

这也是代沟产生的原因。年轻的傻孩子总是痴痴地期待:等我毕业了就自由了,因为他们只知道上班了就不考试了,而对社会的残酷一无所知。而且,每当上了班的“中年人“劝年轻人”学校生活是最美好的“,年轻人还往往流露出一种”这家伙该不会是傻“的表情。真的,年轻人听不懂你说啥,让社会毒打一顿就好。

读到这,大概你也发现了,其实人在每个年龄段都焦虑,只不过因为成年人掌握话语权,所以中年焦虑显得格外痛苦。

如果你家孩子的QQ空间没有屏蔽你,当你在深夜读到他发的“再也不会交出真心了“,你也应该能体会,他其实也很焦虑的。

想摆脱社会时钟?别做梦了!

把我们困在社会时钟里的,是我们自己。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主任麦高登在演讲中说:我们都是从社会中获得意义,寻找自我,也就必然遵循社会规则。

所以,别跟科学对着干。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因为社会时钟并不意味着痛苦和焦虑。我们完全可以在社会时钟里,找到三条出路:认了,拼了,狗了

认了,没啥丢人的

先说“认了”,这个最容易。

很多人在给出人生解决办法的时候,都是来上一句“建立强大的内心,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这也没错,但咱们仔细想想,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不就是自己劝自己“不管被人怎么说,我就是觉得好”。

内心强大的,就是自己能劝服自己的,在外人看来就是“嘿,厉害了,摔这么惨还能这么自信爬起来”。内心脆弱的,无非就是自己劝不动自己,结果被外人看出来了。

水木年华解散了几次(水木年华参加乐夏被批油腻)(3)

换一种直白的说法,就是认命。这词听起来消极,其实不然,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自我保护,尤其是对于我们普通人。

电视剧《小欢喜》里,黄磊饰演的方圆人到中年被公司辞退。他不敢跟家里人说,去找好友喝酒。喝酒的时候,突然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家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方圆一下崩溃了。他倒在家门口走廊里痛哭的场景,让无数人动容。方圆对妻子说:“我从小就想当一个武侠,我觉得我得当个令狐冲、杨过、张无忌,就算稍微差点,起码是个郭靖,可我现在怎么成了岳不群了呢?”

对啊,我们中的大部分,注定就不是杨过令狐冲,甚至连岳不群都不如,这并非因为我们不努力,而是天赋使然,智商限制。

小的时候,总是为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苦恼,后来发现,平添烦恼罢了。我们终其一生也到不了100分,但努努力也许可以到70分。70分的人生不幸福吗?一样可以很幸福,关键就是,你认不认。

人生就像一群人爬梯子,往下看,全是笑脸,但想往上爬,你就得看别人的屁股,什么时候觉得这个高度差不多了,风景也不错,我也不想再看别人屁股了,你就什么时候停,挺好。

如果你不喜欢认了,那你再看看拼了。

拼了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很多人觉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最惨,其实不然,“行拂乱其所为”最惨了,啥事都出岔子,干啥风险都极高,这才是真的惨。

水木年华解散了几次(水木年华参加乐夏被批油腻)(4)

最近,跟水木年华上乐夏感觉有点像的,还有个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的噱头太足了,前期宣传的时候,就差把“撕”打在公屏上了。

后面姐姐们有没有这么干真那么不讨论,咱们就设身处地为姐姐们想一想,上着节目有没有风险?说实话,风险都不是一般的大,被路人说业务不行是肯定的,对性格指手画脚也是大概率,现在网友的嘴有多毒,其中好几位都深有体会,毕竟自带的黑料,都够到吐槽大会当主咖了。

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搏一搏,单车变摩托,重回顶流,也不是梦。

拼了的代价,就是痛苦,就是焦虑。那句话咋说的,所有的馈赠,都早已被暗中标好了价格。但痛苦和焦虑换来的是改变命运的可能,你觉得值不值?

其实最痛苦也最常见的状态,既不是认了,也不是拼了,而是以认了的态度活着,用拼了的标准痛苦焦虑,姑且称之为狗了。

狗了

坐等社会时钟改变,其实也不是不行,就是慢一点。

随着社会思想的变化,我们已经可以从新一代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更加重视交流,更加重视内心想法的趋势。在脉脉上,越来越多的年轻职场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想法,寻找自己的职业成长节奏,这都是积极打破原有社会时钟,建立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社会时钟的表现。

《非正式会谈》有一期,讨论的就是“社会时钟”的话题,在节目的结尾,陈铭说过这样一段话:

“社会时钟确实带来过大压力,但是最后我们还要明白一件事就是,社会时钟是由谁定的——谁能决定这个钟怎么走,走速如何,还是我们。所以,我们不要老是抱怨它给予我们压力。而且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每一次的发声和决定,都是在改变这个社会时钟的走势。而且我们有足够充足的理由认为,由我们这代人制定的时钟,对于下一代人所形成的这种‘时差压力’,会小很多。

所以,不论你选择的是认、拼还是狗,都请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请相信,每一次讨论,都在推动社会向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