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

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种子植物•长蕊木兰。

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1)

长蕊木兰

Alcimandra cathcartii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毛茛目,木兰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生长于海拔1800-2700米的山林中,常与壳斗科、樟科树种混交成林,国内仅零星分布于云南、西藏。照片摄于高黎贡山。

长蕊木兰为常绿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80厘米,树干通直,树姿十分优美。每至5月,便到了它的花期,洁白的花朵单生于枝顶,被绿色的佛焰苞状苞片所包围,十分美丽。其形态介于木兰族与含笑族之间,雄蕊群超出雌蕊群之上,具雄蕊群柄,较老的木材中导管间纹孔梯状,具有对生痕迹等,因此有学者认为它是联系木兰族和含笑族的中间类群。

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2)

长蕊木兰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它是喜湿偏阳性树种,不耐干旱,因此分布区即便是在旱季也常常是多雾天气,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

有研究表明,长蕊木兰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种子传播限制、环境的不同、以及种内竞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然而因森林破坏严重,适生环境大幅度缩减,加之其天然更新能力极弱,长蕊木兰濒临灭绝。1986年9月23日,为了宣传保护木兰科的珍稀濒危植物,我国邮电部门专门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T111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全套3枚,其中第3枚就是长蕊木兰,面值70分,发行量为774.15万枚,也是三枚邮票中发行量最少的一枚。

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是研究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及起源的宝贵材料,因此备受中外学者所关注。根据已发行的化石资料推测,木兰科早期分化时间为白垩纪初期甚至更早,在我国西南形成后,向外辐射。

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3)

范毅,生态摄影师。连续4年获得国际花园摄影师年赛大奖,获2018首届中国生态摄影大赛野生动植物类一等奖。致力于拍摄中国西部尤其是云南境内的人文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之美。

统筹、文字整理::连惠玲

海报设计:郑弼尹

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4)

》》戳图进入专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