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如何判断眼压(掌健识全国爱眼日)

自己如何判断眼压(掌健识全国爱眼日)(1)

什么是正常的眼压?

眼压也叫眼内压,为了保证眼内的营养和新陈代谢,我们的眼睛会不断的生成液体,我们称之为房水,眼压是眼内房水循环动态平衡的结果,当房水生成增加或者房水流出减少的时候,都可以导致眼压的升高。

自己如何判断眼压(掌健识全国爱眼日)(2)

什么是正常的眼压?

眼压是个具有波动的生理指标,就和血压、血糖一样,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但其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正常人眼压的范围是10-21mmHg,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范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界限,仅仅是对大样本人群进行统计得到的眼压范围,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正常人的眼压是落在这个范围内的,但并不排除少数正常人眼压可以比10mmHg低或者比21mmHg高。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现在很多体检都加入了眼压的测量。眼科门诊上也经常会碰到因为体检测量眼压偏高的人前来排查青光眼。由于眼压本身具有波动性,而眼压的测量值受影响的因素也很多,比如病人的情绪,紧张程度,配合度,检测者的熟练程度等。因此一次眼压测量高于正常值,并不说明一定存在眼压升高,建议在不同的时间点多测几次。

那么如果反复多次眼压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吗?也不是,眼压升高虽然是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诊断青光眼的必要条件,确诊青光眼还需要结合患者的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情况综合判断。

有一部分正常人的眼压可以比21mmHg要高。临床上我们把眼压超过21mmHg,但是并没有出现青光眼性的视神经损害的人,称为高眼压症。高眼压症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可能和先天遗传、神经内分泌失调、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有关。当然青光眼的很早期也可以仅表现为眼压的升高,而尚未出现视神经的改变,此时与高眼压症无法鉴别。研究表明,高眼压症在随访5年之后会有约9%的病人转变为青光眼。因此如果被诊断为高眼压症,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仍需要坚持随访。

还有一部分青光眼患者,虽然眼压总是在正常范围,但是依然出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我们称之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是青光眼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因此眼压不高,仍然有可能是青光眼。如果有条件的话,体检除了测个眼压之外,最好也检查一下眼底视神经的形态。

自己如何判断眼压(掌健识全国爱眼日)(3)

眼压升高就是青光眼吗?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眼压的测量受到角膜厚度的影响,角膜厚的病人眼压测量会偏高,角膜薄的病人眼压测量会偏低,这样的偏差有时可以达到5mmHg之多。因此如果我们发现眼压测量值高于正常值,可以关注一下角膜的厚度,看看自己的角膜是不是特别厚,如果角膜厚,眼压测量值的就可能是虚高。反之,如果角膜薄,眼压测量值也会虚低,尤其是做过近视眼激光手术的人,角膜经过激光的切削,厚度明显下降,眼压测量会显著的偏低。

万一我们被确诊了青光眼,那么坚持定期的眼压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哪一类的青光眼,眼压升高都是导致青光眼病情恶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降眼压也是目前青光眼治疗上最明确的治疗手段。有的青光眼患者眼压波动较大,或者眼压在夜间升高,这样的病人在单次随诊的测量中往往很难准确评估眼压的真实水平。因此我们推荐青光眼患者的眼压监测频率是每月一次,如果眼压不高但视野仍然进展,可以考虑进行24小时眼压的检测。

测量眼压有哪些方法?

目前测量眼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金标准是压平眼压计(Goldman眼压),测量起来稍显麻烦,需要滴表麻药物,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也依赖技术员的熟练程度,目前仅在国内少量的专科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使用,并未完全普及。最为广泛使用的眼压测量方式是非接触式眼压计(NCT眼压计),测量的时候不直接接触眼球,而是通过喷射一股气流进行检测,几乎所有的医院,只要设立了眼科就能进行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应用非常广泛。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针对孩子等特殊病人群体的Tonopen眼压计和iCare眼压计。不管哪一种方法,只要熟练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都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眼压。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坚持定期测量眼压,比选择测量方式要重要的多,一定不能单凭感觉,而不去测量。绝大多数青光眼控制了眼压,就控制了进展。

自己如何判断眼压(掌健识全国爱眼日)(4)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

执笔:陈宇虹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审核:肖 明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委员、青光眼学组组长,上海市北站医院   孙兴怀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