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

作者 万瑜

玉门关是古丝绸路上的重要关卡,它位置在历史上曾多次迁移。公元前104年,李广利将军率军首次征伐大宛失利后,残兵退到敦煌。汉武帝大怒之不允许一兵一卒退回玉门关。由此记载可推测,玉门关此时在敦煌以东。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1)

唐初僧人道宣曾经记载,大唐使印度有三条路,从凉州往西四百七十里至甘州,再走四百里到肃州,偏西北七十五公里处有故玉门关,关在两山之间。又往西不到四百里就到达瓜州,西南入碛(既今罗布泊)。唐时玉门关已东移至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故玉门关无疑应指唐代以前,即汉代所置的玉门关。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2)

文字记录的故玉门关在酒泉西偏北75里,瓜州(安西县锁阳城)东400里的位置,由以上距离和方位推断正是今甘肃嘉峪关的石关峡。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3)

石关峡长约10公里,宽百来米,南北两侧山体高耸,关在山间。峡内有路,是古代酒泉出塞的重要关口。石门峡中有水源,可以为国王行旅提供补给。石关峡也因此成为出塞的必经通道。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4)

明嘉峪关在石关峡东南6.5公里处。登顶远望正是石关峡所在。明嘉峪关与古玉门关扼守的是同一个峡口,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古玉门关的延续。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5)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90公里的小方盘城挖出一批汉简,声称这里就是玉门关。进入21世纪,当地文史工作者实地考查,确定了汉玉门关的具体地点。认为西汉玉门关于元鼎二年初置于嘉峪关市嘉峪山石关(既石门峡),东汉永平十八年西迁至小方盘城。汉玉门关(小方盘城)隶属于敦煌郡,管辖着东起仓亭燧西止盐泽(今罗布泊)的西部防线,它不仅仅是一条军事防御性质的长城,更承担着候望、邮驿、屯兵、屯田、仓储等一系列任务。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6)

我们映像中的长城是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其实在玉门关段也有非常完善的汉长城遗址。现存的17段汉长城遗址,是汉代河西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防御体系配置了2座城市和20座峰燧,这条防御线不仅具有军事防御的功能,在经济上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在西北地区屯田补给,自给自足,不但为长期屯兵提供条件,也很快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7)

汉玉门关(小方盘城)位于一个宽阔的谷地的边缘,它是长城沿线上一个明显的分界线。谷地最深的地方有很多小湖和盐沼,谷地两侧则是高达15米的悬崖,连着平坦的铺满砾石的高地。谷地向西蜿蜒而去,这里曾是党河的主河道,从这里与疏勒河汇合。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8)

当时的玉门关附近河流遍布,其东南是深深的沼泽,沼泽边上长满了芦苇,其西南是盐沼。在此设置的玉门关把守住了这个通往罗布泊的必经之路。其西北和东南都靠近沼泽,位置十分险要。附近的土丘作战局的两个山丘的成因和地貌特征都类似台地,台地顶部几乎和东西两侧的高地一样高,使这个要塞的战略位置更加有利。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9)

唐代玉门关迁到了双塔堡附近,《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中记载了,玄奖法师西行求经抵达瓜州晋昌城,往北走五十里有瓤妒河,在必经之路上有玉门关。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10)

《大唐西域记》也记录了:“玉门关有五烽,首蓓烽其一也。”该烽高达10米,十里外都能看到。烽下有泉水,今天泉水仍可供饮用。石板墩烽正是位于双塔堡西北10里出,与文献记载吻合。互为论证可以确定唐玉门关就在双塔堡附近。

石峡关长峪城穿越(从石门峡到双塔堡)(11)

隋唐玉门关遗迹如今已经被泡入双塔堡水库之中,水下还有关城残迹。石门峡长城在明代被重新修建过,在今天嘉峪关西北6.5公里处,叫悬壁长城,可供参观。汉玉门关(小方盘城)在敦煌市西北65公里处,可自驾前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