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

我是狼君,一个爱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十二年前的今天,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还有4天才结束,就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场盛世吸引的时候,一位老人去世了,这位老人就是华国锋,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今天是华老逝世十二周年纪念,谨以此文回顾华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纪念华老逝世十二周年

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1)

华国锋半身照

参加抗战斗日寇,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1921年2月16日,苏铸(华国锋原名)出生在山西交城的一个制革工人家庭。他的父亲苏庆惠因为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在苏铸6岁时就去世了,留下了苏铸的母亲和他们兄弟二人艰难度日,历经辛苦将苏铸兄弟二人养大。

虽然是贫苦家庭,苏铸的母亲却有着当时家庭妇女少有的远见,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让大儿子继承父业,赚钱补贴家用,然后节省下来的钱坚决送苏铸去读书。1935年4月,苏铸高小毕业后,考上了交城商业职业学校,这为华国锋日后的正常打下了基础。

1936年,早已经占领东北的日本越过长城,步步紧逼,苏铸与同学一起筹措资金支援绥远抗战,还印传单贴标语宣传抗日。1937年,交城陷落,目睹了日寇惨无人性的屠杀后,苏铸决心穿上军装保卫家乡。1938年6月,苏铸与几个同学一起,悄悄出城参加了交城牺盟会抗日游击队。

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2)

少年华国锋,此为华国锋入学时所摄

在抗日游击队期间,凭借在交城商业职业学校受过的军训,以及在日常工作战斗中的优良作风,很快苏铸便在游击队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同年被八路军选中参加120师的干部培训,成为了一名骨干干部,并在培训期间入党。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防止敌人报复自己的家人,苏铸取“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之义,为自己改名华国锋,此后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一生。

华国锋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了各种磨练,使得自己得以快速的成长,并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工作。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华国锋在交城先后组织创办夜校、抗日剧团等,宣传抗日理念,开展爱国教育,激发百姓的抗日热情。

除此华国锋还在交城组织了民兵武装、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和儿童团等抗日队伍,团结各个阶级的群众加入到对敌斗争中来。并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消灭了大量日伪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3)

南下途中的华国锋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担任交城县县委书记,积极发展地方生产建设,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解放战争当中。华国锋为支援前线战斗,为取得战斗的胜利和山西人民政权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军南下,建设湖南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明朗,中央决定派遣有充足工作经验和优秀工作能力的干部随军南下,主持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华国锋以其出色的工作能力被选入南下队伍,1949年初随大部队南下,到达湘阴后留了下来,开始了其在湖南长达27年工作生涯,直到1976年才不再担任湖南省的职务。

在基层工作时,华国锋非常注重农业发展,这不仅是他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更是因为在农业上的突出成绩,受到了毛主席的注意,这为他日后得以进入中央工作打下了基础。

华国锋重视农业生产,更重视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湖南主政期间,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其中很多时至今日还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其中就包括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诸多水利工程,对湖南农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4)

在韶山灌区建设工地上与工作人员讨论施工方案的华国锋

除此之外,华国锋还非常重视杂交水稻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刚刚起步没有两年,便赶上了特殊时期,困难重重。华国锋对袁隆平的研究非常重视并且大力支持,将袁隆平的研究项目划为湖南重点研究项目加以支持。调入中央工作后,主抓农业的华国锋依旧大力支持袁隆平的研究工作,可以说华国锋的支持,在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对农业发展党的重视,对于湖南的工业、交通、医疗卫生等产业,华国锋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到其主政结束,工业十分落后的湖南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湘黔等铁路相继开通,建立起了第一批农村卫生所,使整个湖南呈现出了一片崭新的面貌。

华国锋在湖南工作20余年,全心于湖南建设,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以身作则,常常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被毛主席评价为“讲老实话,是老实人”,深受三湘各族群众的爱戴。

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5)

1970年,在农村调研期间参加劳动的华国锋

把握历史转折,低调度过晚年

1971年1月,华国锋被调入中央工作,主要协助周总理处理农业等方面的工作。1972年,主持引进我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化肥设备,扩大对外引进规模,使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技术交流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华国锋接任并开展相关工作,在重大变故接二连三到来的1976年,华国锋的努力,使得在风雨飘摇的1976年中,中国得以安全的度过,迎来新的曙光。

1976年10月6日,在叶剑英、汪东兴等同志的支持下,华国锋果断采取行动,一举粉碎“四害”,牢牢把握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完成拨乱反正,恢复正常发展秩序的壮举,将中国带入了一片新的天地。

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6)

1976年10月24日,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人民的华国锋与叶剑英

在稳定全国局势之后,华国锋将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上来,着重恢复工农业的生产,向全社会发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号召。他多次强调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要千方百计的把经济搞上去,使得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在他的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重新走上正轨,在他的主导下,由邓小平主要负责,在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一场空前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重新开始塑造科学在社会的突出地位,迈开了走向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脚步。

我国的外交工作也在他的主持下取得新的进展,在他的带领下,领导人们纷纷走出国门,放眼看世界。他提倡“一定要学习国外的好经验,其中包括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科学管理经验,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7)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华国锋

从1980年9月开始,在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过度任务后,华国锋开始退出一线工作,隐居幕后。在退休生活中,华国锋十分低调,很少公开露面,生活节俭,将居住的小院子种满了蔬菜水果,过起了自己期望的田园生活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华国锋在北京因病逝世,依照华国锋的遗愿,他的骨灰被送往老家交城安葬。华国锋为人低调,不愿打扰家乡百姓,从1949年离开交城后,此后的将近60年,华国锋只回过三次老家。

这三次其中有两次是在退休之后,第三次回到家乡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华国锋深感如此劳民伤财,便不愿再回家乡,直到去世后,才再次踏上回家的路,这次他再也不走了,永远的留在自己深深眷恋的家乡。

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华国锋逝世十二周年纪念)(8)

照片为2011年11月3日,华国锋骨灰在山西交县卦山陵墓的安放仪式

本文章为狼君历史原创,表达仅为作者自己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文章的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支持狼君欢迎留言点赞转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