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


带孩子去检查视力,看到检测结果为视力1.0,开心不已,以为孩子近视防控做得不错,殊不知正准备带孩子回家时,却被医生叫住:“孩子近视了。”家长疑惑了,明明视力1.0,为什么还会近视?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1)



事实上,远视力达到1.0只能说明部分视力正常


“视力”是指眼底视网膜成像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看清视物的能力。通过视力表检测,视力好的有1.2、1.5,差的有0.1;而近视度数则是指眼角膜的屈光度,相同的度数可以有不同的视力。同理,相同的视力也可以有不同的度数。所以,同样是视力1.0,有的人可能是远视,有的人可能是早期近视,还有的人可能是散光。


因此,单单根据视力表检查来判断眼睛健康与否,是不科学的。若发现孩子有近视前兆,最保险的方法还是到专业、权威的眼科专科做一个详细的视力检查。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2)


视力只是判断眼健康的其一指标


我们的眼健康包括良好的视力、对比敏感度、色觉、视野、双眼视功能,而视力表检查出的视力只是视功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视力只是判断视力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衡量标准。


许多人在眼部患有眼疾的情况下,检测视力时仍然良好。比如常见的青光眼,患者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损,但眼底视网膜成像的能力却还是好的。所以,眼睛是否健康,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不能单靠视力是否为1.0来进行判断。


抛开遗传、先天性等因素,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可能会患上不同眼疾。今天,小编通过对各个年龄段可能遇到的常见眼科疾病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眼病患者。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3)



一、0-3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


10个早产儿里,就有1个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出生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就越高。这些宝宝由于出生时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全,引起了一系列病变,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甚至失明。


因家族遗传及环境等因素,足月的新生儿有可能在出生的时候就伴有眼部疾病,常见的为先天性白内障、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先天性视神经缺损等。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4)


医生建议:因为早产儿全身情况比较差,需等孩子情况较好时再做眼部筛查,其中涉及的筛查项目较多,请家长严格遵照医嘱给孩子复查眼底,直到视网膜发育成熟。


足月新生儿最好在出生7天以内到医院进行第一次眼病筛查,如果错过这个时间也尽量争取在出生42天以内进行检查。特别是一些产程较长的宝宝或者高危妊娠、有家族遗传史的孕妇,应该尽早带宝宝做视网膜筛查。


二、3-6岁:要进行斜弱视检查


弱视常由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检查发现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但弱视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力功能的常见病,直接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若不能在视力发育敏感期及早纠正,会导致终身的视力低下,影响孩子日后升学就业等方方面面。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5)


医生建议:由于儿童时期是斜弱视的多发阶段,也是治疗的阶段,所以在此期间,小孩应每隔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建立小儿眼部跟踪档案,保证孩子眼睛的健康发育。如果发现孩子视力下降,眼位不正常,就应该及时前往眼科医院检查,当诊断为斜弱视时,家长应该配合医生,对小孩进行适当地眼部训练,帮助治疗与恢复。


三、6-12岁:分清真假性近视


在这一阶段,孩子开始上小学,整天埋头于书本中,近距离用眼时间增长,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使得睫状肌和眼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眼睛无法正常调节远近,久而久之形成“近视”。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反映看物体模糊,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近视,大多数家长选择带孩子去眼镜店配一副眼镜。但事实上,有一部分孩子是“假性近视”,确切来讲叫做“调节性近视”。而患“假性近视”的孩子是不需要配戴眼镜的,若“假性近视”的孩子错误配戴眼镜,反而容易造成真正的近视。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6)


医生建议:家长需要注意了,当小孩频繁眨眼、揉眼、眯眼、写作业把头放的很低的时候,就要带孩子到医院眼科进行散瞳验光,验出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如果是前者,就要及时配镜,防治近视加深;后者可通过放松调节,加上良好的用眼习惯,一般是可以恢复的。


四、13-18岁:近视的高峰时段


据国家卫健委资料显示,我国初中生近视率达70%,高中生达85%,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这一阶段,青少年在校学习繁重,在家接触电子产品,眼睛一直在高负荷工作,因此,近视的发展速度一路飙升。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7)


医生建议: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每学期都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眼睛检查,眼镜要根据近视度数实时更换,这样才能延缓近视的加深速度。此外,家长还要监督孩子合理利用用眼时间,多运动,少打游戏,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五、20-40岁:易患干眼症


20岁后,眼部发育基本完成,近视度数趋于稳定,在这一阶段,大部分人开始面临紧张的工作,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封闭的工作环境,空调的吹拂,导致上班族容易出现干眼症,通常伴随眼睛干涩,眼红、眼屎变多、眼睛发痛等症状。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8)



医生建议:上班族虽然无法避免使用电脑手机,但可以科学地控制使用频率,在工作时,每隔30分钟就要向远处看,调节眼部。如干眼病情严重,可到医院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如医用超声雾化器、强脉冲光等,加速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干涩、异物感、疼痛等症状。


六、40-60岁:防治青光眼、老花眼


40岁以后,眼睛的调节功能下降,可能出现老花眼。老花眼不是病,是人体机能的自然退化,出现老花眼时,要及时进行矫正,否则老花度数会越来越深,影响生活质量。


另外,在这一阶段,青光眼也是多发眼病。这个年龄段正面临更年期,情绪极易出现波动,容易造成眼压的不稳定,当眼压急剧升高时便会损伤视神经,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眼疾,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与诊治,最坏结果便是失明。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9)


医生建议: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患病几率会更高,另外,高度近视也是诱发青光眼的重要原因。为此,平日勿滥用类固醇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0岁以上应每年定期进行眼睛检查。


七、60岁以上:当心黄斑变性、白内障


我国老年白内障的发病率:60岁以上75%,70岁以上80%,80岁以上90%。其实白内障就是眼睛晶状体的一种老化现象。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晶状体就是镜头,白内障就相当于镜头糊了,需要换新镜头。现在的医疗技术不同以往,无需等到白内障成熟,只要它影响到您的生活质量,通过手术就能得到解决。与白内障相比,在这一阶段,老年人要更加注意老年黄斑变性。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10)


黄斑变性(AMD)分为干性和湿性。干性最主要的病征是眼底视网膜内出现的黄色小点状的沉积,多数的黄斑退化病人属干性,他们没有明显的病征,恶化比较缓慢,对视力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而另一种湿性的黄斑变性,是脉络膜出现不正常的新生血管,这些新生的脉络膜血管很易渗漏和出血。若不妥善处理,血液和渗出物会于黄斑区积聚,破坏区内的感光细胞,最终导致不能弥补的视力受损。与干性病变相比,湿性病变恶化得更为迅速,而且导致更严重的中心视力丧失。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11)



医生建议:老年性黄斑变性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一般来说,干性AMD可以口服叶黄素、玉米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营养剂,减缓病情进展。而对于湿性AMD,最主流的治疗方法是眼球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它能够使异常新生血管消退,促进出血和渗出的吸收,提高视力。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廖锐表示:任何视力的丧失都是可怕的,眼睛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脆弱得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视功能缺失,甚至是永久性失明。不论处于哪一个年龄阶段,都需要更多地了解常见眼部疾病,增加防控观念,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到医院检查眼睛。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呵护好我们的宝贵而又明亮的眼睛,尽情享受美好视界。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12)

青光眼视力0.几接近于失明(视力1.0不等于眼健康)(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