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总论(从中西方品牌服饰看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思想文化差异)

引言

从古到今,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制度因素等。然而也因为中西方有着相近的生产力水平,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上也有着很高的相似度。服饰作为反映时代风气以及思想内涵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现状。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同期的古国马时期都处于征战不休的时代,生产力水平也没有明显悬殊,然而在服饰文化方面,却在很多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古代中西方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同,也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古罗马时期混乱局面之后的历史走向。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总论(从中西方品牌服饰看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思想文化差异)(1)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李,割据资豪英",中西方在这一时期都处于衰退和社会混乱期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是秦汉四百多年的大一统全盛期后,所经历的持续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和中衰时期。这个阶段豪强大族不断兼并,政治斗争此起彼伏,造成战事不断,动荡不安,社会制度也在逐渐瓦解,显然进入另一形态的战国时期。在北魏太武帝统一了北方九十五年之后,北魏被分裂为两部分。

在同一历史阶段的西方,罗马帝国由统一局面变得分裂(公元286-476年)。中央集权的控制不足,使得地方统治薄弱,造成了边境的防御受到威胁,遭到不断兴起的日耳曼部落和波斯帝国的挑衅。古罗马帝国逐渐日薄西山。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总论(从中西方品牌服饰看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思想文化差异)(2)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从东汉时期在社会总体思潮中的功用地位上不断减弱。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维持社会纲纪的规范,但在战争不断的时期作用不大。与儒家思想慢慢不受重视。相反的是,宗教信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佛教获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

古罗马帝国时期,包括元老院辩论在内政治演讲联系已经不受重视。因为当时的政治决策是由最高统治者皇帝而不是通过公共辩论决定。在宗教信仰方面,古罗马共和国到了不断衰落的末期,由于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冲击,当时的古罗马宗教已经和之前早期的古罗马宗教变得很不同。

在公元313年颁布的米兰敕令再古罗马开始施行后,为基督教在古罗马的发扬和传播提供了来自统治阶级的保障。公元4世纪末,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基督教进一步成为了古罗马的官方和合法宗教,原来的古罗马宗教的地位变得十分低微,不足以影响时局。另外,军事的扩张也给古罗马的文化带来消极影响,对社会的一切规则的置之不理和无视,是古罗马共和国末期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点。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总论(从中西方品牌服饰看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思想文化差异)(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西方服饰在这一时期存在显著的不同

丰富与单一的服饰文化的对比。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往往在服装制度也能体现,这在魏晋时期也不例外,特别是妇女的命服,服装的颜色,服饰的图案文字,以及命妇所佩戴首饰多寡都能显示服饰主人地位的高低。这一时期的中国,汉族女子穿衫,襦裙,杂裾垂髾服。在长时期的民族融合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服饰互相借鉴。服饰还有抱腰和各种各样的帽子鞋子等。

古罗马人崇尚武力,一向对本国人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认为强壮的体格是男性实力的体现。所以在服饰上表现得简单而外露,并且男女服装上相近,对布料的裁剪和缝制都是最小限度。而且服饰的款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国家内部地区服饰的风格稍微不一样。儿童穿着小号的成人服装,男女性服装的颜色没有明显的区分,都可以穿着艳丽。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总论(从中西方品牌服饰看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思想文化差异)(4)

飘逸与宏大的服装造型的对比。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衣着上,明显区别于其他朝代的就是宽衣博带。"魏晋风骨"这一原本运用在文学上的概念,也融入进当时的服装文化中。宽大的衣衫以及大大的衣带这种特点的服饰成为上至达官贵人宫廷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们最为喜爱的服饰。男性穿衣习惯上会将胸部袒露出来,追求自然舒适的穿衣体验,女性服装却是长裙拖地,宽大的袖子,努力凸显出优雅和飘逸的特点。

这一时期服饰有两种样式:一是汉族样式,二是少数民族样式。魏晋服装汉族男性的服装是宽博的衫和袍,宽松的服饰风格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时期,社会各阶层都把宽衫大袖、衣博带当作一种时尚的体现。杂裾垂臂服则是那一时期女性的服饰,体现魏晋时期随性自由的精神面貌。

而古罗马的土木工程的成就相当突出,这种宏伟的特点在服装中也能够得以发现。托加是古罗马男性出席重要的服饰,相当于礼服。一开始单穿着托加,慢慢地演变成将托加当成外衣套在里衣服丘尼卡之外。

托加是一种价格昂贵并且很重的外套,是用当时并不多见的白色上等的纯羊毛编织而成。托加的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半圆形,穿起来繁复十分不方便。但到末期托加变的越来越短,肩带和图饰也被取消了。从这些可以看出,古罗马在服饰方面,不但要求服装所基本具备的实用功能,也要求服装能够体现出体格壮和体态庞大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总论(从中西方品牌服饰看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思想文化差异)(5)

东西方服饰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也是由其所根植的社会现状决定的。

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差异。中华文化属于保守内向、包容博大的农耕文化。在西晋统治阶级层面政治出现动乱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局势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和影响,还因为少数民族的融入变得更丰富、繁荣,服饰文化也是这样。

古罗马的商业文化有着强烈的战胜与征战欲,它的文化性格是向外扩张的和张扬的。古罗马不断进行对外战争,不断地扩张,版图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但是当它因为政治混乱或者经济止步而变得弱小时,别的民族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它。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总论(从中西方品牌服饰看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思想文化差异)(6)

交流融合与固步自封的差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频繁,使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这一影响也反映在服饰上,各民族服饰开始互相渗透不断借鉴,推动了各民族服饰逐渐成为一个较为统一的整体。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涌入中原地区,汉文化与边塞文化相交融,"胡服"一时风靡起来。

古罗马服装的样式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还是沿袭原来的穿衣习惯。战争与推崇武力使得古罗马民族更注重体魄的强健,对服装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并且在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的时候,奴隶制度没有改变,对被征服的地区仅仅是武力征服,这也影响了古罗马认同外族文化的可能性。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总论(从中西方品牌服饰看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思想文化差异)(7)

战争与宗教的影响。生产力提高、人口增加、战不休是中西方在这一时期的共同特征,生活上的困境使人们需要精神寄托,宗教被广泛接受。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已不适应,而新传入的佛教教义给历经苦难的人们提供了精神慰藉。信仰佛教与重视老庄思想还有企图以周礼唤醒政治纷乱的社会,这一信仰上的变化反映在服饰上,让服饰变得庄重而飘逸。

古罗马靠武力征服了古希腊和其他国家,并且依靠战争和武力争夺金钱、并且大肆挥霍以及对社会规范和思想道德极为轻视。在古罗马帝国的后期阶段,在公元四世纪初期,基督教成为古罗马实际意义上的国教。自此以后,基督教宣称君权神授,并以此维护统治和管理社会。在这种举措影响下,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为了强化这一理念,恢弘的朝廷仪式和奢华的服饰成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结语

服饰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反映了其所根植的社会土壤,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的特征。中西方的社会状态在同一时期的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帝国时期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是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文化比古罗马的要更丰富多彩。

同样是经历战争,魏晋南北朝则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胡族与汉族除了在服饰上还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融合,而古罗马帝国在版图不断扩大后却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中国走向了繁荣统一的隋唐两朝,但是古罗马帝国所创造的辉煌则在此之后急剧衰落。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和凝聚力,也体现了民族性格所体现的包容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探寻古罗马文明》

《全球通史》

《中国大历史》

《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