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

《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孙传庭死,关以内无坚城矣”“传庭败死,贼遂入关,势以愈炽。存亡之际,所系岂不重哉!”

“传庭死,而明亡矣”这句话就是因此而来。

那么孙传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死亡真的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吗?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孙传庭,出生于1593年,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他是条硬汉,是明朝最后的将领。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1)

明熹宗朱由校时代孙传庭就已经入仕了,只是不满魏忠贤专权,没多久就弃官回乡了。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知道他是个嫉恶如仇、性情刚直的人。

崇祯时代,孙传庭终于得到了重用,得以一展胸中抱负。

一、建立秦军,剿灭陕北起义军,活捉闯王高迎祥

崇祯九年(即1636年),孙传庭担任陕西巡抚,他在陕西榆林组建、训练了一支军队,号为秦军。取这个名字,既是因为处于秦地,也是希望这支军队像真正的秦军一样骁勇善战无坚不摧吧。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2)

此时明朝已经走向末落,小冰河时期让明朝雪上加霜,各地民不聊生,人们纷纷说“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于是起义军四起,遍地狼烟。

高迎祥是其中的一支,他是陕西人,自崇祯元年就揭竿而起,崇祯三年进入山西境内,与另外的起义军首领王自用、王嘉胤等人汇合,组成三十六营,后来成为队伍之首,号称闯王,手下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将领。

崇祯九年,高迎祥、李自成等人攻下了庐州(今合肥),攻寿州(安徽寿县)时受挫,转攻密县、破登州,之后李自成与洪承畴在陕北大战,高迎祥则一路打到了汉中,准备由汉中而取西安。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3)

孙传庭看破了他的意图,率领秦军在子午谷的黑水峪设伏,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打败了起义军,活捉高迎祥送往京师处死,李自成继任闯王。

高迎祥绝不是只会打打杀杀的莽夫,他有武力也有谋略,和一般的农民起义家很不一样,讲究军纪军法,所以才能纵横西北七年,明朝视他为大敌。

孙传庭抓住他的消息传回北京时,崇祯简直不敢相信,直到人被押解到了京城才确信他是真被抓了!

这对于当时支离破碎的明朝,简直是一个奇迹!崇祯因而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他认为天不亡明朝,自己还能力挽狂澜。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4)

孙传庭立下这么大战功,崇祯因此而对他另眼相看吗?并没有。

说句题外话,如果最后打进北京的是高迎祥而不是李自成,崇祯还会自杀,但满清不一定能入关,只能说时也命也。

二、荡平陕西境内起义军

崇祯十年(即1637年),起义军马进忠等部再次打入陕西,进袭商州、洛南、蓝田等地。孙传庭率部与各路明军一起攻打起义军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镇天王等部,使关中以南地区趋于平定。

崇祯十一年(即1638年),孙传庭在杨家岭、黄龙山一带,捕杀过天星、混天星的起义军二千余人,打退了前来支援的马进忠、马光玉所率领的人马,之后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设伏,差点让李自成全军覆没,最后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5)

如果说李自成有个克星的话,那么孙传庭就是。

至此,陕西境内的起义军几乎都被镇压下去了。

三、含冤入狱,忠心不改

陕西虽平,边关未平。清军已攻入长城,崇祯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对两人的待遇大不相同。

孙传庭虽然立下大功,但他以前得罪过主和派的杨嗣昌及深受崇祯器重的宦官高起潜,这两人在崇祯面前中伤他,而崇祯本就有点疑神疑鬼的,遂令孙传庭为兵部右待郎兼右佥都御史,直接在京郊指挥各路援军,不用进京。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6)

对洪承畴则非常亲切,准他进殿面君,多方赏赐,命他为蓟辽总督——总觉得崇祯帝应该多看看眼科,他看人就没准过,赏识的这些人最后几乎都降了清。

一样的功臣,待遇却天差地别。孙传庭自然很生气,但更让他愤怒的还不是待遇问题,而是秦军的去留问题。

杨嗣昌认为秦军战力不错,应该用于守卫蓟辽之地,孙传庭则认为秦军是在秦地征召的,家小都在秦地(也就是陕西),应该回秦守卫地方,否则容易产生哗变。但杨嗣昌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孙传庭那个气啊,都气得耳聋了。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7)

这两种说法哪种更正确,我们已经无法去验证,因为没几年明朝就亡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孙传庭对明朝的一片忠心。

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朝廷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孙传庭欲一见崇祯,杨嗣昌百般阻挠,孙传庭一怒之下托病辞职。此时的崇祯最恨的就是大臣“要挟”自己,大怒之下将孙传庭贬为平民下了大狱。

崇祯关了孙传庭三年,这三年间朝廷镇压起义军时连遭败绩,李自成在河南得到了良好发展,拥兵十万。

说到这里,真的不得不叹一句崇祯帝自毁长城。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8)

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李自成第二次围攻开封,崇祯无人可用,只得放出孙传庭,君臣一番详谈之后命他率部驰援开封。

明明无罪却被关了三年,用到的时候才放出来。孙传庭是什么心情不得而知,反正他没二话,即刻出发。对明朝、对崇祯帝的忠心一如往昔。

四、失败的柿园之役

孙传庭支援开封的路上,朝廷得知李自成已经撤兵去追杀挖他家祖坟的汪乔年了,便命孙传庭改赴陕西,接替汪乔年出任三边总督。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9)

刚到陕西几个月,又得知李自成杀了汪乔年后再围开封,崇祯命孙传庭火速支援。可此时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士兵都是新招募的,还不会打仗呢。

孙传庭上疏:“兵新募,不堪用”,崇祯不听,命他赶紧去救开封。孙传庭只好带着新征的士兵开往河南,在郏县打了个小胜仗,但忽然天降大雨,明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无法追击起义军。

没多久起义军杀了回来,人数远远多于明军,孙传庭带兵狂奔回陕西,路上没有吃的,只好采摘没有成熟的青柿充饥,史上称为柿园之役。

这场战役无疑是失败的,但这不是孙传庭一个人的过错。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10)

五、先胜后败的汝州之战

孙传庭率部逃回陕西之后,到处招兵买马、发展生产、置办武器,明军实力得到显著增长。

他还发明了一种叫做“火车”的战车,上面装载火炮,车厢里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粮食,杀伤力很强,是那个时代的尖端设备。还组成了一个“火车营”,算是明军中的特种部队,由总兵白广恩统领。

此时崇祯对孙传庭很信任了,视他为救命,不,救“明”稻草,几个月后急令他进攻李自成。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11)

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八月,孙传庭在崇祯的催促之下带兵自陕西而出,汇合各路人马,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占领了洛阳,打下了汝州。

战局到此时还是有利于明军的,可是,接着就产生了一个杀敌之外的问题:补给跟不上了,这一方面是因为连下大雨,道路毁坏,粮草难运;另一方面是李自成断了明军的粮道。

士兵们饿着肚子淋着雨,心情浮躁,有哗变的风险。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得命令河南总兵陈永福留守军营,自己带陕西嫡系兵回去打通粮道。

这种安排无可厚非,可陈永福不乐意了,觉得自己是被留下的替死鬼,阵地也不守了,跟在陕西军后面跑,这一跑,明军可就彻底乱了。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12)

史书上记载是“前军移,后军乱”“永福斩之不能止”,那场面乱起来连陈永福自己都控制不了。

起义军趁机打来,白广恩的火车营先被打至溃散,影响了军心,接着骑兵败,战场形势瞬间发生巨变,最后死亡四万余人,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陈永福、白广恩等人投降。

至于孙传庭则是战死了,时年51岁。李自成对这个宿敌很看重,亲率十万大军围攻,据说一日之内追杀四百里地,插翅难飞。这一次不是他克李自成,是李自成克他。

崇祯多疑,竟以为孙传庭是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也可能是没心情也没必要了吧,毕竟此战一败,大明就真的是风雨飘摇无药可救了。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13)

其实此战之前,有大臣劝谏崇祯,说这是您的最后一副家当了,不可轻动啊!但崇祯从来不缺少破釜沉舟的勇气,只可惜他没有好运气。

1944年3月19日,李自成入紫禁城,崇祯帝煤山自缢。

崇祯朝有两场影响国运的战役,第一场是松锦之战,和清军打,明军输了,主帅洪承畴被俘降清;第二场就是汝州之战,和起义军打,明军也输了,主帅孙传庭战死沙场。

这两场战哪怕有一场胜利了,明朝都不至于在崇祯手上走到末路。但历史已成定局,后世的我们也只能当事后诸葛亮。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传庭死而明亡矣)(14)

【结语】

看完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孙传庭之死的确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因为他几乎是明朝最后一位又能打又忠心的将领了,他的死亡代表着明朝军事指挥体系的坍塌,此后纵然还有兵,也无将了。

但就算孙传庭还活着,也只是能延续明朝几年的时光罢了,毕竟外忧内患之下明朝底子已坏,不是一朝明君或忠臣能够挽回的,那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而明朝没有那个时间。

崇祯也好,孙传庭也好,在大明倒下的时候,他们都尽了自己最后的力量,只是螳臂当车,无法阻挡大势。

参考资料:《明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