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挖掘旅游文化资源)

贺州新闻网(通讯员 杨志贵)4月6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朱东到平桂区沙田镇龙中村、马东村、马峰村等地调研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规划建设情况。

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挖掘旅游文化资源)(1)

朱东(右二)听取平桂区相关部门介绍旅游文化资源规划建设情况。

当天,朱东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以及平桂区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首先来到贺州市出土国家一级甲等文物——麒麟尊的龙中村开展调研。

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挖掘旅游文化资源)(2)

龙中村铜钟山岩洞出土的战国早期牺尊——青铜麒麟尊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贺州市博物馆提供)

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挖掘旅游文化资源)(3)

龙中村铜钟山东麓出土麒麟尊等文物的岩洞。

朱东详细了解龙中村麒麟尊等文物的出土情况,并实地查看了出土文物的岩洞、周边环境以及龙中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他叮嘱相关部门要保护好出土文物的岩洞以及古村落、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等,利用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建设魅力新农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带动群众致富。

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挖掘旅游文化资源)(4)

悬崖上的牛岩渡槽。

随后,朱东来到马东村和马峰村进行调研,了解马东村牛岩渡槽水利工程和马峰村五桂桥等文化遗迹。牛岩渡槽位于马东村牛岩寨白狗山,是一条悬挂在石山悬崖峭壁上的引水渠道,修建于1973年,采用种“牛腿”的方法将一条约500米长的混凝土水渠悬挂在半山腰,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作用,是贺州市群众的一项壮举和智慧的结晶。牛岩山附件的洞穴还发现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的石锛、石斧、石凿等石器和陶器。

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挖掘旅游文化资源)(5)

平桂区沙田镇马峰村五桂桥。

五桂桥是贺州市古代遗存下来建筑规模最大、气势最恢宏的石拱桥。因先前在桥西端栽种有五株桂花树而得名。五桂桥全长45米,高12米,宽4米,分三个桥拱,从基脚到桥顶、桥栏、护堤等整座石桥用方形和楔形的条石砌成,全桥没用任何泥浆填缝,历经近200年依然屹立在沙田河两岸,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当天,朱东实地调研了沙田河流域的龙中村、马东村和马峰村后,认为沙田河流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田园风光优美,希望当地政府部门好好利用这些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休闲生态养生为主题的慢生活带,使之成为贺州市乡村旅游新名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