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大臣排名(康熙帝师魏承谟)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一开场,帝师魏承谟就因皇子爱新觉罗·玄烨迟到,而责打自己的儿子魏东亭,令观众对玄烨读书的刻苦和魏承谟的机智点赞。

魏承谟承担的不仅是教育玄烨,他还参与了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临终前的安排,草拟了顺治帝的诏书,并在玄烨登基为康熙帝后,与权臣瓜尔佳·鳌拜针锋相对。

康熙帝大臣排名(康熙帝师魏承谟)(1)

翻遍史书,我们也找不到魏承谟这个人,但细细查阅清史档案,悦史君却从顺治康熙之交的多位大臣身上,看到了魏承谟的影子。

第一,福建总督、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范承谟

范承谟跟魏承谟的字面相似度最高,只是姓不一样,他是大学士范文程的第二个儿子,范家跟清朝皇室渊源颇深,范承谟不仅当过侍卫,中进士后还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接着又慢慢升到了秘书院学士。

秘书院学士跟皇帝打交道的机会很多,范承谟作为开国功臣之子,顺治帝对他很器重,自然也有可能为幼年的康熙帝授课。

康熙年间范承谟先后出任浙江巡抚、福建总督,但在三藩之乱过程中,他被靖南王耿精忠囚禁致死。

第二,江宁织造曹玺

曹玺是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表面上看他跟魏承谟没有任何关联,但他们之间的蛛丝马迹很多:曹玺是正白旗包衣人,也就是清朝贵族的奴隶,自然可以自称“奴才”,魏承谟父子也自称“奴才”,可见身份也比较特殊;曹玺的妻子孙氏是康熙帝的保姆,魏承谟的妻子也一样;曹玺的儿子曹寅字栋亭,魏承谟的儿子叫魏东亭,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个曹魏,“栋”和“东”无论读音还是字形相差不大。

但是,曹玺和魏承谟的关系也就以上蛛丝马迹,具体生平跟魏承谟没有什么关联,他不是帝师,而是出身军功世家,在北方平叛立功后,被康熙帝派往南方享福,也为曹氏家族的兴旺奠定了基础。

第三,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熙

在《康熙王朝》中,顺治帝的遗诏是魏承谟草拟的,而在历史上,这个人是时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王熙。

康熙帝大臣排名(康熙帝师魏承谟)(2)

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王熙考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右春坊谕德、日讲官、弘文院学士等,这是为顺治帝上课,之后就是给顺治帝写遗诏。

康熙帝即位后,王熙累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太傅等职务,直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去世。

第四,兵部尚书、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朱昌祚

朱昌祚跟魏承谟好像也没什么关联,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反对权臣鳌拜肆无忌惮地圈地。

朱昌祚少年时被清军俘虏,被编入汉军镶白旗,任职宗人府启心郎,清兵入关后,先后担任工部侍郎、浙江巡抚等职务。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时任兵部尚书、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的朱昌祚,对鳌拜圈地之举非常不满,上奏弹劾,结果被鳌拜反咬一口,以绞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五,康熙帝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

陈廷敬的一生跟魏承谟交集非常少,但他是康熙帝真正的帝师,大半辈子都在给康熙帝上课。

康熙帝大臣排名(康熙帝师魏承谟)(3)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廷敬考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

康熙帝即位后,陈廷敬被任命为起居注日讲官,又担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学士、日值弘德殿讲经等职务,都是直接给康熙帝上课。

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陈廷敬转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裁官等职务,康熙帝对他一直信任有加。

陈廷敬过世后,在山西老家留下了一片大宅子,就是现在著名的国家级5A级景区皇城相府。

陈廷敬确实是位极人臣,但他的故居怎么就敢称“皇城”呢?

当然是得益于康熙帝,康熙帝对老师陈廷敬很看中,曾两次到陈廷敬的老家居住,也就被称为“皇城”。

魏承谟是一个小说人物,但他的生平和故事不是二月河老师凭空捏造,五个侧面对应五位大臣,这才是《康熙王朝》这部小说和电视剧给我们的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