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非暴力不合作(非暴力运动)

圣雄甘地改变了世界当一个人改变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量与意识时,就有能力改变世界他们会知道是非对错,而且不会诉诸暴力来改变事情,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什么叫非暴力不合作?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什么叫非暴力不合作(非暴力运动)

什么叫非暴力不合作

圣雄甘地改变了世界。当一个人改变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量与意识时,就有能力改变世界。他们会知道是非对错,而且不会诉诸暴力来改变事情。

甘地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当他达到更高等的意识之后,便给自己一项艰难的任务:他渴望以和平的方式,使他的国家印度从殖民统治下重获自由。然而,印度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覆盖整个次大陆。

他首创一种“消极抵制”的观念来坚持真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改变现状。

在20世纪初期,他的成功机会是微乎其微,他的任务看来几乎不可能达成。那种规模的变革,一向都得诉诸暴力与战争。许多人认为甘地是痴人说梦、过于理想化,对他嗤之以鼻。

然而甘地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无视于否定、不公的强权世界的种种不成文规定。甘地开始走出自己的路,他独自一人赤足前行,他没有物质的力量,但他有灵性的力量。

慢慢地,其他人开始跟随他的脚步,越来越多人加入他所选择的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渐渐散播到整个印度,灵性的力量唤醒大众走向和平,而非战争。

结果,旧世界的势力陷于一片混乱,他们知道如何对抗武装的敌人,却不知道如何对抗手无寸铁的群众。要如何对抗灵性的力量呢?或许只能以更强大的灵性力量来对抗,然而殖民统治者只顾物质上的优势并紧抓权利,哪里能够发现灵性的力量?

否定的旧世界,崇尚的是权利与物质利益,无法在灵性战场上获胜。在灵性战场上,旧世界的军队形同虚设,毫无用武之地。

最后,物质世界的力量只得认输。甘地胜利了,原先看来不可能的事,如今实现了。灵性战胜物质,“非暴力”击溃强权,印度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束缚。

今日,我们从甘地的故事学到了些什么?

只要我们的精神够坚强,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可能。我们可以让今日不公义、不平衡的世界,成为一个更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改变,并非透过暴力或物质力量,而是以灵性力量和更高等的意识来达成。

当今的世界被资本利润的追求所控制,低等意识泛滥于各大金融中心、国家以及国际机构之中。也因此,大部分的世界仍处于苦难之中,有那么多人死于贫穷,而其他的人却拥有过多。也由于这个缘故,我们正逐渐破坏地球环境,威胁到人类的未来。

这个世界必须改变。它需要一位新的甘地,需要更高等的灵性力量来集结意识觉醒的人士,共同为灵性的目标而努力。如此一来,意识觉醒的人会越来越多,最后连世界权利与决策核心机构,也将充满这些了解当今世界真相的人士。这样,各国与各国际机构将开始改变运作方式,世界再也不会被私心导向灭亡。

这一切的发生将不会有暴力参与。军队将逐渐变得多余、不必要,而人们将在相互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纷争。

资本投资不会再破坏环境,人们会找到新科技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行,以提供长期、均衡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贫富不均将会减少,世界上的贫穷匮乏将会消失,人人皆能过着和平、有尊严的生活。

人们将会意识到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并同心合作,也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权益,并予以尊重。竞争仍然会存在,但不会罔顾代价。人类会尊重团结与诚实等基本原则。

这些目标当中蕴含着一股伟大的灵性力量。反观那否定、崇尚物质和强权的旧世界,暴力和失衡的世界,不公义与卑鄙欺诈的世界,趋向自我毁灭的世界,如何能够抵挡这股灵性力量?

旧世界的势力,仍旧凭借财富以及对政治、媒体的影响力来达到目的。这个旧世界的力量仍然很庞大,它会利用对金钱的掌控,以及在政治与媒体上的权利,试图消灭任何与之对抗的人。它首先会嘲弄、贬抑他们,说他们像堂吉诃德一样不切实际,接着透过媒体来孤立、羞辱他们,最后让社会完全忽略他们的存在。

然而,精神坚定的人将会坚持到底,圣雄甘地就实践了坚毅不挠的典范。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察觉:否定的旧世界正在抗拒一个肯定的新世界,意识提升的人数将会增加到决定性的多数。这项运动将会席卷全世界,正如当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散布至全印度一样。

最后,旧世界的势力将会投降,他们将会输掉这场灵性之战,因为他们根本不具任何灵性力量,只有自私与低等的意识层次而已。灵性将战胜物质,一个崭新的世界将开始兴起。

人类将会拯救自己,唯有更高等的意识能确保人类长存。自私与低等意识只会造成严重的失衡,到了某种程度必然导致人类的灭绝。

然而,高等的意识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全球性的非暴力运动,现在已经展开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