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蛙的蜥蜴(像鸟的蜥蜴)

似鸟龙的英文翻译为“像鸟的蜥蜴”,它们与现代的鸵鸟等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有着惊人的相似。尽管它们和鸵鸟没有紧密的联系,甚至连远亲都算不上,但是似鸟龙有着与之相似的身体结构,长着用于奔跑的长腿,S曲线形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似鸟龙通常还有着无齿的喙。似鸟龙是跑得最快的恐龙之一,经估算它们跑得最快的时候大约有50-80公里每小时的奔跑速度。它们有着长而纤细的手臂,有三根刀状的爪用于防御捕食者或者抓猎物。

像蛙的蜥蜴(像鸟的蜥蜴)(1)

似鸟龙家族的重要成员们

似鸟龙下目又细分为三个亚组:似鸟身女妖龙科、恐手龙科和似鸟龙科。似鹈鹕龙生存在白垩纪早期的西班牙,是目前最古老和最基本的似鸟龙。我们找到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样本,包含着前半部分的骨架,但没有退。似鹈鹕龙很小,大约只有1.8-2.5米长。它的头骨长而低,颌部生长着大量的牙齿—尤其是考虑到这一支的兽脚亚目恐龙均无牙。令人吃惊的是,似鹈鹕龙有220颗牙齿,其中一半以上紧密地排列在下颚的最前方骨骼上。前颌骨和上颌骨只有嘴的前部有牙齿,其余部分是由牙骨脊上的咬合面代替的。这是非常不寻常的,因为最原始的基础似鸟龙,似鸟身女妖龙发现在白垩纪早期的蒙古地区,相比于前者,它们的牙齿少得多,只有10~11牙齿,神州龙也是同一时期在中国发现的,但是它们只有7~8颗牙齿。

像蛙的蜥蜴(像鸟的蜥蜴)(2)

似鸟身女妖龙科

种类进化与牙齿融合

似将龙、似鸟身女妖龙和神州龙更像后来的似鸟龙的缩小版。因为它们是从有牙齿的早期猎食恐龙进化而来,似鸟龙没有牙齿的最终形态是通过牙齿的逐渐减少形成的。1984年发现的似鸟身女妖龙也强烈印证了这一观点。似鹈鹕龙生存时间早于似鸟身女妖龙,却不同于这一观点。似鹈鹕龙是1994年由西班牙古生物学家B.P.佩雷斯·莫瑞诺和他的同事们命名的,因为似鹈鹕龙的发现他们不得不改变之前对似鸟龙类已有的认知。佩雷斯·莫瑞诺认为紧密排列的牙齿经过世世代代的进化不断融合,形成了一个能够切割和撕裂猎物表皮的无齿的喙。似鸟身女妖龙河神州龙可能是这一进化过程中间的代表,已经逐渐适应了牙齿融合的情况。

像蛙的蜥蜴(像鸟的蜥蜴)(3)

恐手龙之谜

恐手龙科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种群。恐手龙生活在晚期白垩纪的蒙古,这种鲁脚亚目恐龙目前唯一的标本有着约2.5米长的强壮的前肢,约25厘米长的爪,和一些骨和推骨的片段。这样的前肢符合似鸟龙类的前肢特征。如果它的确是似鸟龙类恐龙、那这只动物可能有8-11米长。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发现,因为目前似鸟龙大家族里绝大多数成员的体型都不是很大,只有2-3米长。不过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恐手龙样本,因此也无法断定它们的形态与体型。

像蛙的蜥蜴(像鸟的蜥蜴)(4)

人类最了解的似鸟龙科成员——似鸡龙和似鸵龙

似鸟龙科中有着最著名的似鸟龙。似鸟龙科恐龙均是在北半球发现的,生活在亚洲和北美洲西部。似鸟龙科中被研究最为透彻的是似鸡龙,它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蒙古。除此之外人类对于似驼龙也有相当多的研究。似鸡龙在1972年由蒙古古生物学家仁青巴思钵、波兰古生物学家欧斯・莫斯卡和罗尼・维茨命名。我们对它的认识来自于几个少年到成年的标本。已知最大的似鸡龙标本有4-6米长,有非常适合奔跑的腿和能够控制平衡的长尾巴。它的头骨很长,眼晴很大,长着没有牙齿的鸭嘴形的喙。

像蛙的蜥蜴(像鸟的蜥蜴)(5)

似驼龙则在1914年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亨利菲尔费尔德奥斯本首次描述。似驼龙是第一个被完整了解的似鸟龙类。经测量约长3-4米长。有着似鸟龙类共有的前肢细长、小而像驼鸟的头部。

因为似鸟龙的喙没有牙齿,所以对于它们吃什么这个问题,有了很多的猜测。早在1917年,奥斯本就认为似鸟龙可能食用植物柔软的幼苗和叶芽。在似鸟龙标本体内发现的胃石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因为一些草食性恐龙利用胃石帮助粉碎坚硬的植物。这就不排除似鸟龙也食用小型脊椎动物比如蜥蜴、小型鸟类以及昆虫。因此,似鸟龙下目代表着停脚亚目恐龙进化树的分支,可能是杂食性动物。在最近发现的两组似鸟龙的喙软组织结构表明,一些似鸟龙用喙从河流和湖泊的水中滤出食物颗粒。虽然大部分似鸟龙都带有羽毛,不过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它们和现生鸟类有比较紧密的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