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非遗四朵金花(新风旧俗闹新春)

南充非遗四朵金花(新风旧俗闹新春)(1)

川北大木偶表演《人偶变脸》。

南充

□本报记者 肖姗姗 文/图

木偶书法、木偶舞8米水袖、木偶吐火变脸……1月30日正月初三,国家级非遗艺术——川北大木偶,在南充“2017春节文化惠民展演”上惊艳亮相,那栩栩如生的大木偶不仅长袖善舞,还能文能武,最令人震撼的是,川北大木偶(李家班)第六代传人李东亲自上阵,带来了压轴大戏《人偶变脸》。

节目一开场,人偶同台秀《龙舞莲花灯》就赢得满堂彩,20多个各种角色的大木偶齐齐亮相。之后的节目,则是精彩纷呈,娇俏可人的采茶女,闭月羞花的千金小姐,个个粉面朱唇,戴精美发饰,一曲霓裳,芳华赏尽,还有那白衣如雪的翩翩公子,竟能挥毫泼墨,落笔柔中带刚……这些大木偶在表演者的手上,灵动活泼得与真人无异,再加上这种人偶同台的表演模式,一时间竟分不清台上谁是人,谁是偶。

演出中最精彩的,当属压轴大戏《人偶变脸》。这个节目由川北大木偶(李家班)第六代传人李东携其余传承人表演。28岁的李东,从15岁开始学习大木偶表演,10多斤的木偶从那时起,就举在了他的手上。李东说,这个基本功,每天要练习7个小时,每半小时要抡1000个!而他后来所掌控的变脸大木偶,则还要重一些,“因为里面有很多机关,都是铁和不锈钢的材料。”

学会抡杄,仅仅是入门。李东介绍,木偶表演和川剧表演一样,讲究唱念做打,每个程式有一定的套路。“做我们这行,要会戏剧、舞蹈、音乐,还要会组装、拆卸……样样都得懂。”在表演现场,李东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了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在李东这里,大木偶不仅能变脸,还会吐火,而且这两样绝活,木偶可以同时表演。

和川剧的变脸一样,木偶绝活不外传。李东说,春节期间,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门艺术,听到观众的掌声和赞叹,对他们的传承而言,是一份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春节假期,除了看春晚、外出旅游,还有不少留守川内的群众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文化年”。本报记者兵分几路,来到巴中南江、南充、成都金堂、广元剑阁、凉山西昌、遂宁射洪、雅安等地,探访这里的节庆活动、民风民俗。让人大快朵颐的乡村坝坝宴、热闹稀奇的女子舞龙、会变脸吐火的川北大木偶……新风旧俗闹新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