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尽忠报国还是精忠(尽忠却不能报国)

手提宝剑,身披战袍,背刺“尽忠报国”,口诵“还我河山”,这大概就是岳武穆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岳飞尽忠报国还是精忠(尽忠却不能报国)(1)

岳庙:还我河山

岳飞一生也正是以“尽忠报国”严格要求自己。只是令人心痛的是,在那个时代,正是因为尽忠,所以不能报国。

“报国”自然是指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这正是岳飞壮怀激烈的人生理想,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唱的爱国精神;而“尽忠”是忠于谁呢?显然是忠君,忠于宋高宗赵构。

而翻遍宋史,我们只看到高宗赵构压根就没想北上抗金,这个毫无血性、毫无尊严、毫无志气的皇帝只想偏安江南、鱼肉百姓、淫乐享受。

而岳飞身为封建时代的军事统帅,不得不忠君,即使这有违报国;在一路凯歌、 直捣黄龙府在望却不得不遵从十二道金牌班师回朝,即使这意味着报国愿望功归一篑。

岳飞的悲剧在于“尽忠”和“报国”二者不可兼得,在于爱国理想和忠君道德二者水火不容。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生于1103年,死于1142年,享年39岁。

岳飞和很多伟人一样自带主角光环:岳飞出生时,恰巧有大鸟飞鸣于其屋上,故取名飞;弱冠取字鹏举。生于农家,坚持自学,能赋诗填词;挽弓三百斤,射箭百发百中。

迫于生计,刚满20岁,岳飞投身军旅,开始抗金生涯。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 ,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不愿做亡国之君、害怕死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机智地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然后自己拔腿就跑。后来的“逃跑皇帝”高宗赵构,把这一精神发扬光大,一口气逃到海上,也是“虎父无犬子”。

靖康元年(1126年),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钦宗成功背锅,坐实亡国之君。

同年,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军以金兀术为统帅,大举南侵。于是赵构犹如惊弓之鸟,立即从建康(今江苏南京)逃到杭州,不久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而后登舟浮海,在茫茫大海上终于有了点安全感,美滋滋在海上过一个春节。

于此同时,一路追杀而来的金军终于见识到了南宋小朝廷“上能通天,下能入海”的逃跑本领,不由得望洋兴叹,双手抱拳,“佩服佩服”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而后调头北反,继续烧杀抢夺。

岳飞尽忠报国还是精忠(尽忠却不能报国)(2)

逃跑皇帝:宋高宗赵构

建炎四年(1130年),韩世忠在黄天荡(今江苏南京市东北)虽败犹荣,狠狠教训了趾高气扬的金兀术。同时,岳飞率领岳家军同金军战斗几十次,都取得胜利,从而收复建康。

同年,一个大人物“闪亮登场”。1130年十月,秦桧带着老婆、仆人、大包小包大摇大摆“潜逃”回南宋(不是我漏写了,真没带着孩子,秦桧老婆王氏不能生育,而王氏严厉禁止秦桧娶小妾。后来秦桧的儿子秦熺其实是王氏的侄子)。

秦桧主张求和降金,刚好与贪图安逸的赵构不谋而合,君臣二人开启卖国模式。

岳飞尽忠报国还是精忠(尽忠却不能报国)(3)

秦桧夫妇“闪亮登场”

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北宋末年,秦桧也是规规矩矩,为国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靖康之变”,秦桧同徽钦二帝一同被掳去北方。三年,只需要三年,秦桧“醒悟”了:以自己平庸的才能、通过正常渠道无论如何都不能出人头地、出将入相。

秦桧看到了,看到了南宋朝廷满朝文武振臂高呼“抗金复国”时,有一个人瑟瑟发抖。对,一个就够了,因为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赵构!

你说赵构就真的满足于偏安江南吗?满不满足,这是个能力问题。《宋史》这样评价赵构: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从小长在皇宫,养尊处优,很有艺术天分,是杰出的书法家,这样的君主适合做太平天子,你要他雄才大略、直捣黄龙府实在是难为了他,估计赵构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况且赵构是没有儿子的,早年倒是有个儿子,不幸夭折了。当年金兵南下扬州,赵构吓得阳痿,总之不能生育。

就算励精图治,夙兴夜寐,收复失地之后,皇位还是要传给太祖赵匡胤那一支,也就是说复不复国好像和自己也没多大关系,反正将来皇位也是别人的,“精明”的高宗一眼就看穿了这是个吃亏的买卖!

你看看那一群天天嚷嚷着“抗金,抗金”,是不是当我傻,是不是当我不会算这个帐!老子才不干!享受现在的皇帝生活,饮酒纵歌,歌舞升平,多好;你岳飞抗什么金啊,那要操多少心啊!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虽然如此,如果文臣武将能够尽心尽责,赵构也不会整天想着求和投降,也有可能收复失地,毕竟他内政建设上,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是南宋的“中兴之主”。

很不幸,他遇到了秦桧,一个为了出人头地、为了高官厚禄什么都做得出来的人。包括卖国。

赵构上了秦桧的贼船。上船容易下船难,即使身为皇帝也控制不住秦桧的贼船。秦桧是不怕赵构的:堂堂大金代理人会怕懦弱的江南小朝廷?正如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言: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不足以赎者,正以其始则唱邪谋以误国,中则挟虏势以要君。

在赵构委托秦桧为对金和谈全权代表时,有女真贵族给秦桧撑腰,秦桧已经完全不怕赵构了。倒是赵构每天藏着一把刀,时刻提防着秦桧。金人在绍兴和议上要求南宋“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秦桧稳当终身宰相。

这时候估计赵构算是彻底明白上了秦桧的贼船了,但明白的太晚了。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即使是你皇帝赵构。

既然决定求和投降,接下来就要向主战派开刀。

首先收将领兵权,“中兴四将”之韩世忠、张俊、岳飞统统收回兵权。然后秦桧打算陷害韩世忠,无奈岳飞不肯落井下石,同时韩世忠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向高宗赵构呼救,终于免于灾祸。张俊这时和秦桧沆瀣一气,自然很嚣张。

下一个就是岳飞了。

一生戎马,尽忠报国。平定军贼流寇,镇压农民起义为南宋小朝廷稳定了动荡的政局;进而挥师北伐,收复失地,可谓殚精竭虑,尽心尽力。

在军纪混乱的时代,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深得人民爱戴;

在整个南宋偏安防守大局面下,岳家军能够孤军深入,赢得郾城、颍昌大捷,从而令金军闻风胆寒,从此流传出一句著名的评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尽忠报国还是精忠(尽忠却不能报国)(4)

永远的岳家军

在南宋所有的将领中,岳飞是唯一善于进攻的将领,也就是说若要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岳飞是唯一的人选。所以在绍兴和议(绍兴十二年,1142年)之时,女真贵族要求必须杀掉岳飞才能和谈。

赵构、秦桧照做了……

莫须有……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待续未完,大家关注的“迎回二帝说”、“功高震主说”、“干预立储说”等将在下一篇逐一介绍,欢迎阅读、指教!)

参考书目:

《岳飞传》 邓广铭 著;

《辽宋夏金史讲义》 邓广铭 著;

《岳飞新传》 王曾瑜 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