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

赵一曼烈士

1928年11月,莫斯科到海参崴的火车上,有6名急着赶回中国的共产党员。

他们其中还有一名身怀六甲的孕妇,丈夫陈达邦留在了莫斯科,她不时会回想起两人分别时的场景。

这位孕妇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抗日烈士赵一曼,那时她还叫李一超。

几天几夜上万里的路程,尤其是火车经过西伯利亚时,窗外是一片白雪皑皑,他们无心欣赏这北国风光,内心焦急地在思考着如何跨过国境线。

彼时,国内白色恐怖极为严重,尤其他们这些从苏联归来的人员,在入境的时候肯定会受到严密的排查。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2)

赵一曼及其子宁儿

为此6个人商定,到达海参崴的上一站的时候就下车了。而后他们徒步前往海参崴,这样可以避开在火车站的盘查。

冬天的苏联,风雪是常态,他们一行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艰难跋涉着。最苦的莫过于赵一曼,毕竟她正身怀有孕。

经过两天两夜的步行,他们终于来到了海参崴。

为了躲避国境线内侧国民党的排查,他们没有走大路,而是装扮成了被苏联驱逐出境人员,他们最终成功徒步穿过了国境线。

让赵一曼倍感欣慰的是,肚子里的孩子居然安然无恙。

站在国境线上,赵一曼最后眺望了一眼被白雪覆盖但内在宛如红花的苏联,便义无反顾地冲向国内的白色恐怖中了。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3)

赵一曼革命烈士证明书

她的内心充满了回忆,也充满了纠结。

那时的她并不知道,与丈夫陈达邦的这一别后即是永远。

赵一曼和丈夫陈达邦相识于上海。

那是1927年的8月,国民党反动派磨刀霍霍,一片肃杀之中,暂避在老乡家里当佣人的赵一曼接到了党组织的正式决定,她将要奔赴苏联,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彼时,赵一曼还用着她的本名李淑宁,从名字里不难看出,家人和父母都向往着一种美好和安宁的生活。

可在当时的中国,又有哪里是安宁祥和的呢?姐夫郑佑之,在她渐渐长大期间,时常给她一些进步的书籍或者报刊,她的内心逐渐明白,必须要靠斗争,安宁的生活才能获得。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4)

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

1927年的2月6日,赵一曼正式考入了黄埔军校。北伐军已经解放武汉,黄埔军校在武汉的分校也正式开班,她属于黄埔军校的第六期学员。

巧合的是,来自湖南的陈达邦也是这一期的黄埔学员。

和赵一曼一样,陈达邦也是一名充满热血、心向革命的有志青年。

他的妹妹陈琮英甚至比他还要早几年参加革命,她的丈夫就是任弼时。

1926年,任弼时和陈琮英给在长沙老家的陈达邦写信,动员他投身革命,报考黄埔军校。就这样,陈达邦也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六期学员。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5)

赵一曼烈士画像

虽然是同学,但二人在武汉的时候还未认识。而且就在求学期间,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叛变了革命,一时之间学校里人心惶惶。

赵一曼还在1925年的时候,在宜宾就加入了共产党,陈达邦则是在黄埔期间加入的。

1927年7月毕业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赵一曼去了上海。又一个月后,她接到了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同志。

当时她不知道,陈达邦也接到了相同的通知。

1927年9月,载着40名学员的苏联货轮,缓缓驶出了吴淞口,驶向了一个充满革命激情,但对学员们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在前往苏联的途中,40名学员每10人分成一个小组,赵一曼所在小组的小组长,正是陈达邦。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6)

武汉黄埔军校分校

虽然刚刚从军校毕业,而且身体还算强健,可赵一曼毕竟还是个女孩子。

尤其是来自西南内地的她,第一次漂洋过海,经不起海上风浪的颠簸,很快就因为晕船而吐得一塌糊涂。

身为组长,而且又比她年长5岁,陈达邦自然而然担负起了照顾她的重任。

一路上,正是陈达邦的尽心照料,两个人彼此间萌生情愫。经过两个多月、上万里程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莫斯科。

彼时,莫斯科全城正在欢庆十月革命胜利10周年,他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很快也被这种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了。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7)

黄埔军校学生进行劈刺教练

莫斯科的中山大学,是中苏之间合作的产物。这是由苏联人出资创办,冠以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校。

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邓小平、蒋经国等一大批中国的青年精英,都是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

不过,彼时的中山大学对外处于保密状态,学校既不挂牌,也不对外自由招生。

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安全,每个学生除了各自的中文名字,还有一个苏联名字。

赵一曼在到达中山大学后,中文名字已经改为李一超,苏联名字则叫科斯玛秋娃。

为了让新到的学员充分感受到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校组织学生们参加了庆祝十月革命的盛大游行活动。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8)

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

11月7日,已经改名为李一超的她,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红场。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一片欢呼声中,她第一次见到了斯大林。

那种激越额高声欢呼的场面让她终生难忘。而在她的心底,未来新中国的模样,也应该是如此。

为此,赵一曼下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

平静的学习生涯正式开启,相比于混乱和条件简陋的国内,苏联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条件都要好许多。

在学校,赵一曼的校徽编号为807,陈达邦的是805,近在咫尺,两颗年轻的心更为激动。

只是在学业上,赵一曼很快有了很大的障碍。她与陈达邦从小生活的书香之家不同,赵一曼11岁的时候才开始读私塾,然而仅仅两年后,因为父亲的离世,大哥李席儒便不再让她读书了。

幸得姐夫郑佑之经常用通信的方式教授她,并且在革命思想上给了她很多启蒙。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9)

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中国学生

但纵然如此,她的基础课程依然学得不扎实。尤其来到中山大学后,尤其之前在国内根本没有接触过外语,因此她学起俄语来非常吃力。这种时候,陈达邦适时地站出来了。他文化功底厚,不但俄语学得好,法语和英语学得也不错。

在课堂上,只有他能够和苏联的老师对答如流,其他学生听不懂,他就翻译给大家。久而久之,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陈院士。

陈达邦经常能看到赵一曼拿着课本,独自一人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功,他决定好好帮助她。

在陈达邦的启发和引导下,改变学习方法后,赵一曼的外语课进步很快。

在彼此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两个人对各自的情况也越发了解。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0)

莫斯科中山大学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山大学女学生很少,还不到20人。他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像赵一曼这样能出国留学的佼佼者,自然会引来各方同学的侧目和关注。

不过随着她和陈达邦的交往,两个人的内心都已心有所属心有所依了。

从秋天再到来年的春天,从上海到莫斯科,几个月的交往,赵一曼对陈达邦的感情愈发明晰。

尤其身处异国,孤独、烦闷时常来袭,于是在莫斯科的春天到来之际,赵一曼向陈达邦挑明了这层关系。

她的身上既有柔情似水的一面,而在感情的抉择上,又有四川辣妹子果决的一面。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1)

陈达邦和妹妹陈琮英

甜蜜和幸福立时笼罩在这对恋人的周围,关系的更进一步,使得他们日常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1928年,在草长莺飞的四月份,经过中国共产党旅苏支部的批准,赵一曼和陈达邦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过随着赵一曼的怀孕,她的妊娠反应不但愈发剧烈,而且还患上了肺病。

为此在那年的暑假,在丈夫的陪同下,两个人去了苏联的克里米亚,在黑海之滨,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

彼时,国内的情况也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动,毛泽东等人已经率领队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各地区的地下党组织也亟待建立,需要大量的干部。很快,赵一曼便接到了组织通知她回国的消息。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2)

赵一曼写给儿子陈掖贤(宁儿)的信

而在这个问题上,陈达邦和妻子出现了分歧。妻子赵一曼怀孕已经四个多月,身体情况才刚刚好转,他的意见是即便回国,也要等到孩子出生后再回去,或者现在两个人一同回去。

但是,赵一曼对于丈夫的这两项建议都不同意。

在她看来,孩子可以回国后生,主要是服从组织的安排。

再有,丈夫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错,这时候中断学业回国损失很大。

所以她觉得,只要两个人的心是在一起的,哪怕暂时的分开也没事。实际上,根据她当时的身体情况,完全可以向组织请求暂时不回国,但她还是坚持自己克服困难,服从组织的决定和安排。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3)

赵一曼进行抗日活动的珠河县侯林乡

就这样,赵一曼和丈夫陈达邦分别于寒冬之中的莫斯科。临别之际,陈达邦将自己的怀表送给了妻子,彼此的牵挂、思念以及过往的美好情愫,从这一刻开始就要烟消云散了。

1928年的冬天,在海参崴成功越过国境线后,赵一曼和其他同志又辗转从东北搭乘货轮来到了上海。

由于她身怀有孕,身体状况又不太好,其他回国的同志到了上海后立刻奔赴各地,而她迟迟还没有得到具体的安排。

其实,组织上当时想把她派到湖北宜昌去,那里是上海党中央沟通大西南的重要联络点。

由于当地的党组织被军阀夏斗寅破坏得十分严重,因此当地的交通联络站必须要尽快建立起来。

但是鉴于赵一曼此时的身体情况和宜昌当地的艰难局面,组织上一直没有作出正式的决定。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4)

赵一曼之子陈掖贤全家福

赵一曼得知这一情况后,坚决要求组织把自己派往宜昌。

毕竟动身回国之前,她就知道情况很紧急也很危险,假如她真的害怕这种局面,当初就留在莫斯科了。

于是在组织同意后,赵一曼即刻从上海奔赴宜昌。

虽然分娩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但赵一曼依然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处奔波。到达宜昌后,她租住在长江边上的一户人家,房东是个非常守旧而且还十分迷信的老太太。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5)

赵一曼故居

1928年年底,距离春节还有8天的时候,赵一曼感到自己快要分娩了。可是,房东老太太却要将她往外赶。

因为按照迷信的说法,一个陌生人在自家生孩子是非常不吉利的。

她不顾赵一曼的苦苦哀求,还是狠心地将她赶出了家门。

周围万家灯火,可赵一曼此刻却无处可去。没有办法,她只好在屋外的一堆乱草里蜷缩了一夜。

第二天,邻居一个搬运工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她带进了自己家里。当天晚上,她平安地生下一个男孩儿。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6)

陈达邦题字的1953年版人民币伍元券

她给孩子取名宁儿,这名字是在莫斯科的时候,和丈夫陈达邦共同取的。代表着夫妇两人永远忠于列宁,永远忠于共产主义。

当然,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宁字也代表了安宁,在一个母亲的潜意识里,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安宁更重要了。

然而当时的白色恐怖下,泱泱中华哪里有安宁祥和之地呢。孩子出生不久,赵一曼为了减轻这个工人家庭的压力,忍痛卖掉了丈夫陈达邦在莫斯科送给她的一枚戒指。

不料她的身份暴露,遭到了全城缉捕,赵一曼只好带着未满月的宁儿,连夜离开宜昌去了上海。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7)

陈达邦设计,1953年发行的5元人民币纸币

此后,赵一曼带着宁儿又在上海、南昌等地奔波。

1929年12月的时候,南昌的江西省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逃脱抓捕的赵一曼身无分文,她得带着宁儿赶回上海向中央汇报情况。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她将丈夫陈达邦送给自己的怀表送人,又以逃票的方式才带着宁儿辗转回到上海。

赵一曼很清楚,带着孩子在白色恐怖下工作很危险。

为此在1930年的时候,她将宁儿寄养在了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里。

有哪个母亲愿意割舍自己的亲骨肉,然而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母子平安,赵一曼只能这么做。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8)

陈达邦在法国主持印刷发行的《救国时报》

1931年,还在莫斯科的陈达邦,收到了妻子写来的一封亲笔信,随信还有一张儿子的照片。

看着妻子的手迹还有孩子,陈达邦沉浸在幸福之中。

可他哪里知道,从此之后20年,他的心上人将再无消息了。

彼时的陈达邦,已经在莫斯科担任外国出版社中国印刷部主任,主要从事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印刷业务。

而且此后他又远赴法国巴黎,主持《救国时报》的印刷和发行业务。在此期间,他和国内的联系时断时续,根本不知道妻子改名赵一曼,在1931年奔赴东北抗日战场的事情。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9)

赵一曼的长孙女陈红参加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开馆仪式

一直到1942年,陈达邦才从巴黎动身回国。那时候,赵一曼已经牺牲6年了。

然而,由于国内混乱的战争局面,陈达邦回国之后,并不知道妻子的确切下落。

1950年,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从此,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可电影的编剧于敏都不知道赵一曼的确切身份。

又过了3年,周恩来总理收到了来自四川宜宾的一封群众来信,来信是打听李一超的下落的,并且说明李一超当年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工作过。

然而周恩来左思右想,实在记不起来这个李一超究竟是谁。

就连当年在上海工作过的蔡畅和刘亚雄,也不知道李一超的情况。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20)

赵一曼纪念馆

不过,任弼时的夫人,陈达邦的妹妹陈琮英对李一超了解,可她不知道李一超后来在东北抗日的情况,因此也无法将李一超和赵一曼联系在一起。

又过了两年,1955年年初的时候,李一超的姐姐李坤杰给陈琮英写信,告诉她赵一曼就是李一超。

原来《赵一曼》的电影上映之后,各地关于烈士的辨别材料一直不断。经过当年抗联战友和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对照片的辨别和确认,最终认出了赵一曼就是李一超。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21)

东北抗联战士

那时候,为了国内人民币的印刷任务,担任国外业务局印刷处处长的陈达邦,又一次远赴苏联,从事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刷任务了。

直到1957年底,陈达邦从苏联返回国内,他才知道了妻子李一超的确切情况。

此刻,距离他与妻子莫斯科分别,整整过去了29年,距离他收到妻子最后一封来信,也已经过去26年了。

千头万绪萦绕在丈夫心头,陈达邦仿佛又回到了1928年两个人依偎相拥的时刻。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22)

东北抗联纪念馆

当年,赵一曼在东北奔赴前线时,曾写下一首《滨江述怀》: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多大(赵一曼原名李一超)(23)

赵一曼半身雕像

正因为有像赵一曼这样千千万万烈士的奉献,如今的中国已经旌旗如花了。这份舍弃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继续屹立不倒的脊梁,更是我们代代传承的精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