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住持有老婆么(南海神庙游波罗)

作者 叶曙明

大沙地以东的黄木湾头,以前有一条古斗(兜)村。晋代裴渊的《广州记》写道:“广州东百里有村,号曰古斗,自此出海,溟渺无际。”后来古斗村发展成镇,就叫扶胥镇。这里是广州的出海口,也是东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的真正出发点;宋代的扶胥,其繁荣程度,已位居广州八大镇之首

婆罗门住持有老婆么(南海神庙游波罗)(1)

广州人可能会没听说过扶胥,但一定听说过南海神庙。唐代大文豪韩愈曾描述南海神庙的地理位置:“今在广州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黄木之湾。”由此可知,当年扶胥镇外,神庙门前,便是滔滔大海了。唐、宋两代,人们都习惯叫黄埔一带为“大海”,长堤一带为“小海”,所谓“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西庙是指文昌路的“南海神行祠”(今广州酒家附近),而东庙就是指黄埔的南海神庙了。

南宋年间,扶胥港外经常聚集着千艘百舶,排队入港,港口已容纳不下,很多船只能在港外下碇,每遇台风,便被吹得蓬飘桅断,船沉人亡。广州佥判邬大昕亲自到东江口一带勘察,决定在黄木湾至东州驿开凿一条五公里长的运河,为船只提供避风之所。因运河流经鹿步墟(今南岗镇鹿步村),邬大昕便把运河命名为“鹿步窖”,至今还留下一个“扶胥古运河遗址”。

婆罗门住持有老婆么(南海神庙游波罗)(2)

扶胥古埗牌坊

南海神庙坐落在庙头村。这条村建于隋朝,村民以张、岑二姓居多,张姓是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后裔,宋代从曲江迁来定居。当年这里是蓝天碧海的黄木湾,隋朝的海上贸易十分兴旺,隋文帝在594年(隋开皇十四年)下旨在南海边修建南海神庙,以保佑海不扬波,代代平安。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也是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史迹。南海神庙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庙宇宏伟深广。“海不扬波”石牌坊,古时是系舟之处,牌坊下就是码头。2005年底,考古人员在神庙的西南侧发现了一个古码头遗址,由南向北延伸至章丘岗。

商业在广州人的心理上,具有非凡意义。1992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南海神庙考察,确认这里就是古代海上丝路的始发地,庙前就是海上丝路航船出发的码头。从此,南海神庙被称作广州的“文化月亮”。

神庙为五进深的建筑,院落重重,层层深入,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仪门两侧有复廊,大殿前有东西两廊,均为清代以来重建的。隋、唐以降,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了45块珍贵碑刻,包括唐韩愈碑、宋开宝碑、明洪武碑等,所以神庙又有“南方碑林”之称

南海神庙供奉的南海之神,全称为“南海广利洪圣大王”。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加封,已变成“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了。相传农历二月十三日,是南海神诞日(俗称波罗诞),四乡八镇的乡民都来拜祭,官府也会派官员亲自到场主祭,仪式极之隆重。南海神庙周围本是荒芜之地,来上香祈祷的人多了,有些人干脆在附近结寮住下,以出售渔网篙橹为生,积久成市,一座庙带旺了一方土。唐代的扶胥,已是一个舳舻相接,四通辐辏的港口和集市了。

婆罗门住持有老婆么(南海神庙游波罗)(3)

香火鼎盛

南海神诞之所以被乡人叫做“波罗诞”,是有一个故事的。传说唐代从印度来了一批朝贡使者,在南海神庙这里登岸,其中有一个叫达奚司空的使者,在神庙两侧各种了一棵波罗树。后来这个达奚司空因贪看风景,竟误了上船,他的同伴都走光了,他却孤身一人流落异乡,不久郁郁而死。他的遭遇令当地乡人颇为感动,索性封他为南海神手下六侯之一的助利侯,让他也得以消受人间香火。从此南海神庙也称“波罗庙”。

古时的神祠庙宇建筑,都是几十年一小修,三四百年一大修。文革时南海神庙受到严重破坏,大殿毁圮无存。庙里遍地瓦砾,野草没膝,到处是牛粪、狗屎,凄凉颓败之至。1986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始对这座古庙进行大规模维修,历时五年,重建大殿,再塑金身,基本上恢复了明代的模样。

婆罗门住持有老婆么(南海神庙游波罗)(4)

浴日亭留下苏东坡的足迹

在南海神庙西侧有一山岗名章丘,茂树秀木,四面环绕,簇拥着那座“浴日亭”。南宋的王象之描述:“小丘屹立,亭冠其巅;前瞰大海,茫然无际。”每天清晨,一轮红日,在风腾波涌之间,喷薄而出,天地沐浴于万丈光华之中,熠熠生辉。这一壮丽美景,令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明末清初“岭南七子”之一的番禺诗人王邦畿写过一首扶胥观日出的诗:“眼前墨漆天地开。天地开,红日来。扶胥客,临高台。高台俯仰一万里,珠砂弹照半天紫。紫气潼潼大海中,乾坤人事尚冥蒙。吸得光华入肺腑,波间万尾金龙舞。”

达奚司空使者也是因为在这里看日出而误了船。宋、元两代的羊城八景,都有“扶胥浴日”一景。浴日亭内留有宋代诗人苏轼的诗碑和明代广东学者陈献章步东坡原韵题诗的石刻,全碑以茅龙笔草书,豪雄洒脱:“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阳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现在的浴日亭是1953年重建的;陈献章的诗碑在文革时已被砸毁,后来又重立一块。从浴日亭向南眺望,已不见大海,透过婆娑绿叶,只看见黄埔发电厂的烟囱,直刺青天。

婆罗门住持有老婆么(南海神庙游波罗)(5)

南海神庙内香烟缭绕

到了明代,朝廷实行禁海政策,海民禁止通番,禁止使用番货,甚至连出海捕鱼也属违法,寸板不准下海。这一禁,就禁了两百多年。海上贸易急速式微,扶胥镇也人气涣散,不复当年盛况了。加上明、清两代地理环境的变迁,海岸向南延伸扩张,南海神庙离海愈来愈远。再也听不到午夜隆隆的涛声;再也看不见“日出东方,海天尽赤”的美景矣。

广东向来没有庙会,只有神诞活动。从古到今,波罗诞就是广州最热闹的神诞之一,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波罗诞。民间有俗语云:“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听起来好像游波罗诞比娶老婆还重要。但也有人解释说是游过波罗就会找到老婆了,莫非波罗诞上有好多艳遇机会?后生仔们听了心郁郁。

2005年3月18日至22日,由市文化局与黄埔区政府在南海神庙联合举办首届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附近的村落,家家户户都提前杀鸡宰鸭,忙着包裹蒸粽。做波罗鸡的小贩,从两个月前就开始忙碌起来了。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节日的欢乐气氛。

婆罗门住持有老婆么(南海神庙游波罗)(6)

波罗诞好墟冚(陈莉 摄)

波罗诞的第一天,成千上万的市民和乡民都涌到南海神庙。熙熙攘攘,来往纷沓,红红翠翠,备尽纷繁华丽之观。广州地区近300人的民间表演艺术队伍作巡游表演,飘色、舞狮、舞鳌鱼、舞麒麟、舞鲤鱼,有如天女散花,七彩缤纷;还有龙舟说唱、卖鸡公榄。现场由广州市12个区县选送的五台民俗文化艺术节目,轮流登场。浦生乐社的《梦会太湖》,博得听众一片喝彩。

南海神庙经过2006年的大规模整修之后,如今每年都会举办庆祝波罗诞的活动。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我梦中的东山

春城三百七十桥(叶曙明)

应元书院与广州市第二中学

广州第一条中轴线在哪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