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

文||王官令仪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茶馆》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

《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一部三幕话剧,篇幅不长,却涵盖了三个时代里的近50位人物,成了我国话剧史上经典中的经典,至今已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出近1000场,反响十分强烈,是我国“看家戏”里的瑰宝。

清末民初,以北京老字号“裕泰茶馆”为背景,老舍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性善恶美丑轮番上演的时代画卷:卖女儿的老农,娶媳妇的太监,拐卖妇女的刘麻子,吃洋饭和搜捕革命志士的汉奸走狗,敲诈勒索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兵痞、特务,痛恨洋人的常四爷,一心想实业救国的秦仲义……

尽管茶馆里挂着大大的“莫谈国事”四字,但茶馆就是社会的缩影,三教九流汇聚在这里,他们开展的龌龊勾当,全是与个人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事,茶馆成了在风云激荡的年月里,秀人性下限的地方。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2)

带女儿乞讨的乡妇

一辈子兢兢业业,谁都讨好,不断与时俱进的茶馆老板王利发,最后也落得茶馆被霸占,他被赶出去的结局。普通民众的生活苦难和命运无常,在军阀混战的时代里,显得尤其悲凉。

1982年,由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话剧演员主演的《茶馆》上映,成了不可复制的经典,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等,至今豆瓣评分高达9.5分,很多网友说:“结尾当年看哭我。”

2010年由陈宝国等主演的《茶馆》同名电视剧,也有9.2的评分。

在电影《茶馆》结尾,三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在灯光渐渐暗下去的森冷的茶馆里,在凄凉、绝望中含着泪,叫着,笑着,撒纸钱祭奠自己,说出一番番痛彻心扉的感悟,让人不由觉得,所谓世态炎凉也不过如此吧!

在权和欲面前,人性到底能经受得起多大考验呢?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3)

从左至右:秦仲义,王利发,常四爷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4)

庞太监和康顺子:腐朽的清末,人性的善恶较量

康梁主导的维新运动失败了,谭嗣同等革命志士被杀,百姓生活依旧没有盼头和出路。

穷人吃不起饭,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可是有钱人呢?他们遛鸟斗蛐蛐抽大烟,对国家命运和百姓死活视而不见。

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于是两个大户人家各约起一帮打手,准备动刀子打架,打手二德子耀武扬威,混社会的杠把子黄胖子把两边打手约在茶馆调解。

茶馆里喝茶的老人不禁感叹:“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唉!”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穷得吃不起饭的老农康六,找到了说媒(倒卖妇女)的刘麻子,准备把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掉,刘麻子只出十两银子,一分钱不多给。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5)

康顺子

康六无比痛苦,他在乡下种地,被层层盘剥压榨,一家老小一天连一顿粥都喝不上了,但凡有一碗饭吃,“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可唯利是图的刘麻子,才不管你吃不吃得上饭,他要花最少的钱,做最划算的买卖。卖主他已找好了,是宫里有权有势的老太监庞总管。

把女儿卖给太监做媳妇,这是泯灭人性的做法,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社会,人性能值几个钱啊!在刘麻子看来,去给太监当老婆好处多多,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可是人生的造化!而且他也知道,在乡下,五斤白面就能换个孩子!

康六尽管痛苦,舍不得女儿,但在生存和活着面前,他低下了屈辱的头。女儿康顺子一万个不愿意,但她的命运早已由不得她做主。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6)

庞太监

庞总管是宫里当红的太监,又老又丑。因清政府刚刚镇压了维新运动,所以庞太监气焰冲天,他手下办案的走狗宋恩子和吴祥子,正在四处盯梢,抓维新人士。

就是在这样黑白颠倒的世界里,以庞太监为代表的权势阶层,作威作福,做着飞黄腾达的美梦,八旗子弟也在颓败淫糜的空气里等死,只有普通百姓,毫无尊严地活在垂死挣扎的边缘。

庞太监对发达起来的资本家财主秦仲义,嗤之以鼻,他只做着自己迎娶娇妻,享大富大贵的美梦。

刘麻子对康六只出十两银子,但转头就和庞太监要价二百两银子,还说乡下姑娘长得俊,“给您办事,比给我亲爸爸做事更尽心。”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7)

庞太监当然舍得花银子,他对年轻俊俏的康顺子很满意。可是当康顺子看见太监那张丑恶嘴脸后,直接吓晕了过去,她的一生,似乎就这么完了。

康顺子的一生还没完,清朝倒先完了。失了势的庞太监,被侄子们活活饿死。康顺子和儿子康大力(也是庞太监买来的)被庞家人赶了出来。

无处可去的康顺子,带着康大力来到了当年被卖身的茶馆。此时的茶馆,为了不被淘汰,一半卖茶,一半已经改造成了公寓,租给大学生们住。

好心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因正好缺人手,就收留了康顺子母子,康顺子在茶馆帮佣,一呆就是十多年,她勤劳能干,又富有正义感,儿子康大力在她影响下,成了一名八路军。

后来,庞太监家的一个侄子,要复辟帝制当皇上,成了“娘娘”的侄媳妇,来请(要挟)“婆母”康顺子回去当太后。对于这样的闹剧,康顺子义正言辞,把侄媳妇骂了回去。她不想再和庞家人,和旧时代旧制度为伍了。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8)

在《茶馆》里,康顺子的命运还算好的,还有很多带着孩子乞讨,卖儿卖女的人,遭遇更不如她。她在毫无人性的太监家里,并没有因为身处囹圄或受到摧残而自暴自弃,而是依然保留着善心和正义,这在衰朽而混战的年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这其中,以庞太监为代表的打手、旗人贵族、兵痞、人贩子及算命先生等,他们虽然一度权势熏天,作威作福,将人性恶展露无遗,但他们毕竟属于注定要灭亡的旧时代。

所谓邪不压正,以康顺子和康大力为代表的底层劳苦大众,尽管饱受欺凌,但有压迫就有反抗,他们所代表的善和正义,才是社会的希望。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9)

王利发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0)

常四爷和秦仲义:世事混乱,仁与义为何成笑话

常四爷和松二爷是满清旗人贵族,常提着鸟笼到《茶馆》遛鸟喝茶,但两人有明显不同。

松二爷为人懦弱,好吃懒做,颓败的贵族气息很浓,他代表了一大批混吃等死,不关心清朝国运的纨绔子弟,有他们这些“蛀虫”般的存在,就会滋养很多腐败和善于投机倒把的人。

可是,常四爷虽同是旗人,却很不同。他不摆架子,为人正直,痛恨洋人,且富有同情心,不仅关心百姓疾苦和国运,还能自食其力。

在茶馆喝茶时,一个乡村妇女拖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进来了,小姑娘头上插着根草标(卖子的标志),哭着喊饿,乡妇进来后,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在茶馆喝茶的资本家秦仲义,是茶馆的房东,对老板王利发说:“轰出去!”乡妇哀求着茶馆里的人,谁要她的孩子,二两银子就可以。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1)

常四爷和松二爷

常四爷看不下去,就要了两碗烂肉面,让店伙计带她们到门外吃去。王利发无奈地说:

“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你: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

对此,常四爷哀叹一声:“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秦仲义不屑地说:“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

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善是小善,他瞧不上这种给穷人施舍一碗饭的小恩小惠,他要开大工厂,用实业救国,那样才能救得了穷人,才能抵制外货,让国家富强。

实业救国固然重要,可若是离开了劳苦大众,离开了常四爷信守的小善和同情心,那么又怎会真正救得了穷人?到最后,推新实业的,不过是中饱私囊,富了自己,成了资本家后,免不了又会压榨更弱的底层民众。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2)

常四爷虽然没有秦仲义那样大的志向,但从他身上,我却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在《茶馆》里,因常四爷说话直,当差的打手二德子给他找茬,常四爷毫不客气地说: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仗势欺人,说:“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正因为有太多二德子这样欺软怕硬的人,不思报国,反而收拾压迫自己同胞,所以那时候才国将不国,受尽外辱。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3)

欺软怕硬的二德子动手要打常四爷

茶馆里有个马五爷,是信洋教、说洋话、吃洋饭的主,连县太爷都惧他三分,他只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就让二德子乖乖服了软,退了出去。

可是,常四爷就是不佩服吃洋饭的,也因此得罪了这位马五爷。

这档口,庞太监和刘麻子进行交易,庞太监的手下宋恩子和吴祥子,盯着茶馆里每一个人的举动,茶客们感觉事态不妙,一个个往外溜。

常四爷和松二爷也准备出去,不料常四爷却因说过“大清国要完”的话,被宋恩子和吴祥子不由分说,抓去坐了牢,“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锁上他!”除了松二爷,没人替他说好话求情。

其实,常四爷对大清是恨铁不成钢,希望它能富强起来,不受洋人欺负,他很爱国。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4)

走狗宋恩子和吴祥子抓了常四爷

常四爷坐了两年牢,出来后参加义和团,打洋人。清朝完后,他又自食其力,种菜当农民,可以在北洋政府手里,层层盘剥压榨,依然很难活下去,最后落得提着竹篮,卖花生米的境地。

松二爷就更惨了,堂堂满清贵族,在民国,因为无法自食其力,挨了饿,最后凄然死去,还是常四爷将他寒酸地埋葬了。

秦仲义倒是办了几个大工厂,可除了自己曾风光一时外,也没能救得了国,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的工厂成了逆产,被没收了。

在军阀混战的年月,民不聊生,很多人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去关心他人死活?常四爷是一个例外,他的结局虽然凄凉,但他身上流露出来的善心和仁义,才是凝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品质。

也许,在权贵和资本家眼里,常四爷富有同情心的仁和义是可笑的,可要是没有这种善,又哪来的民族觉醒和自立自强呢?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5)

《茶馆》里说鼠来宝的老人流落街头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6)

王利发和众走狗:都想与时俱进,善恶走向两端

在《茶馆》里,王利发是绝对的主角,话剧横跨清末、北洋政府和抗战60多年时间,将王利发经营裕泰茶馆的种种情形,铺排了出来,成了一个时代起落沉浮的缩影。

和常四爷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不同,也和财大业大志向大的秦仲义不同,王利发做了一辈子顺民。

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王利发从他父亲手里接过裕泰茶馆后,努力经营,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该贿赂的他贿赂,要改良时他改良,想尽了办法,只为活下去,可活得太苦太难,最后茶馆还被人霸占了去。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7)

年富力强时的王利发

在晚清时候,是王利发茶馆最风光的时候,那时像松二爷这样的旗人,像庞太监这样在宫里当差的,以及像秦仲义这样新兴的资本家很多,没落的封建贵族和纨绔子弟们也都闲得慌,所以泡茶馆就成了每日的消遣。

面对茶馆里的三教九流,王利发并不去管什么善与恶,他一块“莫谈国事”的牌子,就把自己高高挂起,置身于世外,成了事不关己的个人主义者。

面对混得不如意的算命先生唐铁嘴,王利发也经常送他免费的茶喝,并打趣说:“你要是戒不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面对骂洋人,给乞丐村妇和小姑娘送面吃的常四爷,王利发也劝解两句,让不要多管闲事,以免惹祸上身。

可是,到了帝国列强横行、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他的茶馆经营不下去了。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8)

王利发想到要改良,把茶馆后面的一半改成了公寓。还没开张,就有兵痞走狗们来敲诈了。

巡警到茶馆,要王利发出八十斤大饼,说是上面打仗,摊派下来的任务,赶中午交清。王利发没辙,给巡警塞了些钱打发。

巡警还没走,几个大兵走进来,一张口就直接要钱,王利发给了钞票不行,还要现大洋!这直接就是明火执仗的抢劫啊,临了还顺走茶桌上的两块新桌布。

曾经庞总管的手下宋恩子和吴祥子,“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仗着有军阀背后的洋人撑腰,宋恩子和吴祥子到处敲诈勒索。他们来到茶馆,说是要抓进步学生,王利发起誓住在茶馆公寓里的学生,都没问题。

可是,这两位倒好,也不去调查,直接开口谈钱,说以后每月给他俩一定好处费,就放过茶馆,至于多少,王掌柜是明白人。王利发虽然痛恨,也无可奈何,只得花钱消灾。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19)

在乱世,反而是算命的唐铁嘴发达起来,他直言:“我感谢这年月……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就是这世道,百姓的生活怎么可能会好!转眼到了抗战胜利后,世道并没有好一些,国军特务和美国大兵横行霸道。

打手二德子的儿子小二德子,继承父业,以打进步女学生和教员(怀疑是共党)挣钱,打一个人五毛钱,轻轻松松挣十几个大洋。

唐铁嘴的儿子小唐铁嘴,也傍上了复辟闹剧中的“娘娘”庞四奶奶,被封为了天师,在王利发跟前耀武扬威。

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则抱上了国民政府沈处长的大腿,勾结一起准备“改造”(霸占)茶馆。小刘麻子打算搞一个托拉斯公司,把大江南北的姑娘们集中起来,哪里有需要就送到哪里,说白了和他父亲人贩子的性质是一样的。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20)

小二德子和王利发儿子王大栓

王利发的茶馆实在经营不下去了,准备继续改良,想找个女招待,正中了小刘麻子下怀,他派了个漂亮女招待丁宝到茶馆打前站。

丁宝是个善良的姑娘,她偷偷告诉王利发,小刘麻子打着改造茶馆的幌子,实际是要霸占茶馆。

原来,小刘麻子早就盘算好了,他要以卖茶为幌子,把茶馆打造成一个收集情报的据点,监视三教九流,并且增设舞场,布置房间,作为沈处长娱乐消遣的私人俱乐部。至于王利发,给他个看门的活干就已经不错了。

王利发一辈子低眉顺眼做好人,苦心经营茶馆,临了却被一帮权贵们的走狗咬来咬去,夺去了他的活路。不堪受辱的他,上吊自杀了。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21)

小丁宝和王利发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22)

结语:时代造就的恶泯灭不了人性残存的善

《茶馆》是一出悲剧。在那个腐朽和战乱的年月,人性沦丧,各谋其利,权贵、走狗和洋人的欺凌压榨,让贫者愈贫,底层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很多人的命运早已被时代注定。

在一个是非和黑白颠倒的时代,像王利发这样个人主义的奋斗和努力,是毫无意义和结果的。如果受压迫的工农阶层不能团结一致,奋起反抗,那么注定会被不断膨胀的恶势力所吞噬。

当然,在大恶之中,也有小善。《茶馆》中的康顺子、康大力,以及常四爷和王利发等少数几个人,他们身上没有泯灭的人性和善良,是时代悲剧中的曙光和希望。

康顺子在很小的年纪就被卖身给太监当媳妇,但她没有沉沦,也不与权贵和恶人同流合污,而是保持善良刚强,培养儿子康大力成了八路军,最后不愿连累茶馆掌柜王利发,追随儿子而去。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23)

老年王利发

这其中,王利发的微小变化,最为可贵。一开始,他是一个本分但万事不关己的小商人,他想靠自己的努力撑起一片天地。可是,权贵势利的层层盘剥压榨,让他渐渐灰了心,失去了希望。

康顺子住到王利发的茶馆后,他的集体意识才被唤醒,他掩护当八路的康大力,最后时刻还让自己的儿子王大栓和孙女王小花,也跟着康顺子去追随八路军,直到此时他才明白,要想好好活下去,靠个人力量是不行的,劳苦大众必须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在茶馆被霸占前的最后时刻,已经七八十岁的三个老友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聚在一起,感慨世事,无比凄凉。

秦仲义对王利发说:

“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我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这当然是反话,但在那个好人活不下去,恶人坐享其成的年代,这话是那么写实而讽刺!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24)

常四爷呢,一辈子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事,却一事无成,七十多岁了,只落得个卖花生米!“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常四爷的一句话,瞬间让人泪崩,是啊,国家强了百姓才能活得有尊严,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需要所有同胞都觉醒起来,团结一心,共御外辱。

常四爷在外卖花生米时,遇到出殡的,就为自己捡点纸钱,以免死后连烧纸的人都没有。“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现在很多人爱祭奠青春。可真正需要祭奠和铭记的,是那段不堪的历史和岁月啊!看着影片里三个老人缩在阴影里的身影,泪再次流了下来。所幸,如今的时代,不负过往的苦难。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25)

你如何看待《茶馆》里王利发的遭遇,欢迎留言讨论。


茶馆这部电视剧讲个什么道理(豆瓣9.5分的茶馆)(26)

想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王官令仪话文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