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临终表现(累是因为把物质看的很重)

不管是愚人、智人还是贤人,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最后能达到一个什么状态?“不肖,不惧于物。”分开说,首先是“不肖于物”,其次是“不惧于物”。什么叫“肖”呢?意思是相像,惟妙惟肖的意思。“惟妙惟肖”我们经常用,比如说这个人形似,我们叫“惟肖”,神似,叫“惟妙”,妙不可言嘛。但是不肖不惧的这个肖在这里不能这样解释,而是一个通假字,通“屑”。“不肖于物”本意是“不屑于物”,也就是对物质、物欲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不会把它们看的很重。“不惧于物”里面的“惧”是什么意思呢?是惧怕的意思。

黄帝内经临终表现(累是因为把物质看的很重)(1)

“惧”和“怕”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观察鸟,它在那儿一停下来,头就来回在看,眼睛瞪得大大的,那种状态叫“惧”。“惧”是一种受到了例如惊吓、恐刺激以后表现出的那种目瞪口呆,或者是双目圆睁的状态。反正就是触动你了,让你双眼迷离或者双眼睁大。你惊喜、恐吓,或者害怕了,都可能会惧。惧是指受到刺激以后眼睛睁得大大的那个状态,就是说能触动你的心,让你有动心的感觉。我们额外再说一句,我们经常说恐惧,其实恐和惧完全不一样。恐是什么意思呢?现在老说反恐,恐怖分子,恐的其实是心,恐的上边还有一个巩,巩是什么意思啊?是指拿绳子捆东西,以前专门拿的是那种叫做“韦”的牛皮绳。

韦编三绝,什么叫“韦编三绝”呢?以前的书都是竹简,将逐渐穿起来的牛皮绳叫做“韦”。孔子读《易经》,来来回回地翻看,结果拴《易经》的牛皮绳都断了三回,这就是“韦编三绝”。

黄帝内经临终表现(累是因为把物质看的很重)(2)

我们都说“心都提在嗓子眼里了”,或者有人感觉“心里面被人抓了一下,抽紧了”,还有人突然一下就觉得自己像心梗发作要死了等等,这些状态都叫“恐”,我们讲“恐惧”,“惧”是初级阶段,“恐”是高级阶段。所以说不管是像愚公一样一根筋的人,还是比较聪明或者是贤达的人,都是既不屑于物,又不惧于物的。

我们离不开物,生活在这个物的社会里,我们需要住房、开车、穿衣、吃饭,我们需要它们,但是不要让这些东西过分的纠缠你的内心,也不是要你把心拴在这些东西上。很多人丢了手机好几天都吃不下饭,这叫屑于物。还有很多人就是因为物的问题深深影响自己的内心,这些都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这个“合于道”的意思与“天人合一”相同。天地变化叫“道”,所谓“合于道”就是说你的所作所为符合天地自然的变化。“天人合一”是道家养生的 最高境界,如果你按照岐伯讲的这套方法去做的话,就能合于天道,既长寿又健康,而且活的很愉快。我们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汽车的零件,缺跟不上轮胎的节奏,你想想看是你损伤还是车损伤?其实是两败俱伤。天还可能没事,但是人肯定不行了。因为车还跟轮胎不一样,我们在这天地间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黄帝内经临终表现(累是因为把物质看的很重)(3)

现在人连一种起码的健康状态都达不到,更何况古人讲的真正天人合一的状态,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天地的各种变化,气象万千,你的内心就感觉像和谐共振,天地的振动到了你这儿,你就把自己像个收音机一样的身体,调到那个波段,哗一下,那个美妙的音乐就出来了。

所以真正开慧不是靠读书,而是靠脑子里本身所固有的东西,你修炼到精通以后,天地的变化就好像电磁波一样,啪一下,就接通了!有人称这叫“慧然独悟”。你看六祖慧能是不识字的吧?为什么他能成为一代宗师呢?就是因为人家修炼到了这种“故合于道”的境界,然后在某年某月某个时刻突然一下子开悟开窍,于是天底下的学问都知道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