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伴侣绿了可以原谅吗(伴侣出轨为啥叫被绿了)

#创作挑战赛#伴侣出轨为啥叫被绿了?大家都知道,因为这是被戴了绿帽子的简化说法,但是问题又来了,被戴了绿帽子,这事儿又和男女关系有什么联系呢?说起来您可能就不太知道了。

其实中国人从古就不太喜欢绿色,诗经邶风绿衣当中是这么写的,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何为其王?这个诗,古人和今人理解不一样,但是绿色这种颜色在这诗中所透露出来的不受人待见,这个感觉是相同的。怎么解释呢?从古人看来,这个诗的意思是当年庄姜夫人因为失去了地位而感觉到悲伤创造出来的。这句绿衣黄裳心之忧矣。古人认为它的意思是绿色原本是卑贱的颜色,这么卑贱的颜色不应该来做上衣,最多只能够做成下身穿的服装来穿,结果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说绿色却成了上装,这不就颠倒了吗?隐身的含义就是身份高贵的夫人失去了地位,而身份低微的贱妾却超越了自己,心里边感觉很难受。想的是这不是颠倒了吗?这是个什么世道啊。

这是古人的看法,在这种看法里边,绿色是卑贱的颜色。而今人对待这首诗是这么看的,说这首诗是一名男子悼念自己亡妻的作品。当事人看到妻子的遗物,心里边产生了伤感,于是写下来,这首诗,您听这个意思仿佛这和古人对绿色的成见没关系,但是还得再往下看,这个诗的第四句是这么写的。痴兮细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什么意思呢?就是细葛布,粗葛布做成的衣服穿上也不挡风,还是我的亡妻最贴心。这个葛布是苎麻纤维织成的布。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当中就有苎麻作物了。但是这种在当时要么是用来做衣服,要么就用来做细麻绳的苎麻制品。在今天国际上是不把它认为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面料。

因为它很粗糙,直接接触皮肤会有刺痒感。可是现代人不用,它放在古代生产力没有那么发达,身份低微的老百姓,你要么你就穿这个,要么你就没得穿,所以他恐怕是没得选的。

被伴侣绿了可以原谅吗(伴侣出轨为啥叫被绿了)(1)

这又和古人对绿色的这种偏见有什么关系呢?您看葛布的衣服是老百姓穿的,那么有穿着葛布的人,估计就是平民呗。平民在当时的这种社会关系里边,那就是比较卑微的存在。您再看看上一句,说他这衣服什么颜色——绿色。

所以这首诗无论是古人的理解,还是今天的理解,都向我们揭示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对于绿色的成见就已经形成了。当然我们还有比较直接的证据,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其八中写绿泽,谁家梓麦竹青博儿。这个绿泽就是古代的头巾。

唐初的学者岩石谷在为汉书做注的时候,在汉书东方朔传里边写了这样一句话,叫做绿泽见人之福也。意思就是绿头巾卑贱贫贱之人的装束。唐代还有一个人叫做张顾,他写过一本悠闲鼓吹。在这个书里边,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当时礼部侍郎攀岩的儿子叫潘梦阳,靠阴补当上了官。

这个潘梦阳,因为是阴补得官,母亲就总觉得自己的儿子其实没什么本事,只会吃喝玩乐。现在当上官了,那早晚得出事儿,没事儿就说潘梦阳,你得小心,少说话,少喝酒,你多跟人学习,你瞅瞅你现在什么样子,话说的多了,潘梦阳就不服,就跟妈妈说,你别老瞧不起你自己儿子,我们一块工作,那些人跟我都差不太多,我跟你讲,我还不是最差的。这母亲听了以后就觉得这是孩子犟嘴,也不信,说那行,你这样你把你的同事请到家里吃饭,我看看要真是像你所说的这样,我就不说你了。

潘梦阳就请同事们来,母亲还真就在席间偷偷观察。结果经过观察之后,她发现果然跟儿子工作在一起的人都不是什么出色的人物,这也就放心了。虽然这个逻辑很奇怪,但是后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酒宴结束之后,母亲就已经不再担心儿子日常的工作能不能胜任了。而是问潘梦阳说,坐在最末席,惨绿少年何人也。意思就是坐在最边儿上那个穿着淡绿色衣服的人是谁?

潘梦阳就说了,那个人是补缺,他叫杜煌常。母亲就讲了,说这个人你别看他穿的是淡绿色的衣服,就那意思,身份地位不高,但是他跟别人不一样,将来肯定有出息,结果怎么样呢?后来这位杜煌常果然做了宰相。讲到这儿,其实我们应该来说明一下,为什么穿着浅绿衣服的人,他要坐在最末席呢?因为在唐代,其实也不光是唐代,整个中国古代,人们都非常会用服饰的造型和颜色区分一个人的身份。而在唐代的官制之中,对于不同官阶所穿着的不同颜色的衣服,是有着非常清晰且严格的要求的。三品官穿紫色。四品官穿红色,五品官穿浅红色。六品官穿深绿色。七品官穿浅绿色,八品深青九品浅青色。所以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那位杜煌常,他的这个浅绿色是七品官,官位并不高。

被伴侣绿了可以原谅吗(伴侣出轨为啥叫被绿了)(2)

唐代风眼撰写的笔记小说集封氏见闻录里边也写过,说炎陵县的县令叫李峰,曾经执行过一种强迫犯人要在一段时间内头裹着绿色头巾,生活的这种侮辱性的刑罚。这些事例其实都向我们指出,绿色在古代不那么受待见。可是我们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现象,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什么逻辑?

要说明这件事儿,我们就得引入色彩学的概念了。现代的色彩学把颜色分为原色和间色原色。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红黄蓝这三种,而在古代就把这三原色称为正色。只不过除了红黄蓝以外,古代还认为白和黑是正色加在一块,一共五正色。也就是说除了这五个颜色以外,其他的色都不正。

您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正字,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这个正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比如说在生活中,过去的正妻,在配偶中的地位最高。在工作中,正职比副职有权利的多形容人品,说这个人正直,说这个人是正人君子,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在王朝更迭的时候,往往有的时候明明是造反,可是却一定要给自己选一个正当的理由。因为在人们看来,你的作为是正的,你就不是贼。所以在打仗的时候,人人都说自己是正的,都指责对方是歪的,指责对方是邪道。虽然这事儿到最后是成王败寇,可是在斗争的过程当中,是一定要力求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的,站不上你就吃亏。

这个道理拿过来,我们再来看看颜色绿色,别的都不因为,就因为它不是正色,所以它的这个地位,那就确实比那五个正色要低得多。很多朋友说了,那就是低,也不至于把它踩到脚底吧。世间的颜色那么多,只有5种是正色,其他的都不是正色。那为什么偏偏就看不上绿呢?我想这个就和传统有关了,咱不是说了吗?周朝的时候人们就瞧不上绿。也许这事儿在最开始没有什么特别不一般的原因,可是这传统就是这样。

被伴侣绿了可以原谅吗(伴侣出轨为啥叫被绿了)(3)

我们可以看,在后世的许多应用当中,那五个正色都大放光芒,很受人喜欢。而其他那些颜色就很难讲得上如何被喜欢了,特别是绿色。由于之前就不受待见,现在越来越不受待见了。你看清朝八旗、八旗子弟分别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对吧?这几个颜色都是正色,所以他们的地位都很高。而清朝部队里面带绿字的地位就非常低,因为他们是顺治年间,清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当中收编的明军以及其他地区的汉兵组成的部队。

他们以绿色的旗帜为标志,称为绿营,也叫绿骑兵。这个身份和地位,那是远远不如八旗兵的。在中国古代,人们其实是非常会用颜色区分身份的。比如说我们讲过的龙袍,它和莽袍有什么区别呢?有很多人说主要看几个爪,说龙袍有五个爪,爪上有几个指头说蟒袍要少一个。其实这并不准确,我们去查一查资料,你会发现蟒袍有时候也有五个爪。

这个爪上的指头也都差不太多。这时候就懵了,到底怎么分呢?我跟您讲,其实区分龙袍和蟒袍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看这衣服的颜色。皇上穿的是正黄色,只要是这个颜色的,基本就是龙袍了,跑不了了,不是这个颜色的,几个爪的,它都不是龙袍。

以上我们刚刚说的是古人不太待见绿色的原因。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不喜欢绿色就不喜欢绿色呗,绿衣服什么的,就算是形容身份地位比较卑微的,但为什么会偏偏弄出一个绿帽子来呢?而且身份地位卑微,不代表私生活混乱。这个绿色的帽子怎么就和配偶与别人发生性关系这件事就联系在一块儿了呢?

被伴侣绿了可以原谅吗(伴侣出轨为啥叫被绿了)(4)

这个答案其实就比较直接了。因为按照元代的法律规定,娼妓家的男性成员需要佩戴绿色头巾。在元典章礼部服色当中,记录至元五年准中书省扎。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筋。雪松斋集论曲云有昌富之词,曰,绿金词,就是和昌富的老公相关的词,叫绿帽子词的意思,记录了明代人事件的名人杂瞿当中说。娼妓立于官者为乐乎国治之初虑祁今以示辱。

什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在元明两朝,人们把一直不受待见的绿色染成头巾,规定为娼妓家的男子的标准服饰了。而且既然这是有表示侮辱的意味在,所以他恐怕就是强制性要求的。不带是不行的。这样一来,要带绿头巾就等于明示给别人。

自己家的女人和别人发生了,或者只要给钱就可以发生性方面的关系的这么一种身份。由此以来,绿帽子和两性关系之间就终于确定了联系。时过境迁,到今天,中国是没有合法的娼妓行业的,也更没有强制要求佩戴绿帽子的这种侮辱性的法律。但是,这些历史记忆,这些风俗习惯,却早已沉浸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埋藏在语言的最根柢处,代代相传,形成了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