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梅的形象演的非常逼真(排演样板戏笑话)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样板戏”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普及程度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当时的坊间俚语“八亿人民八出戏”,即是生动的印证。

在那个特殊时期,全民学唱“样板戏”,上至耄耋老人,下迄几岁的孩童,不论有嗓无嗓,不论五音全不全,大都能照猫画虎地唱出几段“提篮小卖拾煤渣”、“临行唱妈一碗酒”、“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等等。至于《沙家浜》中胡传魁唱的〔西皮二六〕“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在车间地头更是随处可闻。

东北某市有个京剧团演《红灯记》,演到第六场“赴宴斗鸠山”,剧本规定情景是:日本宪兵队的伍长将李玉和拉下去受刑,但李玉和宁死不讲,伍长复上场后向鸠山道:“报告,李玉和宁死不讲。”鸠山道:“宁死不讲?”伍长:“队长,我带人到他家再去搜?”鸠山:“算了。共产党人机警得很,恐怕早就转移了”。

可能是由于扮演伍长的演员过于紧张,他复上场后说成了:“报告,李玉和招了。”

扮鸠山的演员一听满拧了,但他很机灵地来了个“救场”:“招了?不可能吧?算了……”

李铁梅的形象演的非常逼真(排演样板戏笑话)(1)

演出结束后,扮伍长的演员以“破坏‘样板戏’”罪名被定为反革命”,遭长期批斗。

文革时许多村镇仍有民间剧团,当时也只能演“样板戏”。1968年春节,晚上演《沙家浜》,演胡传魁结婚那场戏时,竟增加了一个打扮妖冶的女子舞着绸子满台跳舞;胡传魁和刁德一也不知穿的什么部队的服装,两个人还都戴着眼镜,他们可能认为凡大官都戴眼镜吧?

李铁梅的形象演的非常逼真(排演样板戏笑话)(2)

第二天晚上演《红灯记》,所有演员的服装都是农民常穿的衣裳。日本宪兵队的侯宪补穿着农村男式对襟小棉袄,留着寸头,不戴帽子,脖子上围着白毛巾,左腋下还夹着一个60年代办公用的硬纸板做成的文件夹,老百姓看后笑坏了。有一个区级剧团演《红灯记》,在“刑场斗争”一场,铁梅在监狱中见到了李玉和,李玉和欲道明他与铁梅的关系,即他不是铁梅的亲爹,按剧本唱道:“有件事几次欲说话又咽,隐藏我心中十七年。我……”这时铁梅打断李玉和的唱,应急忙说:“爹,你别说了,您就是我的亲爹”。

据传扮铁梅的演员看到台下有某大人物看戏,紧张过度,竟说成了:“爹,您别说了,我就是您的亲爹。”

李铁梅的形象演的非常逼真(排演样板戏笑话)(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