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最好听的字(字音对和字面对)

在近体诗的多种对仗形式之中借对是较为烦琐的一种,时至今日,当然已不值得我们仿效。不过,前代诗人既然有此技法,而且应用得相当普遍,我们为了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也就还有了解它的必要。

诗词中最好听的字(字音对和字面对)(1)

借对,又称为假对,颇有以假乱真之意。过去还有人把它叫做音对,实际上借对并不限于借音相对,也有借义相对的。

先说借音相对。甲乙两个字读音相同,诗中用的是甲字,却借作同音的乙字,来跟另外一个字相为对仗,这种做法很有点文字游戏的意味。举例来说: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文。借“鸿”作“红”,跟“白”相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诗。借“清”作“青”,跟“白”相对。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诗。借“杨”作“羊”,跟“鸡”相对。

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韩愈诗。借“爵”作“雀”,跟“鱼”相对。

国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张乔诗。借“下”作“夏”,跟“秋”相对。

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张子容诗。借“柏”作“百”,跟“九”相对。

诗词中最好听的字(字音对和字面对)(2)

以上六个例子,就其属性来分,刘禹锡、杜甫句是颜色对,孟浩然、韩愈句是动物对,张乔句是时令对,张子容句是数目对,这几类都是较为常见的,其余的就不一一细列了。

再说借义相对,比起借音相对来,这种做法要显得自然些,或者说雕琢的成分要少一些。试举几个例子。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诗。石榴之“石”借作士石之“石”,跟“金”相对。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诗。“寻常”有两义:一作平常解,一是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这里用的是前一义,同时借作后一义,来跟“七十”相对。

自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诗。“竹叶青”为酒名,这里用假“竹叶”跟真“菊花”相对。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诗“石头城”即金陵,这里用假“石头"跟真“江底”相对。

这些例子,在字义上并不相对,而在字面上却是十分工整的对仗。其中后两例,用了专有名词(竹叶、石头)来跟普通词语(菊花、江底)相对,如手天成,尤为佳胜。

诗词中最好听的字(字音对和字面对)(3)

本来,文学形式应该服从于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历史上有成就的作家,从来不肯为了追求形式而损害作品的思想内容。根据常情常理来推断,借对这种形式的最初出现,并不是诗人有意为之,而是在遣词造句时偶然相值,偶然用之。到了后来,竟然定下了这样一种规格,甚至认为借对总比般的对仗奇妙,这就陷入形式主义的魔道,是不足为训的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