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端午节的故事(儿时的端午记忆)

有意义的端午节的故事(儿时的端午记忆)(1)

#头号周刊#“五月五,过端阳,粽子鸭蛋摆满堂。五色线,佩香囊,艾草菖蒲插门旁。划龙舟,浴兰汤,一年四季保安康……”,好多人都唱过听过的端午儿歌,现在早已听不到了,人到中年也少了过端午节的乐趣。

有意义的端午节的故事(儿时的端午记忆)(2)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我们对端午节最熟悉的典故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意义的端午节的故事(儿时的端午记忆)(3)

每到端午都是文人骚客舞文弄墨的最佳时机,历代文人给我留下来许多关于端午的不朽诗篇。“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东坡一阕浣溪沙端午,表达了对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爱恋,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成为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最直接的史料。“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水到渠成、一挥而就,纪念了屈原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写出了诗人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享受孤独,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有意义的端午节的故事(儿时的端午记忆)(4)

犹记得我小时候的端午,虽简单而快乐,也留下了一些美好的记忆。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香囊,吃不起粽子。每到端午,母亲能做的就是煮好多鸡蛋,鸡蛋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那时候过端午,学校还不放假,孩子们就拿着自家煮的鸡蛋去上学,鸡蛋已经是小时候难得的美食了。上学的路上,就互相碰鸡蛋,比一下谁的鸡蛋比较硬,被碰破的鸡蛋就当场吃掉,而且要分给获胜的一方一半,甚是有趣。

有意义的端午节的故事(儿时的端午记忆)(5)

小时候端午节,母亲还会把织毛衣剩下的各种颜色的毛线,编成五彩绳送给我们,系在手腕和脚腕上,并交代我们不要轻易解掉,可以辟邪,更可以带来好运。更高级的做法是,是把小小的桃核,两端刻成孔,系在五彩绳上,就成了一个精致礼物。人们对桃树的认识都是比较好的,新出生的孩子插桃枝、端午系桃核、老人过寿会做寿桃等,桃似乎象征着好运。

多希望现在的孩子对端午节有更深的了解,让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传承下去。给孩子制作个五彩绳吧,简单而有意义!

本文原创,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