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地会留下道台府、道台衙、道台衙门的遗址或者是传说。

诸如哈尔滨道台府、长春的道台衙门,那都是当地最高等级的官衙,也就是说,道台是当地最大的官。

那么清朝的“道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他的职权范围是什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几乎没人能说清他是做啥的。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

这主要是因为,几乎每个地方的道台,它的管辖范围都不尽相同,因而也就说不清楚。

因为道台是道的长官,因而必须立足于道,才能弄清楚道台是做啥的。

所以说,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道台”也是一个颇费思量的话题,值得细细地说一说。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3)

名称种类繁多的“道”

清朝虽然有一个叫“道台”的特殊官职,然而它并不是清朝所独有的,也不是临时创设的,而是从明代继承来的。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虽然武力超群,但是在国家管理上还是不如明朝成熟。

于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在入关以前,就开始“因袭明制”。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哪些制度比较好、又实用,就来个“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先用着。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4)

道制,就是在这种思想和环境中被“因袭”下来的。

而通过历史考察,无论在哪个朝代,“道”都是一个区域名称,当然有时是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有时是监察区。

清朝初年设置道的时候,“省置无恒”,也就是说在省以下没有定例,不是说必须设置,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设道。

但是由于各地的需求各不相同,清朝频繁设道,以至于到康熙六年时,曾出现“裁各省守巡道一百有八人”的情形。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5)

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很庞大的,这108个人都是相当高级别的官,这也说明道在清初设置得较多。

清初的道,以分巡守道为主流,另外还有诸多的专务道。

分巡道和分守道,可以直接理解为省以下、府以上的一层地方管理机构。

这样,设有道的省的管理层级就是省、道、府、县四级体系。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6)

一般来说,巡守道是管理一府或几府的全面工作,当然有时也侧重某项具体业务。

至于专务道,那就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主要有兵备道、粮储道、盐法道、驿传道、水利道、管河道、提学道等等,不一而足。

“民以食为天”,因而在清代初期,储道居于各专务道的首位。

粮储道又名督粮道,一般称为粮道。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7)

清代前期,各省粮道的设置相当的混乱,记载也不够详细。

但是到鸦片战争时,全国粮道共有13名道台,也就是应该有13个粮道。

当然,这些道台有的兼守道,有的兼巡道,有的还兼漕务。

粮道的主要职责是收储和支放驻防本省旗、绿营的兵粮,承办过省客人的迎送费用。

有漕务省份的粮道,还要负责办理漕务,其职责和现代的粮食厅 粮库有点相仿。

有的省份粮道还兼管盐法、驿传事务,称为粮盐道或粮驿道。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8)

清初,由于清廷沿用明代官制,同时还想要利用好明朝的降兵降将,所以兵备道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官职。

当时,清廷在所有重要的卫所都设置了兵备道。

这就类似于一个一个的小型兵营,后来康熙大幅裁撤,乾隆以后又对兵备道进行了调整。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9)

盐法道简称盐道,清初在江南、江西等13个省设盐法道。有的省份如直隶、山东,盐道则由盐运使兼任。

盐道的职责主要是掌管督察盐的生产和行销事务,同时兼管地方或兵备事务。

到了乾隆朝之后,盐法道大多数都被裁撤。

至宣统三年,各省的盐务统归盐政大臣管理,不再设盐法道。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0)

管河道又称河务道、河道,其职责主要是管理河道工程及抢险防汛事宜

至鸦片战争时,全国河道共有14员,除山东、江南、直隶外,其余11个河道都兼巡地方,基本上是兼顾了现代的水利厅和航运局的业务。

驿传道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各省驿站事务,除甘肃省专设外,其它各省都由粮储道或盐法道兼理。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1)

从乾隆43年起,各省的驿站事务由按察司总管。

光绪、宣统帝的时候,各省驿传事务由劝业道兼管,相当于现代的邮政、电信、政府宾馆的业务杂合。

屯田、水利等道,清代也不专设。

顺治年间,清廷曾经在江西、江南等省设置兴屯道,主持开垦荒地,不久予以撤销。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2)

屯田、水利、茶马事务,由当地守、巡道兼管,或者是粮道、盐道兼理。

鸦片战争后,陆续开放通商口岸,各“条约口岸”官员兼理对外通商事务。

管理各口岸的道台,因有“关道”或“海关道”之称,关道的主要职掌是掌管关务。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3)

同治9年,裁撤三口通商大臣,设天津海关道,驻天津府,专管直隶一省的对外交涉事务,兼管新设海关及旧有钞关税务。

巡警道与劝业道,是光绪33年颁行“新政”时增设的。

巡警道主要是掌管全省的治安、消防、警察各类事务,设道员1人,归省督抚统属,驻省城。

劝业道掌管全省农、工、商、矿及交通事务,设道员1人,归省督抚统属,驻省城。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4)

巡警与劝业两道存在时间不长,影响不大,各省设置及其运行大体雷同。

简而言之,这些专务道,就类似于现在省级政府下属的各大厅局,只主管某项具体业务,只能算是纯业务部门。

它不像巡守道一样,是一级综合的地方管理机构。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5)

清代“道”的演变

这些个道台,几乎是什么职务都有可能兼任,这谁能说得清他是做啥的呢?

这就要必须看他任职哪个道,再看他的兼职有多少,因而也只能是具体人物具体分析。

而且从历史上看,“道”的长官名称也是比较混乱的,有道官、分巡官、分守官、道臣等称谓。

“道台”这个称谓则是清朝专用的,正式名称其实应该是“道员”,在书信往来中通常还被尊称为“观察”。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6)

在清初的时候,道台的品级不是固定的,而是看他的管理范围,以及他任道员之时的身份再定。

有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不一而论。

后来到乾隆十八年时,道台的品级才得到固定,一律为正四品。

最初,道员基本相当于布政使和按察使得副手,但是逐渐地变得越来越独立了。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7)

后来就脱离这两个司员,逐步变成直接受总督和巡抚管辖。

但是他们的地位一直是低于布政使和按察使这两个司员的,但同时又高于当时的知府。

这样来看,清朝道的基本情况可以这样来形容:守巡道是一级政府机构,有守巡道的省,就相当于其管理层级为四层,即省、道、府、县。

而专务道则基本不介入地方政府管理,而是专责某项具体业务,但是也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关联。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8)

至于为什么清朝初期照搬明朝的管理体制,设置道,原因应该主要有两条:

一是可以快速实现对关内的统治,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使归顺清廷的明代官员和军队不至于产生“叛国投异”的感觉,有利于清廷政权的稳固。

二是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

当时清朝管理的疆域极为辽阔、人口众多,又不像现在这样交通和通讯发达,因而三级体制在管理幅度上有些过大。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19)

“因此省以下分设巡道和守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以分管诸府、直隶州。”

然而这种临时地方政府组织的增设,造成了地方政权管理体系的混乱。

同时,对于清廷而言,也加重了中央的财政支出。

因此至清政权逐渐稳固后,官员的调整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0)

至康熙时期,大局抵定,兵制完备,八旗绿营分驻各地,兵备道作用丧失殆尽。

于是康熙元年下旨命令各道,不再管理兵务,大举裁撤兵备道

山东、山西等省共15道被裁撤,第二年,又裁去甘肃各道的兵备衔。

至康熙三年,除大量兵备道被裁撤外,各省的守巡及专务道也被裁并和调整。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1)

然而形势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整个清代,除康熙朝大规模裁撤兵备道外,其后各朝均未彻底执行,各省仍保有兵备道。

后来,由于外交形势的变化,清末对道进行调整或添设了新的道。

同治九年,清廷裁撤了三口通商大臣,其事务由直隶总督接管。

同时在直隶总督下新设津关道,专管“中外交涉各事件,及新钞两关税务”。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2)

另外,由于英法侵占缅甸和越南,致使云南的边务开始紧张起来,界务、商务交涉频繁。

因而在光绪十三年,增设临安开广兼管关务道,同时还设立了逸南道、逸东道。

光绪二十八年,又将逸西道的治所由大理府移至腾越厅,并兼管关务,逸西道还被定为“冲、繁、疲、难”之地。

清代中央对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及调整,这种改革及调整主要集中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3)

康熙朝以裁撤为主,而雍正朝则不断变更道治驻地、辖区范围;

乾隆朝则更重视兵备道的道员由满蒙人员担任,意在于控制监督和防范汉人。

在此后,清代各朝对道几乎都有所调整,特别是清末对道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外部大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的。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4)

主要是在边区添设新道,管理关务,或设立专务道专管通商及关税,这样就使道制有了新的含义。

但无论如何调整,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清廷的统治。

而这些道的长官道台也是无不身兼多职,但是可能都会有所侧重,只有他自己和皇帝、重臣才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

“道”源远流长

道这个字,在中国是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的。

道家、道教,在中国都是举足轻重的,而“道可道,非常道”,更是人尽皆知。

因而当“道”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被使用时,也不由得让人们去探讨其起源。

由历史一路向上溯源,可知道的设置和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代。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5)

那时秦朝周边多为少数民族,因而秦朝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始设置道,既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羁糜性质。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是没有大量的设道。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郡县制已经极为成熟,在新开拓的疆域一般都是直接设置郡县,不再设置道。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6)

在《汉书》里对“道”的记载,是“县有蛮夷曰道”。

通俗点说,就是这个地方本来应该是一个县,但是因为这里的蛮夷较多,因而就成为了道。

这样看来,在西汉的地方行政区划中,道与县除了名称不同外,二者的地方行政职能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7)

北朝时期的道,又有所变更,主要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置的。

当时按道置大行台、行台,这里的道指的主要是临时的军事区、监察区。

到了隋朝时,道的设置和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道的职能由北朝时以军事为主,逐渐演变至具有“六部”的性质,这种变化为唐以后道演变成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8)

唐朝是道在中国历史上发展最为充分,种类名称最多的时期。

唐高宗李渊将弟弟李神通封为山东道安抚大使,李世民直接根据山河形势将全国划为十道,最后演变为十五道

最初的道设采访处置使,使道成为监察区,后来逐渐演变,与节度使相互兼任。

道就直接演变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下一级行政区划为州,其职能也包括了对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管理。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29)

元代的道的职能与唐近似,但是地位下降,上面出现行省,因而元朝的区划体制是行省、道、路、府、州、县六级。

明代的守巡道的职掌,最初以民政和财权为主,而且民政大于财政,后涉及对军队的监察权。

分巡、分守道设立以后,不是一开始就常驻地方,而是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同居省城,仅是不时的出巡所辖区域,事毕回省。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30)

从明朝正德年间开始,巡守道官员才常驻地方。

明嘉靖元年规定,全国各省守巡道每年正月出巡,十一月还司。

嘉靖十三年更令各省守巡官专驻地方,不再回省,此后守巡道专驻地方正式成为定制。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31)

而也是在明代,才开始出现专务道的,因为职掌较为复杂,故归属不定,但其职责大致与名称相一致。

由此可以看到,道的来历悠久,但是管辖范围不停地改变。

而道的长官的名称更加五花八门,只有在清朝的时候才称为道台。

总之,要想知道道台是干啥的,就必须仔细看看他任职的是什么道,再看看皇帝让他兼哪些差。

文/蓝风烛尘

清朝道台官多大(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32)

参考文献:

[1]李翼恒,明清地方道制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20(4);

[2]王景泽,明清道制研究综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