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类似的成语故事有哪些(邯郸走路有多美)

一、历史出处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出自《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类似的成语故事有哪些(邯郸走路有多美)(1)

邯郸学步类似的成语故事有哪些(邯郸走路有多美)(2)

二、故事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说寿陵有个少年觉得邯郸人走路好看,就去邯郸学习走路,结果不仅没有学会,把自己原来怎么走路也忘了,只好爬回去。

三、讲故事

先说"寿陵"是哪里?寿陵在当时属于燕国,按说燕国是在邯郸的北边,但寿陵却在邯郸的南边,属于现在河南洛阳市的洛宁县,在当时属于燕国的飞地,燕国最强盛时,国土面积仅次于楚秦,位列第三。按现在距离来看,其实邯郸距离北京和洛宁差不多都是400多公里,都很远,很难走着去,至于爬着回去,更是不可能了,只是历史演绎罢了,没准是学步学的崴了脚,爬回客栈,被后人记录下来,演绎成爬回去了。

为什么要去邯郸学"走路"呢?现在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是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另一种说法是邯郸作为赵国首都,极讲礼仪,行走坐卧、日常起居均有讲究,非常优美。

本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在古代,"行"是走的意思,而"走"则是跑的意思。原文里是:"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前后都用的是"行"字。这里应该说的是学走路姿势,而把原来的走路姿势忘了,如果学的是舞步,则忘记的应该是原来的舞步。

最大的可能是邯郸作为历代都城,行为举止都有讲究,尤其走路姿势很好看,寿陵的少年仰慕,所以到邯郸来学习,但邯郸的走路姿势是从小就形成的习惯,哪是一会半会能学会的,然后在学的过程中崴了脚,爬回了客栈,最终坐车回到了寿陵。被编史者记为了"匍匐而归耳",爬回去了。

现在邯郸有"学步桥"遗址,至于是不是真的遗址,也无从说了,旅游景点吧。

邯郸学步类似的成语故事有哪些(邯郸走路有多美)(3)

邯郸学步类似的成语故事有哪些(邯郸走路有多美)(4)

邯郸学步类似的成语故事有哪些(邯郸走路有多美)(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