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口是怎么回事(老话黄河水清)

俗语朗朗上口,又富有趣味性,老一辈的人闲来无事就会说上一两句,“黄河水清,必有大灾”,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句老语,看起来让人十分诧异,若是亲眼目睹过黄河的“面目”,是很难想象它变得清澈的样子,而这并非出于迷信,有科学依据。

黄河决口是怎么回事(老话黄河水清)(1)

春秋时期,前565,郑国受到楚国的攻击,在危难之际做不出抉择,当时晋国是它的盟国,郑国心想到底是等晋国的援兵到,还是屈从于楚?郑国大夫公子騑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讲的是一个人有生之年见到黄河水变清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郑国怕是等不到晋国的援兵了。

可见黄河水浊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不过在历史上也记载过黄河“水清”,汉朝初年成书《尔雅·释水》中记载:“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意思是黄河在汇合众多主流之前,并不浑浊,水流是清澈的。

黄河决口是怎么回事(老话黄河水清)(2)

至于“黄河千年清一次,圣人必出现”的说法,就要讲到水灾,古时候黄河水经常泛滥,危害到了老百姓的生活。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结果元光三年,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造成了民不聊生。

《盐铁论·申韩》中记载:“泛滥为中国害,菑梁、楚,破曹、卫,城郭坏沮,蓄积漂流,百姓木栖,千里无庐,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汉武帝不得不倾其所有去修堤堵口,甚至将白马和自己贴身佩戴的玉投入黄河,以求河神保佑。

黄河决口是怎么回事(老话黄河水清)(3)

因而老百姓希望有位好皇帝,黄河水清,带来“河清海宴”的太平盛世,因而有了“黄河千年清一次,圣人必出现”,里面的“千年”也只是虚数,并不是指真正的千年,不过据《宋史》记载,宋徽宗在位年间出现了三次“河清”。

可宋徽宗算是好皇帝吗?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无恶不作的蔡京,让蔡京当了北宋的宰相,宋徽宗还过分喜好奢华,老百姓饱受饥寒之苦,宋徽宗却夜夜笙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金兵来犯,内忧外患,北宋局面岌岌可危。

黄河决口是怎么回事(老话黄河水清)(4)

据历史记载,黄河“水清”后,迎来的却是大旱,大旱之后又必有大涝,尽管高土高坡和“黄河”已经被绿植、森林覆盖,但在绿色下却隐藏着无法估量的风险,黄土高原土质松软,粘合力不轻,绿化后遇上强降雨,就很有可能发生洪灾。

黄河决口是怎么回事(老话黄河水清)(5)

黄河“水清”,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泥沙消失,水位下降,和泥沙大量采集,都表示干旱将来来临,因而就有了“黄河清,必有大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