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

“邑人电影院”复活之躯,欢迎新老朋友们的关注!

坚持原创,不忘初心。

按:奥斯卡大幕终于揭开了!更多有关奥斯卡主题的影片本站陆续发出。今天先发一个大招,来一篇一名初中生写作的奥斯卡提名作品的文章。本站曾发表过一名高中生写的影评。今天,年龄更下一层,这位初中的孩子写作的文章,让人动容。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他!

本文作者:Jack Skywalker。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初中生。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

引言:奇缘的前事

2016年7月底暑假在新疆旅游时,无意当中用妈妈的手机在网易新闻上看到了关于电影《海洋奇缘》的新闻——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海洋奇缘》。 当时我还在想:“之前不是有一个叫《冰雪奇缘》的电影吗?这次为什么是海洋?”想着想着,我对这个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于是,我跟《海洋奇缘》结下了不解之缘。

至于我为什么会对《海洋奇缘》产生很大的好奇心,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因为电影的海报很好看,也不是因为电影的人物或剧情很吸引我,而是跟我之前看了电影《冰雪奇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冰雪奇缘》的事情我会在下一小节中详细地叙述出来。)在新疆旅游回家后,我在家里用电脑在网上搜索了这部电影,把电影的剧情简介、人物和一些只要我能在网上搜索到的关于《海洋奇缘》的信息,全部都看了一遍。但由于电影最早也要等到11月份才能上映,距离那个时候足足有四个月之久,我只能慢慢地等。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

八月份我并没有太多地关注此电影,我主要是从九月初才开始关注的,因为从那时起电影的相关新闻开始多了起来,并且大概是在九月中旬左右,网上发表了第一张《海洋奇缘》的正式海报(如下图),我当时就把它从网上复制了下来。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

进入了10月份以后,我对电影的关注开始越来越频繁。随着上映日期的临近,关于电影的越来越多的新闻和信息也不断地曝光。我在晚上睡觉竟然还在算“倒计时”,结果有时候因为太过于兴奋而导致很晚才睡着觉。大概是在上映的前两周一个晚上,我睡觉时做梦都梦见了《海洋奇缘》:我梦见在大海上浪特别大的一个夜晚,莫阿娜(电影的女主角)正带着我一起在海上驾驶着帆船冲浪(别笑),还带我探索了一些海岛上的洞穴。这些我梦见的情景其实全部都是电影中的情景,可能是因为我看了很多次预告片。

11月初,也就是最后的20天,这20天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打开电脑关注一下《海洋奇缘》的最新新闻,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学时也不例外。除了关注新闻(比如说电影的发布会)以外,我还把电影上映之前最新发布的主题曲、插曲、主题曲MV等全都看和听了一遍。所以我在看电影之前就已经把主题曲的旋律记得一清二楚,其他插曲的旋律我大概也记得一点点,所以看电影时我还能跟着电影中的插曲一起哼着旋律。

最兴奋的一天晚上是11月24日晚,也就是电影上映的头一天晚上,因为我看到了一些令我激动的最新消息:《海洋奇缘》的票房“爆棚”。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来时我连眼睛都还没完全睁开,刚穿好衣服就打开昨晚没有关机的电脑,在网上迅速地看了一眼《海洋奇缘》的上映情况。11月26日上午,妈妈买好了晚上的电影票,晚上8点40分开始。看的过程中也特别专心。

那一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4)

第二节:我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历史”

说到关于我的“迪士尼动画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冰雪奇缘》。对我来说,没有《冰雪奇缘》的基础,就没有《海洋奇缘》的巨大成功。

我清楚地记得,我是在2016年7月4日上午10点多钟开始看《冰雪奇缘》的。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我看完《冰雪奇缘》之后的三天,发生了一件大事。我先在这里说说《冰雪奇缘》之前的事,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

我第一次认识《冰雪奇缘》时大概是在2014年的10月份左右,具体日期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我是因为《let it go》这首歌才认识《冰雪奇缘》的。当时我有一个习惯,在车上时喜欢借用妈妈的手机去听一些音乐。就是这样,我认识了《let it go》,从而知道了《冰雪奇缘》。

但是,我却因为一个原因没有看成《冰雪奇缘》,那就是因为我在那时候对许多动画,包括动画片和动画电影都有偏见:“我认为任何动画都只适合小孩子看,不适合大人们看,因为动画十分幼稚和低级。”于是我开始限制自己,不让自己看任何动画,连关于它们的歌曲也不能听,因为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些就是我当时的想法。结果,在当时有很多动画电影都被自我禁止了,这个现象大概是从2014年8月份开始的。被我禁止的动画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冰雪奇缘》。至于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动画”的思想,是有原因的,但是在这里我不想说。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5)

有时候我不仅禁止自己,还会去暗暗嘲笑那些喜欢看动画的人,说它们幼稚或者不成熟。《冰雪奇缘》在当时算是一部被我嘲笑的很厉害的动画,我曾经指着它的海报在那里笑个不停,它的主题曲《let it go》也被我列为“禁曲”,不能让我听到这首歌。现在看来,我觉得当时的自己才是那个该被人嘲笑的人,那个真正幼稚的人,不懂得欣赏的人。

这一段动画与我隔绝的日子里被我称作“动画大革命”或者“反动画时期”。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9月28日才彻底结束,因为我在那一天下午看了“动画大革命”时期之后的第一部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我是在别人的推荐下才想起去看的。在看之前我还有些犹豫,但在看完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动画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不好,于是我从那开始不再反对动画。很遗憾的是,它没能激起我对动画电影的兴趣,只是改变了我对动画的观念。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6)

后来听说电影《疯狂动物城》上映了,但由于我当时对动画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没有去关注。直到我听说《疯狂动物城》特别火的时候,我才去选择去观看。看完后,我觉得《疯狂动物城》比之前看的电影都要好一些,因为它暗藏的隐喻太多了,浅的有“励志”方面的,深的有“国家政治”方面的。但遗憾的是,它还是没有激起我对动画的兴趣,只是觉得很不错,值得一看而已,并没有做太多关于电影的思考。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7)

终于等到我看《冰雪奇缘》的那一天,那已经是在我小学毕业之后了。那天上午我刚看完时还没有特别大的反应,“冰毒”(我把看完《冰雪奇缘》之后为这部电影着迷的事情,称作“中冰毒”)是在看完后大概三四天以后的一天中午“爆发”的。现在让我们回到前面我所说的一件大事,“冰毒”刚开始爆发时我记得当时我仿佛真的像中毒一样,整天想着电影里面的剧情、角色还有各种关于它的收藏品。但冰毒的最高峰时期主要还是今年七月份八月份左右。

我中毒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电影里面的一个女主角:艾莎(Elsa),因为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她是我在《冰雪奇缘》中最喜欢的角色。我喜欢她的原因也有很多,喜欢她的冰雪魔法,喜欢她的美丽的外表还有她的性格。在这里我透露一个秘密,请不要到处乱说:我曾经跟她有过长达整整四个月的热恋,这段“爱情”持续到我看《海洋奇缘》之前才结束。我说的爱恋其实也只是一直在心里想着她而已,不过她确实长得挺美的。她在这段时间内也给了我不少的精神鼓励,其中包括我偶尔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8)

现在看来,虽然“中冰毒”也浪费了我的一些时间,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网上看关于《冰雪奇缘》的帖子和影评了。但我并不后悔。

就是在《冰雪奇缘》之后,我还开始关注和了解迪士尼动画电影,对迪士尼的一个系列角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她们是------迪士尼公主,而且我只对公主们感兴趣,迪士尼的其他角色像米老鼠唐老鸭这些的我都不感兴趣。目前官方正式的迪士尼公主一共有13位,《冰雪奇缘》的两位女主角艾莎和安娜也是其中之一。不仅我当时喜欢她们的角色本身,对她们的相关商品也比较喜欢,结果到网上一查,才发现原来“迪士尼公主系列”全部都是女生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女孩用的。我那时候即将满14岁,都这么大的一个男孩子会去喜欢女生系列,这是怎么回事?我并没有想太多,觉得这无所谓,喜欢就喜欢吧。不要觉得这很好笑,它代表了我的童真-------一颗童心未泯的心,这说明了我的童心还未散去,正是迪士尼动画电影让我找回了童心。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9)

此后,只要迪士尼上映了新的动画电影(真人版的电影不算)我可能都会去电影院观看。但这一次《海洋奇缘》的情况还比较特殊:《海洋奇缘》不仅是迪士尼的最新电影,迪士尼的第56部动画长片,电影的女主角莫阿娜还竟然是迪士尼的第14位官方正式公主,这也是《海洋奇缘》在上映两个月前就让我备受期待的原因。出于我对迪士尼公主的热情,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关于迪士尼公主的所有电影都看一遍,只看13位公主的电影,连它们的续集也要看一遍,非正式公主的电影就不看,只是去了解一下。

这个决定是在九月初做出的,第一部看的公主电影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那一天是9月30日晚上,直到我最后一部公主电影《公主与青蛙》在11月18日看完。我统计了一下,这差不多快两个月里面周末一共看了18部公主电影,还不算上周末时间看的其他电影,看电影最多的一周里三天就看完了5部!它们花去了我周末学习的大量时间,还占用了周末大部分的娱乐时间,结果导致我这学期的第二阶段考试成绩惨败,不过我并不后悔。我看的18部公主电影是(包括续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仙履奇缘》、《仙履奇缘2:美梦成真》、《仙履奇缘3:时间魔法》、《睡美人》、《小美人鱼》、《小美人鱼2:回归大海》、《小美人鱼3:爱丽儿的起源》、《美女与野兽》、《美女与野兽2:贝儿的心愿》、《阿拉丁》、《阿拉丁2:贾方复仇记》、《阿拉丁3:阿拉丁与大盗国王》、《风中奇缘》、《风中奇缘2:伦敦之旅》、《花木兰》、《花木兰2》和《公主与青蛙》。有一个小小的遗憾,由于网上没有下载的资源,我没能看成电影《美女与野兽3:贝儿的幸福生活》,因为我一般都习惯于下载电影,很少在网上在线看。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0)

当所有公主电影都全看完之后,我又迅速利用周末时间了解了迪士尼公主的其他相关信息,然后就是做好准备,准备好迎接11月26日晚《海洋奇缘》的到来。讲了这么多,一定有不少人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讲《海洋奇缘》的故事呢?别着急,前面的第一章只是一个前奏,It just a beginning,高潮都在后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奇缘》这个奇妙的世界!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1)

第二章:《海洋奇缘》电影大分析

第一节:剧情介绍

(按:微信单篇只能容纳2W字,这一节与下两节的原文就删掉了。)

第二节:电影的整体评价与介绍

(略。)

第三节:电影人物介绍与评价

(略。)

第四节:对我最具影响力的哲理----我的感悟

这一章节里我有许多关于这个电影的道理、哲理和各式各样的感悟要讲,甚至我都有些不知道该从哪里讲起,因为我要讲的太多了。在写这一章之前,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思考我的各种感悟,连晚上睡觉时也在想。我认为在这个章节里面可能应该再细分几个小节。

下面就开始讲,我会选择一个主题来切入文章。

整个电影都是以冒险、励志、自我、成长等为主题。前面我已经在剧情简介那一部分说过了我对《海洋奇缘》的大概看法和我喜欢的原因。我从《海洋奇缘》里看出并联想到了大量的道理和种种的“教诲”,甚至还包括了妈妈对我说过但我听不进去的话。

首先来讲讲“励志”。我认为“励志”也许是《海洋奇缘》最突出的一个思想,跟励志有关的还有“追逐梦想”等一些元素在里面。我的大部分感悟几乎都是从莫阿娜身上感受出来的,毕竟她也是相当于整个电影的“灵魂”。

莫阿娜对于追逐梦想的执着让我思考了很久,我在这一段时间内也渐渐喜欢上了她,还把她作为我学会坚持的榜样。她在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好几次遇上挫折。莫阿娜在未经过父母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次出海时,因为受到了大浪的袭击,沉到水里面脚还被珊瑚给卡住了,她差一点把自己命都丢了。如果换成是其他人的话,或者换成是我,可能再也不敢这么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在祖母的鼓励下,莫阿娜重新找回了自信心,尽管她一直都有放弃的想法。后来在海上,她有几次遇到了很多困难,不过她没有放弃,自已一个人毅然地去完成任务。最终,莫阿娜用她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毛伊,在她战斗的时候赶了回来,这让毛伊在挫折之中找回了自我。

她不仅让毛伊找回了自我,也让我找回了自我。记得两个月以前我在“学而思”的考试中的成绩,英语和数学都没有上平均分,我得知到这个消息后十分伤心还感到愤怒和不满。本学期的第一阶段考试失利,第二次阶段考试再一次失败,这让我有一种想放弃的心理。我们现在在多方面都需要去面对竞争,学习上的,中考高考,未来工作上的……都需要竞争。因此我发现自己有了一种思维:逃避。以至于我之前还为此写了一首表达叛逆和不满的重金属摇滚风格歌曲《Escape From The World》。这首歌的旋律只写了一点点,而歌词主要是以对这个世界残酷竞争的控诉,讽刺和偏见,希望能逃出这个世界的思想。但是我看完《海洋奇缘》后想:竞争也是一种困难,我应该像莫阿娜那样去勇敢的面对。我现在要与学生之间分数的竞争,那莫阿娜还要与大海,跟大自然竞争呢!而且和大自然的竞争更为残酷,可能还会失去生命(就像莫阿娜第一次出海那样),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或分数的竞争虽然也很严格,但至少不会死。想到这里,我觉得如果我要学习莫阿娜的那种敢于面对的精神的话,我怎么可以去选择逃避?我也有我自己的梦想,即使不是探索海洋。

下面让我们转到另外一个《海洋奇缘》所表达的意思:责任。责任也是一种有时你必须去面对而无法逃避的事情。在电影中,我从莫阿娜身上也看出了责任感----一种去担当的精神,她作为酋长的女儿,要去继承酋长的位置,还要去拯救整个种族。这一份责任是相当重大的,需要去面对重重的困难,甚至有可能付出生命。但尽管这样,她还是担当起了这份责任,这可能也是她感动毛伊的原因之一吧。

我想了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我的责任是解决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和在学校的问题。想一下,如果我们逃避了自己应有的责任,那么会怎样?按我的想法来,我认为如果莫阿娜没有责任感的话,她完全可以选择逃避,可以一个人驾着小船逃跑,不管自己族人的死活,在海上遇到危险就退缩,就像毛伊被打败之后消失的情形。但我就算逃避了,又能怎样?可能我这次逃避的了,下次就不行了。面对责任跟我之前说的“面对竞争”都差不多,都是无法逃避的两种困难。有时候,其实“被选择”也是一种责任。

海洋之所以会选择莫阿娜,是因为海洋意识到,可能只有莫阿娜才能接受这项重大的责任(大海在电影中被拟人化了)。说的再深奥点,是命运选择了莫阿娜,而不是海洋。记得以前我听过的一句台词:“This is your destiny.”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当命运选择了我们之后,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出生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命运给我们的机会,从哲学角度来讲可能还真是这样。命运有好也有不好,但这是随机的,任何人都无法决定。这就是命运的意义所在。莫阿娜的命运是航海,去探索大自然,但是任何海上的航行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然会经历许多风风浪浪。不只是航海,现实中的很多命运也是这样,我的命运可能是长大以后当一名医生或科学家,不过我不知道这还有多么崎岖的道路要走。关于理想的问题我会在后文当中与“大海”联系起来讲论。既然命运选择了你,不论你的命运有多不好,它一定会给你留下后路,这也许是一条通往成功的理想之路。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为梦想扬帆起航”。

追求自己的理想也算是自己的命运。也许人生就像是一次海洋上的探险,或者说在大海中航行,会有很多无法预知的事情。这种在大海上的旅行看似十分自由,无拘无束,其实是有些受约束的。

我也希望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能够容纳我追求理想的大路。可是,当今社会并不允许任何人这样做,而且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在想,我就不能像莫阿娜一样,闯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吗?凭什么非得受太多的限制?在海洋上的人生有太多的路可以走,我想冲开许多的限制,去寻找成功的彼岸,正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不想做别人眼中的我,我要做自己眼中的我,做自己的主宰!这也可以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旅途的经历,莫阿娜第一次出海其实就相当于她的“成人礼”,独自一人去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她在所有迪士尼公主当中也是最特别的一位(严格意义上来讲她不能算是公主),不过她就是这样一位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公主。她的性格和经历都像是beyond乐队著名的歌曲《海阔天空》所唱的那样:“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跑有一天会跌倒。背弃理想,谁人都可以,那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在她出海之前,她也曾迎着父亲的冷眼与嘲笑,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望着自己的理想之洋。

我也面对过一些别人的嘲笑和不解,就在我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妈妈还在说我关于“不务正业”的话,说中考高考又不考这些,干嘛还要去写它?我说我学习知识都是为了运用,而如今许多人学知识大部分都是为了去考试,这已经使知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我写这篇文章不为了谁,不是为了考试,发到朋友圈里更不是为了炫耀,这也不值得。我在学习课外知识时就有这样的思想,有时我总是认为自己喜欢的科学知识比课本上的更实用,我学这些知识完全不是出于考试,都是为了运用。科学的知识浩如烟海,我就想像莫阿娜那样,去探索科学的海洋。

莫阿娜在海上的故事还让我想起了《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老渔夫在我眼中就像是另一个莫阿娜。关于《海洋奇缘》的感悟我还有很多很多,有很多我一时也想不起来,这一节当中还有一些话是我后来才加进去的。我讲了这么多,谈了这么多“人生理想”,你们有没有很多的感悟?很多感悟只有自己体会出来才是触动最深的。

第四章:《海洋奇缘》中的“现实世界”

第一节:电影中的历史文化原型

在前面的文段中,我多次提到“波利尼西亚”这个地方,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但是《海洋奇缘》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波利尼西亚(Polynesia),里面的很多细节处处都体现着当地人的风情。下面就让我来讲述一下关于这部电影的历史文化。

波利尼西亚人(Polynesian)是一个古老的航海民族,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开始航海了,而《海洋奇缘》的故事则发生在2000年前。有一天,波利尼西亚人突然停止了航行,这一停就是1000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海洋奇缘》的灵感就从此来。关于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有些人认为他们来自于亚洲,有些来自于非洲,来自于南美洲等。其中一种我所了解比较深刻的说法是他们来自于亚洲。根据基因的调查显示,波利尼西亚人有一部分来自于中国的台湾,他们的语言都有些和亚洲人相似。波利尼西亚语属于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它又叫“波利尼西亚语系”,其中包括毛利语(Maori)、塔希提语(Tahitian)、萨摩亚语(Samoans)、图瓦卢语(Tuvalu language )、夏威夷语(Hawaiian)、斐济语(Fijian)等一些语言组成。南岛语系有一部分也起源于台湾,这是因为3000年以前的中国就已经有航海技术了。不,应该更早,那时候的波利尼西亚人相当于当时中国的河姆渡人,那时去到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能通过海上,不可能有其他的方式。这就说明了早在5200年前中国沿海地区的居民就有了高超精湛的航海技术。但这还只是波利尼西亚历史的一小部分。波利尼西亚群岛(The Polynesian islands)属于三大太平洋群岛之一,“poly”的原意为“多岛”,也就是说“波利尼西亚”的意思是“多岛群岛”。其中主要的群岛是夏威夷群岛。

古波利尼西亚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民族之一,其他的还有埃及和地中海的航海民族。他们之所以可以在几千年前就可以在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来回游动是因为他们许多非常实用的航海技术,可以不使用任何航海仪器,甚至不用指南针,不过那时候也没有指南针。尽管这些技术不能跟现代航海技术相比较,但这在当时也称得上是神话了。他们并没有经纬度的概念,也没有什么类似于“天圆地方”的说法,更不会去想海洋的边缘是不是无尽的深渊。波利尼西亚人航海主要驾驶独木舟,他们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双体独木舟(如图)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2)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3)

这种双体独木舟的优点是不容易翻船,它的底部有两个独木舟,上面再架一个很大的木板平台。它在《海洋奇缘》里也两次出现过出现过: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4)

第二次出现时是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一眼看去几乎全部都是双体独木舟,可以看出波利尼西亚人的船队应该都是由双体独木舟组成的: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5)

不过,他们的船队也是有规律的,一般他们喜欢排成扇形: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6)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方向。波利尼西亚人活动的范围主要是波利尼西亚群岛周边的海域,这片区域大致可以看做是一个三角形。最北至夏威夷,西至新西兰,东至靠近南美洲的复活节岛.红色箭头为波利尼西亚人迁徒的方向,他们来自于台湾。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7)

要想在这么广阔的海域进行反反复复的航行,除了拥有优秀的船只外,他们还有三大航海秘术:

1.通过洋流判断航向

波利尼西亚人航行时有时会把手伸进水里,通过洋流的冷暖判断航向。在这里讲一点关于海洋地理学的知识:洋流(ocean current)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寒流。洋流一般是由海水的含盐密度来决定的。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8)

除此之外,洋流还分为深层洋流和浅层洋流。一个优秀的波利尼西亚航海者只需要把手轻轻在水面上蘸一下就可以判断出洋流,规律是越往北就水就越冷,或者根据所感觉到的洋流来判断出方向,从而推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这看上去不太可能,但这个是真的。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19)

有时他们也会把手伸进水里面(在船是处于停止状态或者是比较慢的时候)

2.天体导航术

除了洋流以外,还可以通过各个星座来辨认方向,这种导航叫做“天体导航”。早在我国唐代时期就有一种类似于波利尼西亚人的天体导航术:占星术,宋朝也有这种相同的占星术。他们一般会把手伸向天空: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0)

除了把手伸向天空以外,在一本关于航海的故事书里面我还读到波利尼西亚人在现实世界中是用胳膊来对照星空的,电影中的方式可能在现实中的波利尼西亚人并不是很常用。这种用手来测量星座而得出方向的原理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完全找到完整的答案,我只能靠猜测:它的原理可能跟六分仪相似,六分仪的原理是根据海平线与太阳或星座的夹角度数测出所处在的经纬度,手掌可能就像是一个简单的“六分仪”,利用手掌的与大拇指的90度直角估计出海平线与天空的夹角,从而估算出经纬度。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这种通过星座来辨认方向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航海,在大沙漠里迷路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和六分仪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只有在天气好和有很多星星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作用,当海上有雾时或者是刮暴风雨的时候这种方法就没有任何效果,到时可能还只能使用第一种方法:洋流。

电影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天文线索,那就是天蝎座。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1)

而在电影中它变成“毛伊的鱼钩”,莫阿娜的奶奶也曾让莫阿娜朝着鱼钩的方向找到毛伊。在现实中,古波利尼西亚人把它看做一个巨大的鱼钩。关于这个鱼钩的故事其实是当地的一个神话故事,关于毛伊的传说,后面我再继续讲。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2)

3.利用岛屿或航海图来判定方向

海图是大海中航行时用的地图,通过航海图可以清楚地了解岛屿、潮流、暗礁、风向等信息。古波利尼西亚人也有他们自己的航海图: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3)

波利尼西亚人还拥有先进的编织技术。在这个航海图中,小石子代表岛屿,弯曲的细树枝代表海流和风向。不过要想编制出这种航海图也十分不容易,航海者需要很多丰富的经验,多年的驾驶技巧,有经验的人还可以根据洋流的流速判断出自己的船在一定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既然波利尼西亚人有这么多在当时非常先进的航海技术,就说明他们去过很多的太平洋群岛。在印度尼西亚(Indonesia)、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和美拉尼西亚(Melanesia)都有他们活动的踪迹。前面我曾经展示过波利尼西亚人的大致活动范围:一个大三角形的区域,最北至夏威夷。他们于公元4世纪乘着他们的独木舟到达夏威夷,这是第一批到达者。并把当时的夏威夷称作“原始之家”,所以“夏威夷”一词在古波利尼西亚语中是“原始之家”的意思。夏威夷群岛由考爱岛 (Kauai)、尼好岛(Nihau)、瓦胡岛(Oahu)、莫洛凯岛 (Mollokai)、拉奈岛 (Zanai)、毛依岛(Maui)和卡胡拉威岛(Kahoolawe)组成。有趣的是毛伊岛,它正好是男主角的名字。现在的夏威夷有四分之三的人种都属于波利尼西亚人种。新西兰的北部(北岛)生活着许多毛利人,他们是那里的原著居民,使用毛利语(波利尼西亚语系之一),据说毛利人有一部分也是从台湾迁徒过去,然后再到新西兰的: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4)

除了这几个岛之外,还有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瓦努阿图(Vanuatu)和当今的法属波利尼西亚(French Polynesia)也都遍布着波利尼西亚人的足迹。

在电影里莫阿娜所在小岛叫做Motunui(莫图鲁尼)岛,事实上还真有这个岛,它是靠进南美洲的复活节岛的其中一个岛屿,所以复活节岛应该算是莫图鲁尼岛的原型。在南岛语系中,“Motu”的意思是岛屿。还有一种说法是莫图鲁尼岛是新西兰的北岛,他是被毛伊的鱼钩从海里拉起来的。塔希提岛(华人习惯将塔西提岛称作为“大溪地”)应该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最有名的的一个岛,那里有将近一万个华人在那里定居。电影中特非提之心所在的岛屿的原型可能就是塔希提岛:(图为电影截图)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5)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6)

塔西提岛也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群岛,岛上通用塔希提语。关于这些岛屿的信息还有很多,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自己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有这么多群岛就有一定有很多人种。没错,每个岛上的人种几乎都不一样,在这里我主要介绍波利尼西亚人和毛利人,他们都属于波利尼西亚人种。

经过判断,莫阿娜应该属于波利尼西亚人(莫阿娜的配音演员就是一个出生在夏威夷的16岁左右的女孩),而毛伊属于毛利人(毛伊的配音演员不是波利尼西亚人种,但他也有一部分萨摩亚人的血统),从他们的外貌、服饰、舞蹈、习俗都可以看出来。波利尼西亚人是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民族集团,主要分布于波利尼西亚群岛那一带,毛利人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北部和附近的一些岛屿。《海洋奇缘》不仅运用了很多波利尼西亚的地理文化,还运用了很多“民族”风俗。下面我先来讲一下他们的服饰。

由于波利尼西亚群岛位于赤道附近,那里的气候十分炎热,属于热带气候,男女几乎都穿草裙,有时还赤裸上身。电影中莫阿娜的服饰是严格按照南太平洋当地的传统服饰(如图),这种服饰在南太平洋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7)

莫阿娜的服饰也比较特别,上面的花纹装饰也是有规律的: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8)

除了服装,莫阿娜头上戴着的花环也很有特色,据说波利尼西亚的女性一般都喜欢戴着花环来增添美感,这也是南太平洋文化的一部分。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29)

毛伊身上的亮点主要是他的纹身,因为,毛伊就属于毛利人。而在毛利人的传统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着纹身和刺青,这些纹身记录着各种信息,包括他个人的信息。毛伊身下用叶子围成的“服装”也是当地人的穿着习惯,他们喜欢将叶子包裹在身上。事实上,这些叶子和花环上的花其实都是波利尼西亚当地特有的植物,花环上的花应该是红鸡蛋花,毛伊的草裙应该是麒麟叶。不只是服饰,《海洋奇缘》中很多出现的植物都是波利尼西亚的植物,有些植物在我国的海边也可以见得到。还有“椰子海盗”的服饰: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0)

将椰子作为服饰是一种对海岛文化的隐喻,电影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莫阿娜和她的族人正在欢快的丰收椰子,后面就是一群穿着椰子的海盗,这应该是对它们的讽刺。不过,有时连毛利人的战士也会穿类似于这种服装,将椰子作为武器。波利尼西亚人这些别具一格的服装一定都是他们自己做的,这说明他们还有不错的编织技术。

确实,波利尼西亚人十分擅长编织,尤其是当地的姑娘们。一片棕榈树叶在她们手中几下子就可以编织出一顶花冠,篮子或者是其他艺术品。还有贝壳在他们的手中也可以串成一项项链。这也许是波利尼西亚人可以做出当时很实用独木舟的原因吧。除了编织以外,波利尼西亚人还有水手结,这个也可能是他们原创的,这种结有很多种打法,但是每名航海员都必须会这种结: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1)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2)

波利尼西亚人在岛上还喜欢养殖各种动物,其中就包括鸡和猪,腌猪肉和椰子都是他们的特产。其实椰子在沿海的地区几乎都算是特产,尤其是在我国海南岛,但腌猪肉应该是他们特有的特产。除了养来吃以外,还可以作为宠物来养。波利尼西亚人迁徒时也喜欢带着这两种动物: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3)

这也可能是莫阿娜航行时会带上那只鸡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那只鸡是偷偷跑到船上来的)。这两只动物算是他们养殖的牲畜。同样,他们还有一些种植业。波利尼西亚人主要种植椰子和水稻,他们种植的水稻的方式和使用的工具都有点像当时河姆渡人。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4)

波利尼西亚人丰收自己的农作物时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边做边唱,丰收就像是唱歌跳舞一样。这十分符合南太平洋的音乐文化,就连有时他们说话时也会不由自主的唱起来,说话就像是唱歌。

不过,这也还有一个原因,《海洋奇缘》属于歌舞剧,而歌舞剧则是迪士尼的传统。很多迪士尼动画电影都是这样:一言不合就唱歌,甚至有时唱歌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还要多。他们有自己的音乐,电影中很多音乐都是以“南太平洋风格”为主,很多插曲都大量使用了当地的乐器(尽管电影里没有出现这些乐器)。所以,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舞蹈。电影里一共出现了两种舞蹈,分别是草裙舞和毛利战舞。

草裙舞(Hula)源自古波利尼西亚,后传入夏威夷。莫阿娜跳的那种草裙舞应该是波利尼西亚当地的草裙舞: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5)

传说中第一个跳草裙舞的是舞神拉卡。在1000多年的发展中,如今的草裙舞已经成了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迎接客人时也会有这种舞蹈。至于她们为什么要跳这种舞蹈,这根当地的历史和宗教传说都有关系。据说,草裙舞和花环也被称为夏威夷的两大象征,这两样也在《海洋奇缘》里完美的展现出来了。

哈卡舞(Haka)原本是毛利人打仗时为了鼓舞士气,威慑敌人而跳的一种舞,现在为了迎接客人也会跳这种舞(具体请参考毛利人的习俗)。这种舞蹈的语言是毛利语,电影中的大部分出现的土著语都是毛利语,所以毛利战舞的歌词应该也是毛利语。毛伊在电影中曾经两次跳过这种舞蹈: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6)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7)

第一次是在一个入口,毛伊为了打开那个入口而跳的舞。第二次是在与“Te ka”(特非提)的战斗中为了威慑而跳的舞。关于毛伊的传说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讲预与电影有关的。

毛伊的传说遍布整个波利尼西亚地区,他在故事里是一位半人半神(Demigod),喜欢开玩笑和搞恶作剧,也很幽默。据说在毛伊刚出生的时候,他的妈妈就把他用头发包裹起来,丢进了大海,后来头发成了他身上的纹身。这一点在电影里地提到过。然后,大海把小时候的毛伊放在了沙上,并且被一位老人给收养了。毛伊长大后想回到父母那里,可他父母却不要他。那个有魔法的鱼钩是他后来长大自己做的,这些鱼钩可以从海里拉起小岛,可以把太阳拉住,从而延长了白天的时间。这座被拉起的岛屿就成了如今的新西兰岛,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北岛像一只鱼,南岛像一条小船。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8)

也有的人说那座被拉起的岛屿是当今的库克群岛,说法不一。天上的天蝎座就是毛伊后来扔上去的鱼钩,这在电影里也讲过。

毛伊还有一些“取火的故事”,有一点像普罗米修斯。相传在当时,人们保存火种的方式只有自己收集。毛伊教会了他们“钻木取火”的方式,还给他们带来了椰子。但是,“带来椰子”这个情节在当地的大部分传说中都没有这个情节,这个是经过迪士尼改编后的情景。事实上,莫阿娜的原型跟毛伊的传说也没有任何关系,在波利尼西亚传说里也没有原型,这个是迪士尼后来加进去的。或者说,莫阿娜也有可能是波利尼西亚当地的一个普通的村民。米尔斯坦(动画总裁)称,“莫阿娜并没有一个参考人物代表,而是代表了一种文化的精神,是外表感觉和艺术性的结合。”

由于毛伊在当地的传说有很多个版本,而只有毛利人的版本是最完善和最通顺的,在这里我选取的是毛利人的传说版本。由于篇幅太长,在这里我讲的是缩写版,完整版的还有很长,我省去了很多细节。不过所有版本的结局都是:毛伊因为意外而死去,但死去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毛利人的传说中是这样的:毛伊为了丰功伟绩,不惜去偷生命的源头:女神的心(在电影中被称作“特非提之心”,Tefiti也是毛利语)。此时女神正在睡觉,但在毛伊偷心的过程中,一只鸟吵醒了女神,毛伊被发现了,然后他就这样死去了。

这个虽然是神话,不能当真。但是这个神话却隐喻出了一个事实,下一小节我继续讲。最后,我再说一点电影的重要文化的隐喻:

在毛利语和夏威夷语等一些南太平洋语系中,“Moana”的意思就是“海洋”或者是“大海”,这也许是电影译名翻译成“海洋”的原因,不信的话可以尝试着用谷歌翻译试着翻译一下。特非提之心是由绿玉(Pounamu)雕刻而成的。在毛利语中,它的名字叫Koru,代表着成长和重生。它的形状是漩涡形的,这个漩涡性的标志在电影中都几次出现过:

连电影海报的标志都有这个漩涡形

而这个是标志的原型,是一种当地的植物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39)

毛伊既是一个神话人物的名字,也是一个岛屿的名字(参考毛伊岛,夏威夷八大群岛之一)。除了莫阿娜的名字以外,电影中还有其他人的名字也都跟当地的语言有关系:莫阿娜的父亲“Tui”有“绳索”的意思,母亲“Sina”是毛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祖母的名字“Tala”的意思是“故事”,螃蟹Tamatoa意思是“武士”,椰子海盗Kakamora其实是南太平洋的一个种族的名字,公鸡“heihei”的原意就是公鸡,而那只宠物猪“Puai”却有很多个意思。如果大家还对波利尼西亚文化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机会去看看位于夏威夷的“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

第二节:电影的暗喻----反射出的事实

我对于迪士尼动画电影的评价是这样的:它们不仅有世界上一流的特效,里面的剧情也是十分有特色。同样,《海洋奇缘》也是这样,不仅里面的特效做的十分完美,尤其是海水,它的剧情也在反射着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与其说《海洋奇缘》是一部冒险题材的动画电影,还可以说它是一部关于成长、自我、梦想和励志的电影。同时,它也具有很多教育意义,毕竟成长和教育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首先,电影中Tui对莫阿娜的教育方式让我想起当今社会的很多极其相似的现象。

有一天,Tui把莫阿娜带到一个山顶,这是一个秘密的地方,每个即将当酋长的人都要把石头放在这上面。从那一段父亲对莫阿娜说出的话语中,我看出了他对莫阿娜的期望:You are our future about our people,Moana.

奥斯卡电影票100元5张(奥斯卡日放大招)(40)

言外之意是,是时候成为我们所期待的那个人了。但是,莫阿娜那种不确定的表情,仿佛在说:如果我不能成为你们所期待的那个人呢?尽管她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对话,影射出的确实当今的很多父母对孩子说的话。

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器,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我们可以看出,莫阿娜并不反对自己继承父亲的酋长职位,但她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向着海洋行进,而不是只待在岛上。他们本来就是航海者,可是却因为父亲的一次事故(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也跟莫阿娜一样心向大海,但是因为一次暴风雨,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为了保护自己的族人,特别是自己的女儿,下令族人禁止出海。所以,父亲的期望就是:只在岛上安居乐业,继承自己的职位就行了。不过,父亲说的也对,海洋确实很危险。父亲这么做也是为了保证莫阿娜的安全。但是,为什么父亲会把海洋想像的这么危险?是因为父亲没有恒心,有胆怯的心理。大部分人都可能有自己最初的梦想。有的人,经受过一次挫折就再也不敢面对人生的海洋----正如莫阿娜的父亲;有的人经受几次挫折后,还继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正如莫阿娜。在这一点,莫阿娜已经超过了他父亲。读到这里,当父母的请注意了:也许你的孩子有些思想已经超过了你,要注意了!

再回到刚才的“期待”的话题。如今,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所期待的那个人,把许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都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喜欢学这个,父母却偏偏不让孩子报这个兴趣班,强迫的让孩子去学习自己也不喜欢的东西。结果是,在强迫学习的情况下,孩子几乎不可能学好,或者是效果十分差,只有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

电影刚开头时,也就是在唱《where your are》时,我看见小时候的莫阿娜几次想去海边玩耍都被父亲拉了回去,希望她去当酋长。父亲这么做是想保护莫阿娜的安全,我理解。有些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就整天把孩子限制在自己圈定的范围内。把孩子关在家里这个“幸福的港湾里”,但是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靠父母(除非父母愿意养孩子一辈子,但这可行吗?),总有一天,孩子要离开安全的港湾,去面对人生的海洋,就像是出巢的小鸟。可是,由于孩子经过了太多的限制,根本不是很了解外面的世界,都还没有学会怎么划船就冲向了大海,结果几下子就沉没在了人生的海洋里。(这只是个比喻,请注意区分。)就像是莫阿娜第一次出海那样,她连帆船都还没有学会怎样驾驶,就要出海。结果是差点丢了性命,狼狈的爬回了海滩。有些孩子也是这样,刚刚离开了家庭的港湾(离家),驶向人生的大海(走入社会),却发现自己还没有学会怎么去划水(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于是,在慌忙之下,只能狼狈的逃回家庭的港湾(回家,向父母寻求帮助或要钱)。当今有些刚刚走入社会的孩子像极了莫阿娜的第一次出海。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生下来就关在笼子里养着的动物放出来,结果几下就死了,原因是没有得到运动,缺乏生存能力。同样,人也是这样。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的在人生的海洋里学会一些技能,就像莫阿娜那样从毛伊那学会了驾驶帆船。如果莫阿娜没有走向海洋,而是遵从父亲的意愿留在岛上继承酋长,那么莫阿娜和她的族人就会渐失去航海这项技能。当有一天当他们所在的“莫图鲁尼”到后发生了地震,海啸或者是岛屿沉没时(波利尼西亚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他们都不会通过航海来逃生,这时候整个种族可能都会灭亡。到这时候,继承酋长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溺爱,就像是把孩子溺死在人生的海洋里! 父母应该学会放手,let it go,just let it go!不要再去限制孩子的梦想了!也不要再去过分的宠爱孩子了!既然没法成为父母所期待的那个人,那就不要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了,莫阿娜经过一番思考后应该就是这样想的。毛伊就是因为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下,想做一个“A hero to all”,结果他就有些迷失了自我,即使他拥有魔法。《海洋奇缘》通过追求梦想告诉了我们,如果你有远大的梦想,那么去吧。正如另一部电影的台词:“If you can fight,fight.”对于内心的梦想,just do it!Make your own way,走出你自己想要的路,不要总是去随波逐流。很多人的才华就是因为总是随波逐流,结果他们的才华都被埋没了。尽管在成长或者是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会有一些反对者,但一定也有支持者,即使只有你自己支持自己。莫阿娜的支持者就是她的奶奶,奶奶还是她梦想蓝图规划的工程师。最后,在奶奶临死前,她让莫阿娜冲向海洋,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奶奶曾多次告诉莫阿娜,聆听内心的声音,它会引导着你,但有时也会误导你。莫阿娜的妈妈没有拒绝她出海,但是也为莫阿娜感到担心。这十分符合西方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去体会人生的精彩,即使自己会担心。把人生过成你想要的样子,也算是追寻了自己的梦想。在中国的部分家长看来,一个孩子追求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梦想是不现实的。很多人都觉得一个才16岁的女孩都还没有学会怎么驾驶帆船,就要进行一场海洋冒险,这只能发生在电影里。但是现实世界中,我认为一个十几岁的未成年人独自进行一场海洋冒险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尽管很危险。(听说过郭川吗?)但只要愿意,可以说没有什么梦想不可以去实现。现在我都想尝试着进行一次海洋冒险:从珠海出发,途经印度尼西亚,从达澳大利亚北岸登陆。也许这听起来很荒唐,它会不会就是我内心的声音?跟随着内心的声音,it will guide me.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积极地去挖掘它们,接着就是坚持信念,把握好自我,千万不要失去自我。失败是必然的,失败时可以哭,但不可以放弃。当你到达人生海洋的彼岸时,就证明你成功了!

写在最后,我希望做父母的都去看看《海洋奇缘》,你能从中获取很多教育的感悟。《海洋奇缘》在讲述一个关于找回自我和成长的故事时,还从“追逐梦想”这个话题中反映出了“女权主义”。

截止目前迪士尼一共有14位官方公主。这十四位公主的发展历程都可以看成是“女权主义”和“女性意识”的进化论,为此我还想写一篇专门讲迪士尼公主的文章《从迪士尼公主看女权主义的发展》。因为太长,我就不打算写。这些关于14位公主的电影都在反射当时西方国家的女性意识,而这次的莫阿娜也是一次女性意识的一个飞跃式的进步,在这里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以前的公主。

最初的三位公主都只是傻傻的等在原地,等待她们的白马王子来救她们自己。不用说,她们最后全部都结婚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追求的也就只有王子,别无所求。所以这三部电影的结尾都是“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套路都差不多。后面五位公主开始有了一点点奋斗的意思,可以离家千里,作男人也可以做的事。但尽管这样,她们最终也无一例外的结婚了,尽管不是和王子,只是和一个平民百姓。但是,从2009年的蒂安娜公主开始,公主们都有了自己的理想,但还是需要男人的帮助,并未完全挣脱婚烟的束缚。直到2013年的《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女王才彻底的打破了“凡是迪士尼公主都要结婚”的规则。艾莎女王展现出的是一种自己拯救自己,释放自我不再压抑自我的公主,《Lei it go》这首歌充分的表达了这一点。艾莎女王虽然没有结婚,但是她还是跟“真爱之吻”(迪士尼公主传统套路之一)有关:电影里说到“An act of true love can thaw a frozen heart.”所谓的真爱之吻是这样的:某个王子或男人亲一下她喜欢的公主,公主就会得救,但必须是true love。《冰雪奇缘》讲的是艾莎和安娜两姐妹之间的真爱。

在《海洋奇缘》上映之前,我真的没有想到,原来迪士尼公主还可以再进一步!看过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的人都可以发现这些公主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总是喜欢“真爱之吻”,并且大部分都是白种人,而且她们的身材都是细长细长的,尤其是她们的腰,都很细(其实都是束腰导致的),这反映的是当时欧洲中世纪的现象:妇女必须强制性的束腰。莫阿娜的形象,与其他公主对比起来可以让人大跌眼镜。首先,她的身材与其他公主相差甚远,是比较矮胖的,连头发都是散乱的,穿的衣服有些破烂。我所说的这三点与其他13位公主完全相反,甚至还可以说,莫阿娜是最叛逆的一位公主。她的出现也改变我们了对公主的definition。

但是,莫阿娜在迪士尼公主中最突破的一点就是:她完全没有爱情,《海洋奇缘》跟爱情一点也沾不上边。电影有男性角色,但也不是恋人关系。想一想:如果最后当莫阿娜归还特非提之心后,她和毛伊相爱了,结果会怎样?我想,如果《海洋奇缘》的剧情非要这么设置的话,那么这部电影的意义就不大了。《海洋奇缘》讲的是以冒险为题材的电影。事实上,《海洋奇缘》的套路在众多迪士尼动画电影中并不是特别新奇,甚至还有人说它有些“俗”,但它成功就在于它的意义敢于创新。

以前的公主都需要别人去救,而莫阿娜只需要一个搭档,就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用一句口语话来讲,莫阿娜算是真正的“女汉子”。责任的担当,也是女性力量的一部分。当海洋选择莫阿娜时,她身上就会有重大的责任。所谓“任重道远”,正如古人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她既要继承酋长,同时也要拯救族人,还要遵循着内心的声音来追求梦想,难道莫阿娜的责任还不够大吗?所以,莫阿娜也是一位为伟大人物,她甚至可以载入《世界航海史册》 (我开玩笑的)。因为她不仅担当起了他的责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教会了一些人:莫阿娜让毛伊找回了自我,让她父亲和整个族人也找回了他们从前的自我----他们曾经是航海家,现在仍是航海家。

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称得上是一本绝妙的《女权主义进化论》,从第一位公主白雪公主到现在的莫阿娜,迪士尼公主经历了整整79年的蜕变,连她们的思想都完全不一样了。这里要注意一点:公主电影宣扬女权主义是为了向大家证明女性的力量,不是为了因为男人歧视女性,女性就反过来歧视男性。照目前来看,莫阿娜应该是所有公主中最成熟的一位公主(应该说她是酋长的女儿)。但我不知道迪士尼在若干年后还会不会有第15位公主,而这个还没有问世的公主是否能再一次的引起较大的波动,或者是超越现在的莫阿娜?不得而知。

归根到底,莫阿娜向我们成功的证明了“新公主准则”以下几点:1.公主的力量并不需要婚烟的支持。2.公主可以像男人一样勇敢和坚强。3.公主并不需要过多美丽的外表。4.公主也可以不是公主,它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世袭而已。5.公主可以善良,但不能很儒弱和胆怯。6.也许“公主”和“酋长的女儿”的地位是同一个等级,但这两者在精神方面上大相径庭。

《海洋奇缘》是一篇神话,更是一篇寓言或童话。从它的历史文化来讲,它是一篇神话,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一篇带有教育启迪的童话或者是一篇寓言故事。综合以上判断,《海洋奇缘》应该属于半神化半童话的动画电影。说它是神话是因为它参考了大量的毛利神话,这个我之前已经讲过了;说它是童话寓言是因为里面的很多细节都有些夸张和拟人,而童话也是这样。但电影里也有许多虚拟的成分,不能当真。尤其是那个海水,拥有人的思想,也可以做出人的动作。里面的有些人物动作也十分的夸张。最重要的一点是:《海洋奇缘》最然反射的是现实世界的很多东西,可时它却避免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实中是残酷的。它以最纯真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励志的故事。

童话看似虚幻,实际上它却可以对现实进行一些讽刺、影射和侧面描述(即使不是童话也一样,比如说《圣经》这本书),这也许是《海洋奇缘》成功的原因之一。

邑人影院

ID: yirenfilm

纯原创 . 深挖掘 . 涨姿势

聊电影、求资源、交朋友

投稿、合作,请加po主xtlee02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