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新新生分组讨论什么问题(快快评招弟们)

招新新生分组讨论什么问题(快快评招弟们)(1)

“招弟”“迎娣”“来娣”“盼娣”“念娣”“梦弟”……当看到这些人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近日,因名叫“招弟”而感到自卑的女孩芃芃,在历经一套严格的流程后,终于在20岁改掉了名字。

和芃芃一样有类似坎坷经历的女孩有不少,有的上学时被班上同学欺凌和孤立,有的工作了被同事领导甚至顾客恶意打趣……当她们申请改名时,发现流程远比想象得困难。有的“四天改完”,有的申请两次还是“被拒”。

名字中含有“娣”“弟”,顾名思义,家人希望生个儿子以延续香火,其实质是“封建糟粕”在姓名上的反映。“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刻板印象,往往让她们“被贴标签”,这对她们来说是一种伤害。

为什么“招弟们”改名难?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更改自己姓名的权利,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什么样的名字属于违背公序良俗,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各方在理解上或多或少会出现偏差。比如有人则觉得“招弟”这个名字违反了公序良俗,而也有人觉得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在用,没什么问题。此外,各地出台的政策细则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更名理由和范围上有所差异。

“招弟们”改名难,怎么破?事实上,为了防止不法分子钻更名权“空子”以此逃避法律责任,我国各地对姓名的修改是严格对待的。从社会公共秩序管理的角度来看,严格地厘清审理流程,在情理之中,也是必要的。如今随着社会发展,除了“招弟”这类名字,一些网络新词和新梗也相继“推陈出新”,难免会有人名“中招”,如何破解类似“招弟们”改名难题,还需法律给出更多道德审视和法律旨意。

相关部门不妨在严审的法律框架内,适当扩充申报理由和范围,明确细则,建立“绿色通道”,让当事人摆脱困境,让户籍民警办事有据可依又不失温度。

现代快报 评论员 灵灵幺

(编辑 蒋文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