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扶贫人物(身献扶贫秋叶丹)


镇雄县扶贫人物(身献扶贫秋叶丹)(1)

黄景教(右一)帮助危改户建新房。韦炳旺 摄


12月27日,拖着病体、平时很少出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镇地平村村民袁朝珍,辗转95公里,花了2个多小时,只为到都安县城送别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地平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景教。 12月27日凌晨,黄景教在扶贫路上发生车祸,离开人世。

“不修通道路,我绝不离开地平。”他曾发誓。

地平村,虽名曰“地平”,实则“山路十八弯”的大瑶山。全村共有230户8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98人,村里主干道均系凹凸不平的烂泥沙土路。 “路已修通,他却走了。黄书记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车祸。”黄景教辞世的消息在地平村掀起一片哀潮。哀讯传来,70岁的袁昌法在家门口用粉笔留字哀悼。

一路走好——

数百村民自发悼唁“好书记”

12月27日,地平村巴桑屯村民苏美梅已经买好从南宁到广东的车票,但听到黄景教车祸辞世的消息后,二话不说立即退票返回黄景教位于都安县城的家中进行悼唁。

苏美梅一家并非贫困户,却把第一书记黄景教当亲人看。“黄书记真把群众当家人,真把群众的事当自家大事来办。”苏美梅说,今年11月,巴桑屯的集中水柜建好后,因为没有水管,群众只能“干瞪眼着急”。黄景教知晓后,自掏腰包购买水管连夜返回巴桑屯,自己动手帮助村民安装。次日早上,当村民顺利用上自来水后,才得知黄景教前晚冒雨安装水管到凌晨两点。

黄景教的辞世,让地平村的群众陷入悲痛之中。自驻村以来,他每家每户至少走访过4遍。仅今年,他就为地平村落实4户危房改造,修建4个集中供水池、7个家庭水柜,硬化6公里屯级路。

袁朝珍带着哭腔、卢森康拖着病体……12月27日17时,地平村200余名留守山村的乡亲,以及闻讯前来的群众,排成近100米的长龙,自发前往悼唁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记。悼唁现场摆满了群众送来的花圈,不少群众哭成泪人,即使需要搀扶也坚持在灵位前鞠上三躬……

“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袁昌法听闻噩耗后失声大哭。由于行动不便,他只能在家门口留字悼唁。

2016年,原籍龙费屯的袁昌法需要易地扶贫搬迁,黄景教和工作队员不仅轮流背着他生病的儿子“爬”出山窝,还自掏腰包2100元援助他建新房。“谁帮我搬迁外出,谁就是我的亲人!”袁昌法曾发誓。

此番听闻“亲人”辞世,袁昌法悲痛异常:“出殡那天,我即使‘爬’着也要去送黄书记最后一程。”

憾失战友——

“他的拼劲,我们自愧不如”

49岁的黄景教是都安县供销联社副主任。2015年10月,他毛遂自荐,奔赴县里最偏远的加贵乡加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由于工作出色,4个月之后,他被调到贫困程度更深的地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他是单位的‘一支笔’,失去他,我就好像失去了一只手。”都安县供销联社主任蓝启富悲伤地说,黄景教此前连任了12年的办公室主任,单位大小事都离不开他的协调。即使下队扶贫,他仍“一心两用”,为单位的发展出谋划策。

“他的拼劲,我们自愧不如。”地平村扶贫队员谭明佳对黄景教充满敬佩。他说,12月26日他们一行到弄费队卢志柏家中进行房屋维修加固。当天16时,本来可以收工了,但黄景教认为,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坚持要把危房内部门窗等加固完成,一直干到当晚20时才收工返程。最后,因为天黑路滑,车子坠落15米悬崖下,造成了惨剧,谭明佳也受伤住院。

“黄书记有功于拉烈镇脱贫摘帽,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拉烈镇党委书记韦晓沉重悼唁。地平村原先基层党组织涣散,脱贫攻坚动力不足。自黄景教到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他狠抓基层党建,并沉下身心干实事、大事,先后帮村里落实了30万元实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力促28户140余人实现脱贫,地平村2019年底的贫困发生率降为2.47%。因表现突出,他获评河池市2016至2017年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以村为家——

“卖房买车”1年奔波2万公里

12月27日,亲属为黄景教入殓时,发现家里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他的衣物,全部留在了村部……”妻子石彩田泣不成声。

自担任地平村驻村第一书记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黄景教长期住在村委会一楼的宿舍里,二楼就是办公室。他早已决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地平村委距离都安县城95公里。2018年12月,面临妻子下岗、自己仅有几千元月薪的窘境,黄景教低价卖掉县城的一套房子,购买了一辆越野车“私车公用”方便扶贫。

“黄书记不是在扶贫,就是在扶贫的路上,他的新车一年跑了22579公里。”扶贫工作队员梁韬说,黄景教平时生活很节俭,但在扶贫上却很“豪爽”,有时为了赶时间,即使山路坑洼不平,黄景教也一点不心疼爱车,轰一脚油门就过去了。1年不到,他的新车至少换了2回轮胎。

在地平村村委会的干部去向牌上,黄景教的去向永远定格在“下队”一栏。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他下村以来用过的12本工作笔记以及第一书记的资料盒,旁边还放着没服完的血栓通胶囊和利胆排石片。

“黄书记刚被检查出患有胆囊结石和脑血栓,他叫我们不要声张,还说自己吃点药就能扛住,扶贫工作不能掉链子。”地平村党支部书记卢森康说。

12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黄景教驻村以来的工作。最新的一本笔记本从今年10月18日启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记了一大半。时间停留在12月23日,最后一句话是“要有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大哥,我们回家吧。”12月28日,黄景教的二弟黄冠军从北海回到地平村委帮黄景教收拾遗物,他睹物思人哭着说,他经常从大哥的微信上看到地平村的点滴变化,也一直想来看看,“但来时竟然物是人非。”

继承遗志——

“整村脱贫”告慰在天之灵

黄景教的办公桌旁,摆放着一排板凳。“那是黄书记睡觉用的。”卢森康介绍说,连续3年来,黄景教经常加班加点到凌晨两三点,有时累了困了,他直接睡在凳子上,醒了继续干活。

黄景教的办公电脑前,醒目地贴着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八有一超”主要指标达标情况表。“那是黄书记时刻警醒自己赶进度、抓扶贫。”卢森康说,黄景教对地平村各项扶贫工作了如指掌,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他都会在情况表标注,并及时落实下一项工作部署,“他的时间永远都不够用。”

在《帮扶联系人、贫困户基本信息情况表》上,黄景教把“已脱贫”指标都留给工作队员,最难啃的“未脱贫”4户指标,他给自己留下了2户。“黄书记永远把最难的工作留给自己。”卢森康说,12月8日是黄景教小女儿3岁生日,但那天他行程满满,以至于他遗忘了这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忘,竟成了永远的遗憾。”

黄景教的大女儿黄兰斯今年大学毕业,目前已意向签约杭州一家公司。父亲的辞世让她痛不欲生,她说:“父亲曾鼓励我,大学毕业了,想去哪发展都可以,不要牵挂父母。如今,父亲去世了,我要回家与母亲相依为命。”

“黄书记前几天还到牛场查看肉牛的长势,鼓励我要好好干,等4个月后这批牛出栏,我们村就能彻底脱贫。”贫困户卢海林是村里养牛场的管理员,一提到黄书记辞世,他就不断抹眼泪,“我一定努力工作,把牛养好,为整村脱贫添力,以告慰黄书记在天之灵。”

连日来,相关部门到黄景教家中慰问,石彩田婉拒了所有的慰问金。“请献给地平村吧,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河池日报记者 张锐锐 通讯员 蓝继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