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1)

这个偏僻山东小镇的假睫毛,为何能远销全球各地?

|丁波

编辑 | 杜博奇

华灯初上,在杭州市中心一家美甲美睫店里,小芳指着一个盒子向来修眉的老顾客介绍睫毛套餐。

里面放着10段又黑又密的睫毛,旁边对应标注了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价格。在最下面还有一行字,“私人订制1580元”。

店员介绍,种一次睫毛可以维持一个月左右。如此算来,一年如果种12次,花费少则3000余元,多则一两万。小芳说,当下种睫毛很受欢迎,确实有顾客一年花费上万元来做睫毛项目。

一截5cm的睫毛,何以有这么高的身价?它来自哪里?成本也如此高昂?这些问题,小芳没能给出答案。

几经周折,我们打听到了一个山东中部的小城——平度。

据保守估计,近两年在平度,生产假睫毛的企业已多达两三千家。大到年产值数亿的工厂,小到家庭作坊,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平度市区、乡镇和村庄里。

在这里,睫毛是生计,是隐形的支柱产业,是当地妇女日日埋首的杰作。但除了本地人和业内人,再无多少人知道平度和睫毛的关系。

走进睫毛第一镇

从青岛出发,驱车两个钟头可到县级市平度。多开半个小时,就能抵达长乐镇——平度睫毛产业起源的地方。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2)

长乐镇

在一横一纵两条主干道上,走几步就有一家带“睫毛”字样的门店,店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假睫毛。

外行人到了这里,除了叹为观止,很难快速入手。​

因为,假睫毛的种类实在是过于繁多。从款式上分,有朵毛、对毛、密排等,从材质来分,又有水貂毛、化纤、马毛等。如果再做成不同长短、根数、弯度和颜色,种类就难以计数了。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3)

长乐镇的批发门市里,睫毛种类繁多

门市店员们,也都懒得招呼过路人和刚入行的新人。毕竟,义乌、广州等全国各地的市场都在等着发货,他们已经忙不过来。

这些假睫毛经一级一级的市场流向淘宝商家、美甲美睫店等,再由技师们一根一根种到客人睫毛的根部,收费通常是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产生的利润多达百倍。

沿着长乐镇的主干道一路往西,就到了梦雪莉睫毛厂。

厂长王婷婷是土生土长的长乐镇人,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她已经做了六七年的睫毛生意。从最早的淘宝店,到如今转战1688并开出三家企业店,她几经沉浮,经验颇丰。

婷婷仍记得当年开淘宝店时,发单发到手软的日子。凭借一个爆款睫毛单品,她将店铺做到了品类第一,流量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天一睁眼就赚1万。”

但初出茅庐的她大意了,因用了别家的产品图片,爆款被投诉下架。此后任其怎么运营,店里的生意都很难回到巅峰时期。

“膨胀了。”

痛定思痛的婷婷不断摸索,从零售向批发转型。到今年,她已在1688上开了三家店铺。

说话间,婷婷用纸盒不停地扇着风,她有些着急——

长乐镇已经停了两天电,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没有空调和风扇,工人们都不愿意干活儿了。但有很多订单等着发货,还得为两天后的电商大促备货,这工停不起。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4)

三伏天停电,只有少数工人还在坚持

虽然不缺生意,婷婷这两年却察觉到,做假睫毛的企业越来越多,无论线上线下,竞争都愈发激烈,“每年都觉得难,而且是越来越难”。

生产流程虽精细又繁琐,但假睫毛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这些流程和工艺,在当地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竞争加剧成为一种必然。

90年代的时髦品

严格说来,婷婷算是“睫毛二代”。

二十年前,当婷婷的舅舅高善敏成为第一批做睫毛贸易的人,长乐镇上还不是如今的光景。

高善敏记得,睫毛生产技术是早年集体经济的产物,当地从青岛一个假发厂引进了睫毛制作工艺。后来因为改制,由几户家庭来承包经营。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5)

睫毛定型

1998年前后,他从掌握技术的亲戚口中得知做假睫毛很赚钱,才加入其中。

彼时,整个镇子做假睫毛的不到10家。很长一段时间,这条赚钱的门路只在关系极好的亲朋中流传,是大家低调守护的秘密。

那个时候,刚入行的高善敏意识到,掌握了上游的生产工艺,还必须掌握下游的客户资源,这样才能保证产销畅通。于是,他便离家前往其他省份跑市场,摸一摸行情。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6)

高善敏

南至广州深圳、东往南京义乌、西到湖北武汉,北达东三省,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和经济活跃的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市场对假睫毛的需求超出了高善敏的想象。当时大城市的女孩子们已经非常爱美,逢节假日出门约会、跳舞,都会戴上一副假睫毛。于是,他很快在广州、义乌、北京等城市找到了销路。

高善敏们粗略一算,大城市里5000万女性,每个人一年戴10副假睫毛,那一年的市场需求量就是5亿副。

他兴奋地回到长乐镇,开办起了加工作坊,请来原先在家种土豆的妇女们加工制作。

东北女孩儿爱浓密的睫毛,南方女孩儿则更喜欢单薄自然一些的。于是,高善敏就有针对性地生产不同的产品。

不久,当他用箱子打包好假睫毛回到这些市场,“一去就被抢空了。”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7)

睫毛样品

九十年代末,高善敏和亲戚们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二三十万,过上了买好车、住好房的日子。之后,这个赚钱的秘密就守不住了。

有女工效仿高善敏,从当地拿货出去跑市场,三五天后回来,就净赚了五六千。而当时在高善敏的作坊里,工作一个月的酬劳在1500左右。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8)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尝到了甜头,接连办起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和作坊。到2010年前后,长乐镇上从事睫毛生产制造的企业已经有上百家了。

2013年,高善敏们将睫毛事业交棒给儿子鹏飞、外甥女婷婷、外甥陈琳等这些小辈们,临近的乡镇、平度市区已经都有了睫毛企业,有些甚至产值比长乐镇的更高。

假睫毛,不再是长乐镇独有的生计。

假睫毛背后的女人们

虽然早年是高善敏们这些男人外出跑下的市场,但说到底,平度的睫毛产业最离不开的还是女人。

起初,长乐镇的女人们放下了锄头,开始做假睫毛。如今,平度市区也有越来越多的妇女也正加入进来。

从最早高善敏的工厂,到如今儿子、外甥和外甥女的厂子,工人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年龄则多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她们每天俯首在一米长的桌子上,将一朵朵睫毛定型包装。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9)

睫毛厂的女人们

当地一家工厂的招聘启事这样写道,“常年招收假睫毛工人,常年有活儿,可接送孩子,环境好,暖气空调,奖金待遇从优。”在这个农业大县,对女工们来说,睫毛的意义更多地来自于生活——农闲时来工作,既可以补贴家用,又有足够自由的时间来照顾孩子。

睫毛厂的女人们生产睫毛,天底下爱美的女人们则用平度产的睫毛来修饰自己的容颜。偶尔,二者又是重合的。

鹏飞公司的车间里,女工们娴熟地做着手上的活计,嘴上也是一刻不得消停。不时斗个嘴儿,臭个美,互相挤兑一下,时间总过得很快。

其中,数“厂花”张姐和“铁嘴”刘姐能说会干。

50岁张姐不服老,每天都拾掇地精精神神地出门,她的手机里藏着数不清的自拍。刘姐赶时髦,今年年初,她趁着过年花了80块第一次种了睫毛。

对囿于家庭的朴素女工们来说,手上的睫毛是生计,但多少也保有一些对美的向往。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10)

女工里,数张姐能说会干

睫毛必须要紧跟最前沿的时尚潮流。鹏飞的妻子瑶瑶,偶有空闲的时间,便会到网上看看国内外最新流行的时尚风格和款式等。

近两年,国内流行日韩系的妆面,短小、稀疏的睫毛看起来自然,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而欧美的女人更喜欢浓、长、密的对毛,对黄、绿、紫等彩色睫毛的需求很大。

这背后,则是日益壮大的美业,睫毛在其中是占比不大但不可或缺的一块。

在平度的假睫毛圈子里,大家或多或少都猜测或讨论过睫毛的市场规模,虽然最终没有具体数字和定论,但都一致认为,规模预估在十几亿以上,并持看涨的乐观态度。

睫毛的互联网时代

尽管行业看涨,高善敏还是到年纪就隐退了,将生产工艺全部传给了儿子鹏飞和儿媳瑶瑶,自己过上了带孙子、享受天伦的日子。

说是“接班”,但其实两辈人的经营思路有很大差异。

高善敏早年走南闯北,攒下的客户以贸易公司为主,渠道资源都在线下。但到了下一辈,一切都不同了。

互联网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鹏飞日常经营睫毛之余,偶尔会和行内的朋友一起打打网游。为了同时方便做生意和游戏,他们的网名、微信名都是“XX睫毛”。

这些年轻一代们开始充分利用互联网来经营睫毛这个行当。

高善敏的儿子鹏飞以零售朵毛为主,一边开淘宝店一边和网红合作卖货。外甥女婷婷现今也完全靠1688接单;外甥陈琳则一边维系着线下渠道,通过外贸公司销往世界各地,一边在1688上开店摸索。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11)

外甥陈琳在摸索1688平台

陈琳摸索一段时间后感慨,触网并非是将线下的生意转移到线上,而是通过线上平台创造了新的增量。

其实,鹏飞三兄妹算是当地较早触网的。受限于手工业的传统,互联网在当地企业的渗透水平参差不齐。

阿里巴巴1688美妆日化负责人李俊曾到平度探访,发现当地触网的意识仍不强。更多的商家心态还在观望阶段。

可对于平度而言,早已过了高善敏们身体力行去跑市场、打江山的年代。老一辈们历经十多年,一步一个脚印让平度成为“睫毛之城”。

如今,贸易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睫毛之城”将来是否仍是平度?平度是否到了该与时俱进的时候?

想到这一点,李俊比当地的商家们更着急。每次到平度,他都要召集商家们,向他们宣传触网的好处。有时一聊,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他说,虽然过程缓慢,但只要坚持去做,终有一日会有成效。

好在,年轻一代已经率先开始改变。

如今,鹏飞每天一早到了公司,会先打开电脑打印订单。妻子瑶瑶则刚刚做了双眼皮手术,准备在恢复后开始做直播。

睫毛之乡在哪里(野蛮生长二十年)(12)

7月下旬的一个中午,鹏飞和陈琳以及业内的朋友们一块儿吃了顿饭。席间,所有人都顾不上吃饭,一个个捧着手机,不时和进店的买家沟通着。

这样的景象,在平度的睫毛行业正越来越多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