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叶圣陶经典名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

教育家叶圣陶经典名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1)

教育家叶圣陶经典名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2)

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为人生而教育

一切的知识根本就是道德,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叶圣陶《致教师书》

叶圣陶有许多角色,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新闻人。

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着对受教育者人生的尊重。他说:“教育的一切目的,就是使人人受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的教育,成为一个个自由的人”。

丰子恺画过的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有个做泥人的师傅,正在认真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旁边摆着“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

叶圣陶极为赞赏,说:“受教育的人绝非没有生命的泥团,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失败是肯定无疑的。”在他看来,教育似农业而非工业,受教育者“跟种子一样”。

在叶圣陶的人生中,无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享誉文坛的文学家,还是思想新潮的编辑家,抑或是推动科学教材体系建立的出版家,他都没有停止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追寻。

他的很多教育理念,至今仍有着深刻的意义:“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经典名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3)

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当时,儿童的世界里,除了劝善教孝赏善罚恶的说教外,从没有适合儿童特点之读物。叶圣陶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将儿童文学编入国文课本,使儿童乐于阅读,唤起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叶圣陶自编了学生教材,在国文教材中将白话文、新文学作品和乡土教材引入课堂;为儿童“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带领学生挥锄挖土,开垦农场;自掏腰包购买大量的中外名著以及《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创办了博览室和利群书店。

他倡议学校建立音乐室和篆刻室,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造戏台,自编自导自演,每有新戏上演,镇上男男女女都赶来观看,比到乡下看草台戏还热闹。

教育家叶圣陶经典名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4)

永远的小学教师

1912年3月,叶圣陶到苏州言子庙小学任教。然而,执教之初,这位理想主义者,就如其日后创作的教育小说《倪焕之》里的主人公一般,遭遇了现实的重创。

课堂上,他喜欢不拿教科书,“随心教去,如舟入大海,任其所之”,但这并不符合当时的教学规范,而他的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也无法被校长和同事接受。最让他难以忍受的便是视学来巡,摆出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叶圣陶在日记里写到,一次,省视学来校视察,转了几分钟就走了,脚都没站稳,什么都不看,怎能算是视察?县教育会要开办小学成绩展览会,各学校临时拼凑,纷纷作假。学校为了保护花草,禁止学生入园,学生不能亲近自然,即使没有一花一叶损坏,又有何用?

1921年9月,叶圣陶因文学研究会的工作需要,同时应上海中国公学的邀请,前往上海。但之前经历,使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教师情结就此深埋。直至1930年,叶圣陶在其他中小学,以及北大、复旦都担任过教师。

后来,他虽不再把教师作为主要职业,但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还是编辑出版,都与教育密切相关,并撰写了大量关于教师的著述,用一生践行了初登教坛时的愿望——“愿谨守所志,直到永远”,而他,也被后人称为“永远的小学教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