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日本上的什么学校(北京三十五中追随先烈足迹)

千龙网北京4月2日讯(通讯员 姜雪)4月2日早7点,清晨的阳光刚刚照进灰色的院墙,伴随着响亮的国歌,三十五中师生手捧黄白菊花,整齐肃立,带着无限的思念,悼念先辈,告祭忠魂。

李大钊在日本上的什么学校(北京三十五中追随先烈足迹)(1)

北京三十五中清明祭奠活动在校内李大钊先生铜像前举行 学校供图

在北京三十五中李大钊先生铜像前,来自北京三十五校党委、高中校区党总支、高一学部党支部和高中团委的党员和学生代表参加了“追随先烈百年足迹 传承大钊赤旗精神”李大钊颂清明祭奠活动。

学生代表和教师党员代表分别朗诵了原创诗歌。朗诵满怀深情,悲恸高昂,用他们最真挚的情感重温了曾经的峥嵘岁月,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中国风骨和中国力量。

李大钊在日本上的什么学校(北京三十五中追随先烈足迹)(2)

党员代表朗诵原创祭文《先生颂》 学校供图

祭扫活动让现场的师生再次感受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先烈们给我们托起了一个和平安宁的当下,他们奉献于血雨腥风的过往,却给后人留下一个不愁温饱的未来。纪念他们,是怀念,亦是激励。要传承先烈们奉献与牺牲的精神,廓清迷雾、激浊扬清;读懂他们信仰的力量,保持对道德价值的追求。

每年清明节前,北京三十五中党委都会开展红色现场浸润式清明祭扫主题教育活动。今年正值李大钊先生诞辰130周年,通过祭奠活动,缅怀那些逝去的英灵,寄托无限哀思与敬意的同时,更是唤起师生那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记忆。让师生在没有血与火的洗礼,没有枪与炮的轰鸣的时代,仍要以先烈为榜样,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让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和陪伴每一个中学生成长的过程,真正能够秉承先生风骨,弘扬志成精神。

李大钊在日本上的什么学校(北京三十五中追随先烈足迹)(3)

学生给李大钊先生敬献花环 学校供图

据了解,北京三十五中是一所有着红色文化基因的学校。前身是志成中学,始建于1923年,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曾任学校董事会董事,1952年改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5年,由李大钊为建校董事的北京三十五中由西城区金融街搬迁至赵登禹路,为保护八道湾十一号鲁迅旧居,原地保留鲁迅先生故居八道湾胡同的肌理,自此,两座民族精神的丰碑屹立于志成新校园,形成了“一座宅院,一所学校”的学校历史文化。

迁址后的新校舍更注重将现代建筑与革命旧居融合,在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镌刻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鲁迅旧居,三进的四合院幽静古朴,影壁上镌刻着鲁迅当年设计的梅兰竹菊版画,旧居影壁上的刻文解释道,八道湾胡同十一号是鲁迅家族离开绍兴到北京居住的宅院,是新文学经典《阿Q正传》等的诞生地,新文化运动风云人物蔡元培、胡适、李大钊、毛泽东、钱玄同、沈尹默等都曾到访。倒座房是鲁迅居住、工作、待客的场所,室内的陈设布局,还原了鲁迅当时创作《阿Q正传》的场景。

青瓦、灰砖、红柱子的建筑风格,印章式镂空篆刻着校训的校门,不同制式的四合院内,设立有国学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线装书申遗第一基地”, 古籍藏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这里开发。

行走在北京三十五中的校园里,处处能体会到历史、现代与未来完美融合,仿佛穿梭在历史事件中,师生在这里感受到大家胸怀、先生风范、家国情怀。

古语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仲春与幕春交接之际,更加能够感受到先烈们的情怀,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更加能够感受到在祖国大地上,有无数粒希望的种子在萌芽,在呐喊:

一个先烈倒下去,

无数志成学子又站起,

革命的火,

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