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古城记(古滦州通释四风土民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滦州风土,民俗雄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隔道不下雨,各地有不同有什么社会风土,有什么民俗,就有什么历史,就有什么缘由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无数杰出人物,各种适合本地历史发展的风土民俗,犹如一台诱人的活剧和五颜六色的百花园,在滦州大地上演绎的绘声绘色、异彩纷呈、淋漓尽致我们就从古代滦州境地方方面面来了解一下这里的风土民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滦州古城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滦州古城记(古滦州通释四风土民俗)

滦州古城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滦州风土,民俗雄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隔道不下雨,各地有不同。有什么社会风土,有什么民俗,就有什么历史,就有什么缘由。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无数杰出人物,各种适合本地历史发展的风土民俗,犹如一台诱人的活剧和五颜六色的百花园,在滦州大地上演绎的绘声绘色、异彩纷呈、淋漓尽致。我们就从古代滦州境地方方面面来了解一下这里的风土民俗。

风土。

古滦州境地商代为孤竹之国,夷齐之乡。孤竹国是3500年前周克商时,对作战有功人员分封的诸侯国。孤竹国的人们自古性格强毅彪悍奋不顾身,习惯于戎马倥偬英勇斗狠,同时崇尚仁德、淳朴厚道,伸张正义,为人仗义。平日生活勤俭朴实,吃苦耐劳,忍辱负重。世代以农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形成了中国北方特有的社风民气。具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性格的开朗豪爽外向型、情绪化的民风。同时又有“人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所局限的自我心里。

“夷齐之风,天下慕之”。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国君临终前将王位传给叔齐,叔齐不受,推让给哥哥伯矣,哥哥也不受,结果哥俩让国不成,双双逃走。逃到哪里了?滦州境地有一座山,叫“首阳山”,伯矣叔齐就逃到首阳山隐居下来,与世隔绝。后来他俩听说武王克商,就出来阻止,认为这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这不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吗?周灭商后,他俩又认为商民应该保持名节,不应与周有染,最终他俩在首阳山不食周粟,採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这件事就发生在三千多年以前的滦州境地,汉代司马迁不仅对此大加称赞,历来也被史家所传颂,对后世影响很大。再者,滦州境地近千年被北方少数民族管辖,匈奴多次侵略犯边,当地土著人等被压迫的人性变异,只能沉默忍受屈服,不敢有半点反抗,这就造成了人性的畸形。

学士。

“衣食足而知礼节”。滦州境地之民如果没有社会动荡、战争天灾人祸等,是不缺吃少穿的。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丰衣足食,在没有了饥寒交迫之忧时,天下太平盛世之时,人们还是有学习知识、雅喜文字、崇尚文明之风的。多少年来,一直文化落后的滦州,也一度重视文化学习。古代滦州境地有两大书院名极一时,一个是“横渠书院”,另一个是“海阳书院”。在北宋时著名的关学东渡,就是说的北宋大儒张载从陕西转移到滦州境地。“横渠四句”为土地立心,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滦州横渠书院的主旨。学风鼎盛时期,滦州境地每村皆设有私塾学舍,较大村落设有学堂,乡绅解囊相助,聘请私塾先生教授学童。传授儒家思想、四书五经、百家姓等孩童启蒙读物。村民衣食稍足,便命子弟就学。大多读到二三年能识姓字方名即可。一般寒微之家亦尽力读至四至五年晓文义理即改业。然而,一些富家绅士则不同,将孩子深造,以获取科举考试之名次为目的。但是,从古至今滦州就没有出现一个文科状元,滦州研山有一座文峰塔,公元1811年,气得知州朱高樗将塔毁掉,仅仅过了10年,新的知州又重建文峰塔,这种风马牛不相及怨天尤人的做法又有何用?不仅文科科举取士,武科也按期比武科考,选拔将士。文科之所以不理想,究其原因,文科取士出类拔萃非一日之功,须日积月累,代代相袭,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才能功成名就。而滦州境地近千年非汉化,在异族统治之下,岂有文曲星下凡?

农工。

滦州境地辽阔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正常年景,十年九收,五谷丰登。古老的农耕文明,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主外,面朝黄土背朝天。女主内,相夫教子之传统在此尤为典型。从榛子镇、开平至稻地,土地一马平川,陡河蜿蜒,鱼米之乡。从倴城、马城至胡各庄一带黒土肥壤稻麦熟黄。如无旱涝冰雹风灾,每户除去租息,虽无余额尚无饥馑。沙土低洼山坡野地,听天由命,平常年景,且无积粮。女亦居家,主持杂务,相夫教子,勤俭持家,闺门之风谨记,千百年来亦如此,日子过得倒也踏实,亦有饥荒。

滦州境地自古以来就有冶铁、造船、晒盐之业等。其工匠主要以冶铁打造工具、盖房、造车船、修农具及所需器什为主。官家主导,开矿采石已具规模。主要经营在滦河岸边疏浚河道,千金冶城日夜炉火通明,打造铁器。南部海边紧张晒盐,晶莹剔透似银白。滦河流域百舸争流,造船补漏工匠繁忙。明代以后,伴随二次大规模移民,各种文化文明相互交融,生产力加快速度发展,各种先进工艺和产品得到提升。尤其是南方的瓷器制作工艺在滦州境地逐渐日盛,成为一项重要产业,精细瓷器在滦州境地扎根开花,其产品面世广受欢迎。

商贸。

滦州境地商贸千百年来繁荣昌盛兴旺发达,除盐铁酒醋官营外,尤以粮店最盛。关外东北粮足价低,滦州商人大量购入,加价卖到京西,或自用或加工。州境各村镇皆设有商贸市场,约定俗成集日,一般五天一个集市,各村集日分开,不能重复。村民赴市者谓之“赶集”。每逢集日四周村镇人等将日用品、杂物、鱼虾、土特产汇聚集市,任你挑选采购,商品交换购销两旺异常火爆。同时,这种商贸集市活动也相应地产生了一批商人,可以说,商品交换所体现的价值经济规律,在滦州境地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最著名的“开、稻、倴、臻”,四大名镇,是京东四大商贸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其辉煌历史与重大作用毋庸置疑,已载入史册。

婚丧。

人之男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百年大计,人生之要,概莫能外。按周礼同姓不婚,又曰,同姓不同宗。滦州境地之男女至成年,皆到了谈婚论嫁之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定终身,择吉良日,喜事双成。之前,定婚时富裕人家备好彩礼谓之“过启”,女儿家回答礼曰“回启”,这叫礼尚往来,互不失礼。寻常百姓家则坐在一起吃顿饭,谓之“会亲家”宴。娶亲时,喜宴宾客,女儿家人相送,至男人门厅立一神位,二老居中,男左女右站好,俗称“拜天地”。后,入洞房花烛夜,夫妻恩爱有加。按规矩,女人出嫁到夫家为妇三日不出,谓之“坐福”。三日后,出门拜祖庙、拜父母家人,与邻里亲朋相见,皆大欢喜。自从,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再说喪葬。“人人都会老,都有做古时。”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千古话题。至于喪葬礼仪,各地不一,各村不一,各家不一。总的来说,要对逝者安息体面尊重,死者为大。滦州境地少有男人丧而娶妻,谓之“孝妇冥婚”者。又因家境窘迫幼弱无依之女童,不娶先归夫家名之“童养媳”。此等情形亦有之,却非滦州州俗之常也。

人既出生,就有末日,概莫能外。“久病床前待孝子,养老送终子之责”,人之将亡,亲后陪床。殁,具美好衣服穿戴,床寝置于庭堂。长子率五服之内卑幼,沿街走号烧纸焚香于五道庙(金木水火土),日夕三次。旧时,每村都有一间小屋叫“五道庙”,州城则有城隍庙。人死后在此设虚坐托魂,摆供果焚纸钱,喇叭唢呐呜咽低回,亲后列队再绕庙宇一周,遂奉灵前亲族依次拜奠,毕,入殓盖棺,择日出殡。贫富者不一,礼仪有异,富者刻石墓碑述志,贫者无焉,谨记在心。

祭祀。

祭祀乃国之大事,民之俗成,滦州境地岂可或缺。凡大村落、大姓家族设有祠堂,肃穆庄重,但为数不多。而绅士小家则择一静室供奉祖宗牌位,或财神、灶王爷等。贫寒人家则心到神知,莫衷一是。

说到祭祀,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具有深邃文化内涵底蕴的是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滦州境地几乎每月都有节日,而且丰富多彩。那就从正月初一说起吧!

正月里,正月正。除旧岁,迎新春,万象更新。初一为始,人来且去,互相拜年。家家迎香,户户送远。鸡鸭鱼肉,推杯换盏。妇小换新衣,老人欣欣然。正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闹元宵、吃汤圆。左一碗,右一碗,热乎乎,粘又甜,滦州境地大团圆。二十五,老填仓,正月二十小填仓,家家户户多储备,省吃俭用度饥荒。一顿分成两顿吃,贫家日子喝稀汤。二月二,龙抬头,农事备耕忙,祈福好运来,引龙入宅财福收。三月三,蟠桃会,王母娘娘过大寿,天女散花显灵慧。三月还有清明节,万物青绿去踏野。清明节去祭扫,坟头摆供果,填新土,焚香磕头读祭文,祖宗恩德记得牢。四月里,药王节。二十八,药王庙会长生殿,药到病除救苍娃。五月初五端午节,採艾蒿草吃粽子,雄黄酒能避邪事。六月六,看谷秀,丰收在望不用愁。三伏天,避暑纳凉度盛夏,风调雨顺国民安。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一年一度鹊桥仙,男欢女爱泪涟涟。七月还有中元节,天人合一德承全。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酒赏月吃月饼,万家团圆灯火明。九月九是重阳,老人长寿坐大堂。文人雅士登高作,饮酒赋诗欢乐狂。每逢秋末,年丰人乐。一些殷实能事者人家,或按地亩数摊资筹款举办社祀活动。请戏班唱大戏,锣鼓喧天,十里八屯相聚,好不热闹 ! 十月里,朔风寒,可怜故人衣裳单。剪色冥衣纸,祭奠到坟前。十一月冬交九,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不舒手,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遍地犁牛走。转眼到了年终岁尾十二月,十二月是腊月。腊月初八腊八节,熬米豆肉腊八粥,童男剃发,童女钳耳,家家忙碌。从腊八开始,年越来越近,年味日盛一日。到了腊月二十三,民间祭祀活动掀起高潮。腊月二十三,祭灶天。备柴薪,聚旺气,好过年。二十四,写大字。贴春联,盼好事。二十五,做豆腐。大小孩儿,都有福。二十六,杀年猪,割年肉。粉儿炖肉,吃不够。二十七,杀年鸡。一年到头多吉利。二十八,蒸枣花,粘豆饽饽馋掉牙。二十九,满箱斗。丰衣足食啥都有。年终岁尾年三十,喝酒吃肉包饺子放炮仗,老人端坐炕头掏红包,晚辈儿孙给老人磕头拜年,守岁。一年到头细细品,每月都有热闹节。古来百姓不寂寞,富人过年穷过关,不怨爹娘怨老天,谁能戳破大谎言?

张俊魁,2022年7月24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