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古诗)

1《所见》清·袁枚(日积月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古诗)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上的古诗

1《所见》清·袁枚(日积月累)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此诗描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诗人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2《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于:比

译文:一条弯弯的石头小路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山行》描写了深秋时节的山中景致,表达了作者对枫叶、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代表景物:寒山、石径、枫林、霜叶。

先写景后抒情。霜叶与二月花对比。 3《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尽:达到极端。这里指凋谢。

无:没有

擎雨盖:擎,举,向上托。在这里指荷叶。

残:残败;枯萎。

犹:还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斗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殷切嘱咐和勉励。

先写景后议论。荷尽、菊残与橙黄、橘绿对比

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梧:梧桐树

知:知道,明了。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小孩子在拨弄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描写,抒发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代表景物:梧叶、寒声、秋风、促织。

场景切换:由梧叶、秋风转入儿童灯下挑促织,前后对比。

表达情感:羁旅(长久在他乡作客,指在外作客的人),思乡。

5《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表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今安微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至:到。此:这里。回:回旋,回转。因为东西梁山夹峙在长江两岸,江水流经这里打回旋。

相:交互,动作由双方来。

孤帆: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

一片:这里为一条,一叶。用来表示小舟的数量。

译文: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景物特点:碧水、青山、白帆、红日融为一体。

写法特点:景物描写与联想紧密结合。

观察角度:立在舟上,顺流而下,望景物由过及近。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空蒙:迷落茫缥缈的样子

亦:也奇:奇妙

欲: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淡妆浓抹:抹:妆饰。抹:涂抹。淡素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

相宜:适宜

译文: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装饰,还是盛装打扮,都神韵独特。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景物特点:晴天碧波荡漾,雨天云雾迷蒙。

写法特点:前两句运用对比写景,后两句既照应前两句,又巧妙运用了比喻。

观察角度由景联想到人。

7《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和谐。潭面:指湖面

磨:指打磨,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作的,镜子表面需要经过打磨。

遥:指很远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让读者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从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山色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景物特点:湖平如镜,水月交融,君山青翠。

写法特点:将巧妙的描写、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结合在一起。

观察角度从“望”着眼,先近看,再遥望。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启程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山。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9《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罗裙: 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 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 指荷花。

乱入: 杂入、混入。

看不见: 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 听到歌声。

始觉: 才知道。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