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寺庙被强迫加僧人微信会怎样(女子自带香火遭僧人骂)

到寺庙被强迫加僧人微信会怎样(女子自带香火遭僧人骂)(1)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四川开江金山寺僧人辱骂游客”的视频引爆舆论。据媒体报道,3月18日,开江一女子到金山寺拜佛时,点燃的香火被一僧人扔掉。僧人声称外面的香不能点,只能买寺庙里的香。女子反问:“谁规定的?”僧人则回应“你不(别)管。”随后,该女子向自认是管理者的穿袈裟僧人“申诉”,没想到却直接被爆粗口驱赶——“滚××的”。

视频传开后,开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作出回应,称已第一时间介入调查核实,并对涉事僧人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后续将及时进行通报。

在佛门清净地代表寺庙形象的僧人,本该法相庄严、言行循礼,但视频中的僧人却出言不逊、直接骂人,行止充满暴戾之气,素质之低让人难以置信——无论有什么纠纷,身为僧人,都不应处事偏私,遑论骂人。正因如此,网友们观后纷纷斥责,言其大毁寺庙形象。

视频中,双方主要的冲突来自于寺庙禁止自带外香。对于为何有此规定,涉事僧人拒绝回答,但他无意中也说出了机宜:“谁让你带香进来,你不买里面的香,我们吃什么喝什么!”

寺庙将收香火钱作为营生手段,这点没有问题,上千年来的传统便是如此,但岂能据此强迫游客们只买自家香?

当下,不少寺庙的确有禁止游客自带外香的“规矩”,但通常情况下,一是出于生态环保、消防安全的要求,二是有些地方为了保护文物有禁止明火的要求。

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提倡佛道教活动场所要“引导每位信众游客禁止燃烧高香”。有些地方还要求,“有条件的佛、道教活动场所给每位信众游客免费赠送三炷环保清香,逐步禁止自带香烛燃放”。可以看到,此类引导的初衷,是为了环保与安全,而非让寺庙借此渔利敛财。

即便涉事寺庙确实有禁止自带外香的规定,面对游客自带外香的行为,也该合理引导,而非恶语相向、粗暴驱赶。要知道,在佛教中,“不恶口”是最基本的戒律之一,穿着袈裟公然“破戒”,既有违佛门清规与庄严,也让人大跌眼镜。

实际上,涉事僧人直言的“我们吃什么喝什么”,也暴露出部分佛道教场所“商业味太浓”的问题。

到寺庙被强迫加僧人微信会怎样(女子自带香火遭僧人骂)(2)

官方微博截图。

近年来,去商业化是各级宗教管理部门一直都在力倡、实推之举。这其中不断重申的一条基本底线就是,寺庙可以拥有一定的商业经营权,但无论如何,不能把信众的信仰变成赚钱牟利的工具。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早已写明“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须保持清净庄严”。有些地方更是明确规定,严禁场所人员以任何名义和借口诱导或强拉香客、信教群众花高价烧高香、烧大香,严格规范场所内部的香烛经营活动。

对于开江金山寺而言,出现此事后,当地部门有必要进行调查整顿,推动寺庙经营更加规范、文明。公开搜索可知,早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通报了全国367家4A级及以下景区的不规范现象,开江县金山寺景区便赫然在列。此次事件,无异于再敲警钟。

寺庙本是清净地,别再让“强制卖香”的丑闻扰了佛门应有的清净。

□和生(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吴兴发

来源:新京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