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顾恺之图解(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洛神赋图卷》是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5—406)代表作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连蜿曲不用折线也没有粗细的突变含蕴、飘忽,使人在舒缓平静的联想中感到虽静犹动后人称这种线描为“高古游丝描”,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很大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洛神赋顾恺之图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洛神赋顾恺之图解(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洛神赋顾恺之图解

《洛神赋图卷》是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5—406)代表作。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连蜿曲不用折线也没有粗细的突变。含蕴、飘忽,使人在舒缓平静的联想中感到虽静犹动。后人称这种线描为“高古游丝描”,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很大影响。

《洛神赋图卷》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题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女神相遇而恋爱,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动人故事。画家把人物的神韵、风姿表达得维妙维肖,这是前无古人的。

到了唐代,“线造型”手段又有发展。吴道子(公元7世纪末8世纪前期)是突出的代表。他为了表现不同物像,创造性地运用了粗细不同,浓淡变化的流畅墨线。他画的人物衣带像是在风中飞扬飘动,因而被称为“吴带当风”。

《送子天王图》虽为摹本,仍可领略吴道子的高超笔法。画的内容是介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受天命降生在净饭王家中,净饭王夫妇正抱着幼小的释迦牟尼去受洗礼,一路上受到外中教魔王的礼拜尊敬。这些人物面部都用细而淡的线条,以表现肉质感。而衣服袖袍却用了有粗细变化、顿挫明显的线条,表现厚薄不同的衣料特质,特别是几条飘带和衣摆,运用了有转折变化、自然而流畅的长线条,把在迎风飘动时的动势表现得极其生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