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无创磁共振成像)

近日,我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李军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Utiliz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a Non-Invasive Imaging Technique To Identify Acral Lentiginous Melanoma”(DOI: doi/10.1016/j.jaad.2019.09.025),该期刊为医学1区期刊,目前影响因子7.102。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为位于手掌、足底或甲下这些无毛发被覆部位皮肤的黑色素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尤其见于老年人群,71%发生在足底皮肤,10%发生在手掌,19%发生在甲床,发生足底的黑色素瘤最常见于承重区域,尤其是足跟部。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与其它色素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是一个挑战,尤其足、踝部的皮肤黑色素瘤容易被误诊为溃疡、足癣和疣等,从而导致疾病诊断的延迟和病情的进展。尽管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病率低,仅仅占皮肤癌的4%,但是由它导致的死亡率却占皮肤癌死亡率的79%,因此早期诊断以便于尽早局部手术切除尤为重要。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无创磁共振成像)(1)

无创磁共振成像

这项研究应用了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黑色素瘤由于顺磁性作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可使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具有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的特点,而与其相反,皮肤非黑色素瘤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的特点,因此无创磁共振检查为早期有效识别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提供了新的方法。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无创磁共振成像)(2)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是滨州医学院及烟台附院两级重点建设学科,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培训中心,山东省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会诊中心。科室设备一流,拥有西门子Magnetom Skyra智能3.0T磁共振、AVANTO 1.5T高场强磁共振、双源光子CT、128层螺旋CT,飞利浦64层螺旋CT,西门子平板胃肠机、Ysio DR、大平板兼容型DSA等仪器设备。近几年科室借助于先进设备积极开展CT及MRI新技术,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疑难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广大就医患者的诊疗、康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军,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烟台市放射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半岛医院联盟互联网学院影像分院副院长,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5篇(累计影响因子52.24,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46),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烟台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十佳青年医师、科研先进个人和滨州医学院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等荣誉。

点击下列关键词

即可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520秒生死抢救

优势技术项目宣传片

微电影《4178个生日》

微电影《初心》

视频短片《初心无悔 追梦前行》医学影像报告手机随时查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院长王强专访实录

有微信,就能复印病历了!

互联网医院图文问诊上线,网上即可看病!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无创磁共振成像)(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