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通知(新华视点云)

【导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通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通知(新华视点云)

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通知

【导视】

“云上”生产兴起,“互联网 农业”融合不断深化。(同期:我们将鼓励更多的农民进行现场直播带货的这个方式,让山货能够走出大山。)

“线上”生活提速,乡村“新基建”释放潜能。(同期:通过新媒体,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措施。)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云”端机遇来了 数字乡村近了》

【解说】

春耕时节,正是农民最忙碌的时候。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季农业生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面对特殊情况,众多“农事直播间”活跃起来,农技人员在线教学,农民看着手机学习技术、选购农资。

内蒙古河套地区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微信互动、视频直播、“空中课堂”等方式进行农牧业科技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

【同期】高级农艺师 刘培丽

长与不长在于水,长好长赖在于肥。还有一句话,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的就是肥料的重要性。

【解说】

连日来,内蒙古磴口县高级农艺师刘培丽通过网络直播向广大农民普及肥料使用知识,并随时解答农民的生产技术问题。

【同期】村民 郭炳龙

今年遇上特殊时期,开春时候我们心里有时候种地还有点儿没底,现在专家建的微信群挺好,我们一有问题发在群里头,专家就及时给我们解答了。

【解说】

这个春天,各地农技人员通过网站、手机客户端、公众号、微信群等开展“云端”指导服务。“云备耕”“云问诊”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一股新活力。

【现场】直播卖茶实景

这里的茶叶,(芽头)特别肥厚,口味特别清香,采摘好后回家我们会进行炒制,炒制的过程也会进行直播,有需要的朋友记得关注我。

【解说】

卖茶“主播”洪银仙家住安徽歙县深山的武阳乡洽河村,她在当地黄山特产网和淘宝、抖音等平台直播销售茶叶。

【同期】茶农 洪银仙

刚刚直播了半个小时,直播间来来往往的人数达到了五、六百人,粉丝新增了几十个,今天采摘的茶叶也全部通过此次直播销售出去了,而且价格也比卖给当地的茶商价格相对来说还要好一点,没想到直播的效果有这么好。

【解说】

为助力春茶产销市场稳定,当地鼓励茶企、茶农发展线上销售,并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为打消茶农的销售顾虑,各地还纷纷成立了党员干部组成的“云帮团”,上门帮助茶农,尤其是贫困户,通过现场教学直播方法,点对点帮助,确保茶农在疫情防控期间收入不减。

【同期】扶贫干部 陈怡

下一步,我们还将鼓励更多的农民进行现场直播带货的这个方式,让山货能够走出大山。

【解说】

疫情期间,各种农产品直播销售并不鲜见。一场场火爆的直播,不仅缓解了疫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难题,更让人们看到了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广阔空间。

在江西开展的“百县千品消费扶贫活动”中,近百个县的县长、书记变身带货主播,为家乡农产品打开市场。

【同期】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副县长 陈伟峰

下单,下单,左下角,左下角购物车,可以下单,100块钱20个包邮,20个艾米果。

【解说】

直播期间,铜鼓县共卖出了1万多枚土鸡蛋、1000多斤蜂蜜、1000份烟笋……销售额达到32.42万元。

鄱阳县把直播间设在了乐丰镇稻虾养殖产业扶贫基地,副县长沈忠春在直播现场带着网友下田抓虾、赏油菜花。

【同期】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副县长 沈忠春

油菜花开得正旺,刚才我直播前一直在说要把后面的油菜花露出来给大家看看。我周边是一片银光闪闪,都是鄱阳湖水养育的稻虾共作田。

【解说】

沈忠春的直播间当天点赞数量超过256万人次,26款农特产品销售一空。

从“县长”到“主播”的角色转换,不仅获取了短期流量,也通过示范和引领助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直播“带货”有效缓解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销售的困难,也是农村精准扶贫的创新探索。

【解说】

近期,“湖北优品馆”在拼多多正式上线,以扩大湖北农产品销售渠道,化解积压滞销卖难问题,增强社会对湖北农产品的消费信心。

4月1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与拼多多合作,共同签署了《“乡村振兴及抗疫助农”战略合作协议》。当天,拼多多正式上线“湖北优品馆”。

【同期】拼多多联合创始人 赵佳臻

过去两个月,通过市县长直播带货模式,帮助农产品打开销路。从2月10日至3月25日,平台抗疫助农专区共售出农产品超过3.1亿斤。

【解说】

如果说在线培训、直播销售农产品等等是“互联网 农业”的浅层对接,那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崛起的智慧农业则是两者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新技术的注入,既帮助农民克服疫情影响,又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

3月下旬,重庆首个5G网联植保无人机在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试飞成功,这标志着重庆首个基于5G网络的无人机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成功落地。

本次亮相的5G网联植保无人机可以为30亩试验农田提供集成无人机植保、遥感大数据和农业大数据于一体的高效飞防服务和精准农业服务。其作业效率达到300-400亩/天,是人工作业的20倍。

【同期】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技术专家 杨玉东

由网络来对这个无人机进行控制,结合人工智能机械识别技术,就相当于一个无人机有了大脑,它就可以自主飞行、自主识别、自主运动、自主返回,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我们的效率,降低我们的成本。

【解说】

天气回暖,在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3800多万亩棉田迎来播种。在南疆产棉大县尉犁,棉农杨元俊往年每天都要给土地测四次温度。

【同期】棉农 杨元俊

传统的测温方法,手电筒光还不能照着这个水银温度计,照着它会产生温度,这样的话就测不准了。

【解说】

传统的测温方式难免出现误差。今年,来自广州的一家农业智能化科技企业与棉农合作,带来了土壤传感器、温湿度计、农事记录仪、气象站等先进的农业物联系统,每半个小时就能自动测一次地温,农田的气象数据、影像变化等数据能自动通过4G网络传输。

【同期】棉农 杨元俊

我通过这两天的观察,比较稳定,通过它我就可以在手机上就能够掌握住(土地温度)。

【解说】

智慧农业系统把杨元俊负责的14500亩土地的基础数据收录在内。通过点击卫星地图,每块农田的土壤属性、农资消耗、农事记录等详细“档案”能被迅速调取。

【同期】企业负责人 郑涛

那就需要精准来控制,所以有了数字化的基础,再有精准化的设备,这样才能构建未来的智慧农业,拿机器换人。

【解说】

在这次疫情中,越来越多农民开始接触“线上”生活,乡村“新基建”空间巨大。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将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

【同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 宋虎振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小麦专家根据苗情长势,制作麦田管理专题节目。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利用远程专家系统、12316平台,点对点、面对面地为农民开展麦田管理把脉问诊。

【解说】

数字改变农业,挑战倒逼机遇。移动互联网成为中国农民解决农业和市场信息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农业农村部与中央网信办今年1月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由2018年的38.4%大幅提升至70%。

制片人:李杰

编导:崔月平

记者:李云平 白斌 孙楠 闵尊涛 熊家林 孙青 张心怡 章林 阿曼 李志浩 张晓龙 张彩霞 杨静

配音:潘锴(实习)

统筹:王健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