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

一、课程起源

筷子起源于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着可挖掘的教育元素,因一次游戏,“筷子”走进了我们的课程……

孩子们的讨论:

“老师,爸爸妈妈用筷子来吃饭的,我们幼儿园会用筷子吃饭吗?”

“你会用筷子吗?”

“会呀,会呀,不过我家里的筷子和这个不一样,我用的是儿童筷子,上面有放手指的圈,筷子的一头有个凯蒂猫。”

“我的不是,我上面有个大象”,

“老师,我用的筷子和爸爸妈妈一样的……”孩子们对这个平时再熟悉不过的“筷子”产生了兴趣。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二、我们的调查

孩子们走进超市的厨房用品区,找一找筷子的材质,细心的孩子发现筷子有很多的材质,如:塑料的、不锈钢的、木制的、竹制的等,而且筷子的花纹都不一样,在《筷子大调查》表中,孩子们通过询问、查资料、绘画的方法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了调查表,又提高了认知能力。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1)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2)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3)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4)

三、你会拿筷子吗?

拿筷子时要注意什么呢?先来一起学一学《筷子谣》吧!

“小筷子,本领强,拇指、食指、中指来帮忙,先打开,再合起,反反复复夹起菜,饭菜吃完味更香”。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5)

孩子们通过一首儿歌的学习,知道了该如何拿筷子,并能正确使用。看一看我拿筷子的姿势对不对?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6)

四、“筷”乐公约

正值新冠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有效预防新冠病毒?于是想到了“公筷公勺行动”,那么“公筷公勺”又是什么呢?

甜甜:老师老师!到底什么是公筷公勺呀?

老师:公筷公勺就是公用的筷子和勺子哦!是专门用于夹菜,盛汤的筷子和勺子,不用于吃饭的。

毛毛:那我们使用公筷公勺有什么用呢?

老师: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预防疾病,就不怕菜因为沾到口水受到唾液污染了。

小朋友们一起在“公筷公勺”的约定板上签上自己的姓名吧!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7)

五、“筷”乐餐桌,融入礼仪

筷子是一种传统文化。在长期的生括实践中,人们对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忌讳,一起来听听小朋友们是怎么说的!

诗宜:如果用筷子一直搅碗里的菜,就很不卫生。

葛洲:吃饭的时候拿筷子指人,别人会觉得你很没礼貌。

吴祥瑞:我们千万不能把筷子放进嘴巴里面哦!

乐乐:用筷子的时候不能敲碗,这样很吵!

萌萌:筷子是不可以插在米饭里面的。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8)

六、“筷”思妙想

插上想象的翅膀,幼儿就能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大胆创作。拿起画笔,给筷子画上漂亮的花纹,线条流畅,图案新颖,一个个小小创意家把筷子设计的惟妙惟肖。

孩子们设计的筷子各式各样,在形态与功能上都具有很多创新之处,也许是孩子们在电视上、图书上、磁带里学到的内容多了,所以他们的设计都是那么的别出心裁,创造的火花在孩子们的身上闪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我们成人所无法。

比拟的,谁说他们的想象力不能成为明天的现实,伟大的发明正是来自大胆的想象,陈老曾说过,凡是幼儿能够做到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幼儿能够想到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9)

七、“筷”乐游戏,不亦可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在孩子的眼睛里,筷子有无限的可能,除了可以用来吃饭,还可以用来干嘛呢?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筷”乐夹一夹

夹瓶盖的游戏真好玩!我们来场比赛吧,看谁夹的多?“准备,开始!”小选手们拿着筷子,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个、一个、又一个,快速地夹起桌上的瓶盖放入面前的小篮中,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一次次地操作体验,逐渐感受到使用筷子也没有那么难。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10)

“筷”乐投壶

一把筷子,一个铁桶,就能玩出民间游戏“投壶”,站在起始线上,摆好姿势,瞄准,投中,“投壶”游戏成了孩子们之间的竞赛游戏,越玩越激烈。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11)

“筷”乐搭一搭

建构区里的建构材料变成了筷子,看看筷子在孩子们神奇的小手中能变出哪些图案呢?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呀,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12)

八、“筷”乐探索,体验神奇

“筷”乐提米

“筷子提米”,小小筷子能拎起一瓶子的米,你信吗?

“筷子真的可以提起来吗?”

“让我来试一试。

材料准备:筷子一根、大米、玻璃杯

实验步骤:杯子里装满大米,把筷子插入米中,提起筷子幼儿观察,若筷子未能提起大米,就用手压实大米,再把筷子插入大米中。

科学原理:被压实的大米,增加了大米与筷子的摩擦力,杯子就会被提起来了。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13)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14)

“筷”来搭拱桥

一根根筷子有着神奇的魔力,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捆筷子抱成团”,孩子们用九根、十二根筷子搭桥,运用了力学原理,通过筷子之间的相互穿插、别压,能把所受的重力分解到每根筷子上,从而使整座“桥梁”变得非常扎实、稳当。瞧,桥梁上会承受很重的物品哦!

材料准备:一把筷子,书本

实验步骤:用三根,六根,九根筷子分别搭一座拱桥,看一看桥的承受力

实验原理:三根筷子承受力小,九根筷子互相支撑着,将重力分解,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15)

“筷”乐测量

筷子好像有长有短,我要用不同的的筷子做工具来量量其它的物品有多长!再把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咦,你发现乐什么呢?

班本课程筷乐成长(课程故事向)(16)

主题活动的反思与启示

本次课程我们与孩子一同收获了很多:

生活即课程:教师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与探索,让他们与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知识,与人交流、合作、分享等等。

兴趣即动力:为孩子创设一切有利的环境和材料,最大限度地 支持和满足孩子获取经验的需要。

放手即获得:教师在活动中应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操作、实践。

直到现在,“筷”乐旅程仍在进行,熏陶用筷文明礼仪、了解筷子发展文化、探索筷子的玩法。

素材提供:大六班

审 稿:园长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